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认知的心理规律与心理能力
2018-02-18
艺术是创作者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集中表述和特定时空语境下情绪情感的表达,具有较为强烈的抽象意涵,而艺术认知则关注和研究具体艺术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情绪、心理等层面上的互动机制。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绚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研究其艺术认知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随着艺术研究的持续深入推进,音乐研究领域中的认知这一命题近年来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涌现出了一批质地优良的专业著作,它们从各自不同的侧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为我们持续探究音乐认知这一重要命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这一系列既有研究成果中,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审美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生导师李小诺博士所著的《音乐的认知与心理》(2017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具有完整的研究框架,是一本不可忽略的专业著作。
事實上,就音乐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活动这一命题而言,它是一个无比宏大的议题,涉及心理学、语言学、音乐艺术表演甚至社会文化等系列领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研究要从多处着力,并要实现全方位的积极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系统剖析普遍意义上音乐欣赏过程中观众的认知和心理活动,这对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该书显然是有其“野心”的,作者力图对于音乐认知和心理这一命题做全景式的系统研究,这从著作的整体结构设计就可以看得出来,但同时作者似乎也是胸有成竹的,从著作立意、构思等层面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性的设计,这种自信来源于多年系统研究的持续积累,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文本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具有梳理与整合既有研究、构建学科专业理论框架的意义,作品自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
该书共分为四个大的板块,具体细分为十七个章进行阐述和论证。全书实际上以音乐分析为主线,如音乐风格、手法技法等,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音乐的创作、实际表演以及观众的观看等系列实际活动,以心理学、语言学甚至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为辅助进行音乐作品的认知和心理过程剖析,最终构建起音乐认知的基础性学科框架。全书的第一个板块即第一篇为“音乐感知觉”,这一篇章通过八章的内容分别阐述了音乐感觉、音乐知觉以及听觉、音乐联觉、音乐错觉等系统内容,重点基于音乐认知相关概念的解析为进一步较为深入的论述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章被设计为“音乐记忆与思维”,重点阐述了音乐记忆的一般分类及特征、音乐构成要素的记忆与培养以及音乐思维三个板块的内容,引导读者了解观众在面对特定的一个音乐作品时进行记忆的整体概况,音乐作品构成要素中什么元素会持续地留在观众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重要命题,同时在该部分,作者也为我们剖析了中西方音乐思维和音乐观念的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音乐认知和具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在第三篇章“音乐与感情”部分中,作者重点剖析了人类情感与音乐或由音乐作品传达出情绪的辩证关系,同时重点研究了在音乐作品刺激之下个体生理结构的反应机制,每一件具体的音乐作品都是附带着自身较为独特的情绪情感的,或悲伤、或兴奋,而这样的作品情绪对于听众的情感世界自然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是本部分通过系列案例进行论证的命题。而著作的最后一个篇章则立足于音乐自创作到表演、欣赏等一系列实践环节中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探究,如音乐人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实际上具有较为强烈的前设性创作动机和意图,而最终听众的观赏是作品本身的属性、演唱者的现场诠释以及听众认知、心理三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三者只有存在较高的契合度才能产生较为完整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音乐认知与心理这一命题本身的复杂性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专业研究活动所具有的挑战性,整体上而言,该书相对理想地完成了对这一命题的系统研究,为学科构建起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全书一定意义上通过分篇论述的方式对于音乐认知和心理进行了既全面又细致的研究工作,结构合理,论述扎实而有说服力,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本质地上乘的专业研究性著作,值得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和借鉴。
(杜士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