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喂胖了我们的孩子
2018-02-18何义涛
何义涛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0名0~14周岁儿童家长进行了一项有关肥胖的调查。受访儿童家长中,男孩家长占52.9%,女孩家长占47.1%。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29.6%,二线城市的占47.2%,三四线城市的占20.3%,城镇或县城的占2.6%,农村的占0.3%。
调查中,85.1%的受訪儿童家长表示自己身边的肥胖儿童多,45.5%的受访儿童家长坦言自己的孩子已经超重,79.5%的受访儿童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体重超重。交互分析发现,二线城市受访儿童家长身边儿童肥胖现象更多(89.2%),其次是一线城市(84.2%),受访男孩家长孩子超重比例(49.5%)高于受访女孩家长(41.1%),为孩子体重焦虑的受访男孩家长(31.1%)明显多于受访女孩家长(23.8%)。
“儿童容易产生肥胖的年龄段主要在6~9岁。”宁波市第四医院儿科和内科主治医师郑光辉介绍,近些年来,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同时更偏向低年龄段。
家长们平时如何辨别孩子是否超重?调查显示,体重秤称体重(34.3%)和看孩子的体型(24.1%)是受访儿童家长最常用的方法,其他还有:看体检报告(18.4%),用BMI(体质指数)推断(10.0%),医生检查(9.5%),据周围人的反映(3.2%)等。
为何儿童肥胖高发?调查中,65.8%的受访儿童家长发现不少孩子吃得多又不注重运动,54.4%的受访儿童家长发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孩子普遍发胖,54.2%的受访儿童家长归因于没养成科学膳食习惯,喜食快餐、高糖高脂肪食物等,39.2%的受访儿童家长认为是营养失衡造成的,32.7%的受访儿童家长发现有的孩子饮食不规律,多食多餐或暴饮暴食。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晓伟认为,儿童肥胖最主要的责任在于家长,“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社会为孩子的肥胖营造了一种不良的环境”。
郑光辉介绍,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也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他们易患呼吸道疾病、脂肪肝和消化系统疾病。有调查显示,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郑光辉还说,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免疫功能也低下,还会产生性早熟,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张晓伟认为,预防和改善儿童肥胖得从“食育”开始。“食育,就是饮食的教育或健康教育,也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认识到什么叫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教孩子吃饭要养成‘四比一的习惯。‘四比一就是夹四筷子菜、夹一块肉。而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夹个鸡块夹个肘子夹个肥肠,太油腻了,再夹片儿黄瓜。这需要家长、学校乃至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孩子们掌握科学营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