推进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建设
2018-02-19民盟河北省委
文/民盟河北省委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我省区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建设,聚集发展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强化吸引注入现代农业要素,加速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实现农业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大幅度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全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一、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建设的产业基础
主要有以下特点:产值占比高,特色优势区建设意义大。我省特色农产品总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蔬菜居全国第二,水果、禽蛋、牛奶名列全国第三,肉牛处于全国第五,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梨生产与出口基地。特色农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全省62个贫困县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产业种类多,特色优势区建设基础好。我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条件,特色产品种类多。有89个产品已登记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涉及蔬菜、瓜果、中药材、食用菌、水果、杂粮杂豆、畜牧和水产品等九大类,传承历史悠久,如泊头鸭梨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蔚县谷粟种植有5000余年历史等,全省近1/3的县(52个县、市、区)具有传承特色农产品的历史;特色优势区建设潜力大,我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去年全省已登记注册“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有2216个,登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农产品有89个,在“三品一标”中仅占4%,尚有众多特征明显、特色突出、不可复制的特色农产品。
二、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建议省政府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抓手,尽快出台“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区发展建设指导意见”,统领全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战略全局。同时,强化市、县区域优势特色农业特指性和唯一性的规划编制,做到产品特定、区域特定、方向特定、标志特定、名称特定,引导各类资源要素进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广泛吸收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本的投入,从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支持市、县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二)抓好标准制定,规范引领品牌销售。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突出地方特色标准,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的特色农业标准体系。支持市、县制定符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检测。规范特色优势区建设,强化特色农产品质量控制,以推进要素集约、资源集聚、技术集成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提高全省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打造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树立“大品牌”观念,鼓励区域特色主导品种相同或相近市县联合打造区域品牌,建立特色农产品上下行服务综合体,发展电子商务、高端定制、众筹、拍卖等多种营销方式,解决特色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实现特色农产品溢价效应。
(三)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引领产品增值。树立“农食融合、三产融合”理念,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紧扣全产业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等关键环节,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载体,做大特色产业规模聚集点,分区域开发;做长产业延伸点,分类别开发;做亮品牌闪光点,分产品开发;做强社会服务支撑点,分平台转化。集聚要素深度融合,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与加工、旅游、颐养等多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积极挖掘农业旅游功能,打造一批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型业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特色小镇、具有文化特征的美丽田园、具有现代农业趋势的田园综合体,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
(四)做强经营主体,机制引领分享增收。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起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组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发展联盟,组织多层次沟通交流、联动机制,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互动,实现特色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分类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支持现代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入工商资本入驻产业园区,形成生产、加工、市场协同统一运行机制,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相结合,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