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撷取

2018-02-18李志芳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文字习作文章

李志芳

素材是作文的起点和基础。作文教学需要立足学生现有资源和学习情境,创新途径和方法,撷取多元素材,发掘丰富的创作源泉,让学生有话可说,写出具有独特认识和个性体验的作文。

一、巧用文本,就地取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本上的经典作品,进行拓展延伸,使其成为写作素材,使学生有内容可想、有思路可循。

一是补白。为了表达中心思想,有些作者会将某些叙述故意简略,留给读者想象。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对留白处做内容补充。这样既可用好课文素材,又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例如,笔者曾针对《二泉映月》一文中“中秋夜,阿炳再来二泉”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补白。

二是续写。有些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可引导学生顺着文章的思路续写,让学生在续编中创造更多精彩。例如,《爱之链》一文中,乔伊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又帮助了女店主,最后乔伊回到家里后,受到帮助的女店主和乔伊又会怎样呢?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续写:当女店主看见疲惫的乔伊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做些什么?这样的续写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旨——“爱是相互的,可以传递的”,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借此提高表达能力。

三是述情。课文的学习,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心灵对话和思想共鸣。语文课文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丰富的是情感内涵。例如,《番茄太阳》是一篇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内涵的文章,主人公虽然是个盲童,但是善良、聪明、坚强,懂得感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挫折、困难和失败,但是文中的主人公却不气馁,笑对困难,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请学生据此写一写心中的感想。即教师引领学生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并将其表达出来。

二、来源生活,真情选材

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有话可写、有情可发。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捕捉作文素材,写好生活随笔。

一是在自我咀嚼中悟出生活的情趣。情趣盎然之事,会让人开怀而笑,回味无穷,若流于笔端,行之成文,就是趣中之趣了,将使作者和读者都从中闻到生活的味道。比如,学完《赶海》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事情让自己想起来就忍俊不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早晨着急上学,穿反了衣服,穿错了袜子……通过这些生活情节,学生悟出了很多生活情趣。

二是在自我认知中写出生活的美。首先,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如让学生观察中、高考期间,考生及家长的言行举止,治安及交通的管理,以及随即而来的暑假生活等。这些都是饱含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的素材。其次,让学生记载自己对生活中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看法和想法,重在表达自己的主要感受和观点。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行文格式,进行写作。可以观景抒情,也可以学习贾岛,建一个“诗袋”。作文没有篇幅限制,可长可短,以便于学生自由发挥。最后,要用足作文资源。作文虽是随机而作,但也有其独特性。定时交流,将知识面不同、个性不同、说话风格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组合,形成多个层面的活教本。这样,就会涌现出许多精品,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长期坚持,将达到“积小流,至江海”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延伸借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可见,课外阅读是写作的智慧源泉。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找到习作素材,还可以学到捕捉素材的方法,并借之为己所用。

一是借用写法。有些奇文,或来自网络、书籍,或根据学生作文进行原创,不管是哪一种,一定要赚够学生的“笑声”,提升习作课的“气场”。但是,如果仅仅用文章来制作“笑果”,就失去了文字欣赏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发现奇文中的良莠不齐,挖掘奇文中的积极信息,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文字表达的方法。如教师在给学生读《我很丑》时,他们乐坏了,都说文中的“我”的确是极品丑。于是,教师让学生说说哪些文字直接写“丑”,学生才发现,几千字的文章中竟然没有一个句子是直接写丑的。这使学生懂得了“侧面描写”与“间接描写”。有不少奇文,隐藏着绝妙的写法,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借用此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文字表达的规范、严谨和特色。

二是借用情节。余华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中写道:“我记得他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情景,他先是慢慢地喝,接着越来越快,喝完后他将奶瓶放在那张小桌子上,身体在小桌子后面坐了下来,他有些发呆地看着我,显然可乐所含的气体在捣乱了,使他的胃里出现了十分古怪的感受。接着他打了一个嗝,一股气体从他嘴里涌出,他被自己的嗝弄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睁圆了眼睛惊奇地看着我,然后他腦袋一抖,又打了一个嗝,他更加惊奇了,开始伸手去摸自己的胸口,这一次他的胸口也跟着一抖,他打出了第三个嗝……”余华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写出儿子在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慌张与惊恐,读来非常有趣,使学生从中想起自己第一次喝可乐时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可让学生“借来”进行仿写,如写出第一次品尝某种食物的经历……

三是借用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的变换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物。同样,变换习作的写作视角也能够使文章别开生面、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一般回忆性的文章,大都采取成人的口吻表达自己的看法。如《爱如茉莉》,文章站在女儿的视角,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照顾这件事,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告诉读者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而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孩子式的口吻,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长妈妈那份独特的母爱。这种表现手法,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可以在日常写作中借鉴。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从文本中取材、从生活中选材、从阅读中借材,让学生爱生活、爱阅读、爱写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文字习作文章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习作展示
种出来的“逍遥居”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