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APP inventor在农村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尝试

2018-02-18孙振宏

关键词:教育公平

孙振宏

摘 要:人工智能教育,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编程教学开展。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与此相关的内容为logo、scratch、机器人。由于硬件缺乏,不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而采用“APP inventor+安卓手机”的方法则可以弥补。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APP Inventor,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公平;APP inventor软件;安卓手机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121-1

国务院在2017年7月20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此方面,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先行一步。《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其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从五年级开始设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如“pc logo”、“scratch”、“学生机器人”等。

其中学生机器人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因为:1.软件是积木式的,学生容易掌握。2.程序编制后,可以在机器人硬件上得到验证。3.机器人可以感知外部世界,也可以做出反应。

但是由于学生机器人不仅硬件价格昂贵,而且还需要有专门的机器人教室,所以仅有少数学校开展了机器人教学,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社团的形式,仅有少数同学有机会学习。

现在笔者将“APP inventor+安卓手机”带进信息技术课堂,以“用‘App Inventor软件编制手机应用程序”作为教学内容,用学生家里的安卓手机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选择“APP Inventor+安卓手机”的考量

(一)智能手机和机器人非常类似,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1.有传感器,可以接受外界信息;2.有CPU,可以运行编制的程序;3.能够做出反应(声音,震动,屏幕闪烁,发送信息等)。

如果再有一款面对安卓系统的积木式编程工具,那智能手机完全可以像学生机器人一样,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好工具。

(二)安卓手机保有量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

权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智能手机在手机中的销量占比高达96%,其中Android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86.1%。华为、小米、vivo、oppo……所有的国产手机品牌均为Android系统。笔者对全校六年级学生家庭做过调查,数据显示,95%的学生家里至少有一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

(三)App Inventor是积木式的编程软件

App Inventor是谷歌公司面向Android移动平台操作系统推出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现在由麻省理工学院接管开发。它不仅可以编写安卓手机软件,还可以通过蓝牙控制乐高机器人和arduino集成电路实验板。作为一个积木式的编程软件,它具有入门简单、零基础等显著优点,学生通过短时间学习就可以开发应用。

(四)利用“APP inventor+安卓手机”进行开发和调试的方式多样,降低了学生的进入门槛

App Inventor 2的开发环境有离线和在线两种。无论学生家中是否有网络,都可以使用。调试的方式也有多种,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二、开展“APP inventor+安卓手机”教学的几点做法

我们主要采用“课堂上编制程序,用手机或者模拟器验证,回家再用手机验证”的模式开展教学。开展“APP inventor+安卓手机”的教学,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两点:

1.做好家校联系,确保学生能有手机使用

我们对六年级全体学生家长发放了“你好,安卓手机!”的调查问卷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问卷对学生家庭的手机拥有情况做了调查,如有几部手机,品牌型号,操作系统,感应器的种类等等。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中,阐述了开展“APP inventor+安卓手机”教学的意义,对如何防止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方法做了介绍。当家长明白孩子用手机是为了学习,安装自己编制的程序不会感染手机病毒后,都能支持这项工作。

2.编制校本教材

我们根据软件的帮助文件,借鉴了http://www.17coding.net/网站上的系列教程,编制了5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软件操作的入门。然后征集学生的创意,选取其中的5个创意作为10节课的任务,以此形成校本教材。如果有些创意非常好,只是因为现在的知识能力不够而无法实現,所以无法入选校本教材,教师会向学生做出说明,从而保护学生心理不受挫,以维持他们的积极心态。

3.做好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认识问题、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编程教学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一个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创意为项目,认识问题所在,分析问题涉及到哪些方面,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展“APP inventor+安卓手机”教学,既拓展了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途径,又解决了小学全面开展工智能教育过程中,因为器材缺乏造成的教育不公正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让学生重新认识手机:手机不仅仅通讯或者游戏的工具,更是学习的好帮手;它是一个沉睡中的聪明的孩子,等待着我用编程去唤醒。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