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在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19白立华次仁罗布周剑恒肖行辉

西藏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资源

白立华次仁罗布周剑恒肖行辉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8)

1 藏文化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背景

藏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气息,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如家居建筑、民族服饰、宗教文化、传统手工艺、戏剧、舞蹈、唐卡、壁画等。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文化元素的融合趋势日益突显,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传承、交流传播及可视化展示已成为藏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1.1 藏文化数字化保护现状

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已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藏文化工程也逐渐落地实施,并获得了初步的成效。如藏区的锅庄、丁青热巴、芒康弦子等特色民族舞蹈艺术已纳入“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数字化技术能将传统文化艺术以文字、图片、音视频、虚拟动画等载体形式数字化存储,有效地防止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流失。

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虽然开始了一些基础工作,但缺乏数字化、信息化和新媒体等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藏文化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变化,大批独特的藏文化精粹在环境影响下逐渐消散,很多特有的藏区传统民族技艺日渐消失,一部分古城、古建筑等文化遗产遭到永久性破坏,一些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稀有文物及文献资料被损坏或丢弃。尤其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1.2 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文化创新的渠道和类别各式各样,数字化技术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工具,同时也为文化的科技创新提供途径和方法。针对海量的藏文化资源,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分析技术,以标准化的编码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加工(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利用虚拟仿真、数字新媒体等技术实现传统工艺、家居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的场景化模拟;通过建设数字化的藏文化综合型网络平台,实现藏文化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和信息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认识藏文化。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不仅能使珍贵的藏文化资源得到永久存储,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藏文化的内涵和高端的历史、科学、美学、艺术价值。

2 藏文化数字化技术探析

藏文化数字化通常是指运用数字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分析、信息检索、可视化展示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化资源信息化模拟,使藏文化以长久性的数字化形态呈现,继而实现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数字化技术是化解藏文化毁坏或流失困境的良方,也是解决藏文化传承与再创造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数字勘测、虚拟现实以及数字水印等系列技术方法。

2.1 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技术

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为藏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前主要的数字化采集技术方式有计算机录入、设备扫描存储、图像识别、OCR识别、语音识别、数字高清摄影等,这些技术方法将传统的文本、图片、磁带、胶片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存储设备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如在藏文古籍文献、唐卡、壁画等资源的数字化采集、整理与存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二维三维扫描、数字图像以及模拟识别等技术方法,将资源转化为能长期保存的数字信息,同时建立统一规范化的存储标准,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资源数据库,是保护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技术整理藏文化资源,成为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技术手段和方式。

2.2 数字勘测技术

对于不能轻易翻动的历史文物,采用成熟的数字勘测技术如高光谱航空遥感考古技术、超光谱遥感技术、超光谱成像技术、多角度遥感技术等,根据文物遗迹分布情况和超光谱成像特点,结合三维信息获取技术,综合提取文物系统化的数字信息。数字勘测技术常用于历史文物的探测、信息的复原以及文物的无损鉴定等领域,运用高科技勘测设备获取文物的数字化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手段。

2.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近年来开始成型的高新技术,在人机、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VR技术运用计算机构造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利用专业设备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的交互体验,让用户置于一种虚拟的生态环境中。VR技术与藏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能使依赖原生态的藏文化得以重现,让用户更能切身体验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对藏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此外,VR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文物古迹的修复精度,缓解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有效地推动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4 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将作品的版权信息、图片信息、标识信息等隐蔽性地嵌入到图像、音视频、文本等作品中,确保作品的原始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从而抵制外界不法分子的随意篡改和攻击。数字水印技术拥有强烈的敏感性、脆弱性特点,一旦遇到非法的恶意篡改,能够快速反馈作品文件产生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对数字化文化作品版权的有效保护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的深入应用,将为藏文化数字化作品的版权提供有效保护,也为藏文化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3 数字化技术在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加快了藏文化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为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多媒体融合的条件下,数字化技术实现了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与存储,并利用数字传播技术将藏文化资源打造成“一次创建,重复应用”的数字化业态,打破传统的载体、平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藏文化的开发和应用渠道。

3.1 藏文化数字化资源库与藏文化基因库

藏文化资源形式多样,采集条件各异,传统采集与存储方式面临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存储效率的提高、数字资源的共享与文化产业化开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藏文化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工具。通过研发系列数字化技术与标准,运用高精度、高识别水准的数字采集存储与勘测技术,应用高性能非结构化数据库存储技术,可解决藏文化数字化资源的高质量、标准化采集与存储;在此基础上,研究应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技术,将藏文化元素进行分类、加工与整理,进一步构建结构化的藏文化基因库,更将大大有利于藏文化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3.2 藏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构建藏文化共享服务平台是藏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可以将藏文化资源在网络平台以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元化的方式直观呈现。基于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搭建的共享服务平台,让数字化的藏文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真实再现,使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另外,藏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知识检索、智能问答、知识社区等新型知识服务,推动国内藏文化研究与交流,促进藏文化数字资源共享与藏文化传播。

3.3 数字虚拟博物馆

数字虚拟博物馆是指将藏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运用多维度的高清扫描拍摄、仿真模拟、数字成像等技术,实现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让用户能够直观感受、学习和认识。数字虚拟博物馆的服务系统可以包含藏文化宣传系统、历史文物虚拟系统、藏文化知识服务系统等。数字虚拟博物馆可形成体系严密、条目规范的藏文化资源知识体系,并可增加用户的实景体验,是藏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基础。藏文化数字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促进了藏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满足了大量用户对藏文化信息的需求。

3.4 藏文化文物的复原

在藏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一些文化遗产或多或少遭受到破坏,已经失去相对完整的形态。如唐卡、壁画等文化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损坏直至彻底被毁坏。通过历史、人文、绘画等专业研究分析,综合运用图像处理、虚拟仿真、数学建模等数字化技术,我们将能最大程度的复原甚至重现藏文化资源原貌,防止珍贵的文化资源彻底消失。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保存珍贵的藏文化历史文物,也为藏文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

3.5 数字艺术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应用于藏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将为古老的藏文化注入艺术元素,使其焕发新的光彩。通过以藏文化数字化元素为基础,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融入数字艺术的设计与创造,这种文化与科技的高效融合,不仅实现了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将产生巨大的产业价值。如武汉理工大学与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基于数字化的藏文化元素和陶瓷工艺制作技术联合研发的系列藏文化元素陶瓷工艺品,已进入量化生产阶段,并开展了产品的渠道推广。藏文化、数字化技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交叉,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开辟了一条藏文化科技融合与产业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了我国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4 结语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与传播已逐渐成为各方共识。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利用多种多媒体数字化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转化、开发和利用。另外,在技术手段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产业推广、人才建设和政策保障力度,实施藏文化复兴发展战略,合力促进藏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答数字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