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美”的教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8-02-18张建娥

张建娥

摘 要:本文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分别从读出文字的音乐、品鉴文字的图画美和感悟文字的情感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如何打造“美”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入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文新桃源。

关键词:读出音乐美;品鉴图画美;感悟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4-055-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好每篇课文,不辜负那些鲜活的文字,用诗情画意的语言美、启人深思的哲理美,承古融今的文化美,引领学生从“仿佛若有光”的小口,“复前行,欲穷其林”慢慢走进魅力语文之门,再走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语文新桃源。

一、配乐朗诵,读出文字的音乐美

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乐曲给学生导言、配乐朗读、配乐朗诵、配乐叙述等,这种融音乐艺术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教学,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更能开启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例如:我在讲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并归纳朗读技巧,然后,让学生试着用这种感情去朗诵,在缓缓的乐声中感受文字的音乐美。

再如,在教《土地的誓言》时,我范读,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孩子們听着听着都入了谜,有的甚至感动地落了泪。在抑扬顿挫中听者、读者、作者情感激烈碰撞,构成一曲动听的旋律。

二、展开想像,品鉴文字的图画美

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的想象却是丰富多彩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美,体会所描绘的意境。如我在讲授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作如下教学设计:

1.找出诗人描摹了哪些图景?(板书:图画美)

学生回答: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牛郎织女(板书)

2.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描写了几幅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加以描绘。

学生回答:作者在第一节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星光与灯光互相辉映的美丽夜景;第二三两节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富饶之景;最后一节展现出的是牛郎织女幸福浪漫的甜美生活。

灯星辉映图:夜幕降临,我独自徜徉于街头,茫然不知所向。猛然间,我看见了远处的一排街灯,就像天上的明星一般闪亮。明星?我猝然抬头,天上的星星正发射出耀眼的光芒。星光点缀在清冷寂静的夜幕上,多像像远处的街灯呀!星与灯交相辉映,似给黑夜带来了一些生机。深邃而幽远的夜空引发了我无尽的遐想。我的思绪顿时像一匹奔驰的快马,驰骋于浩瀚的天际,身心都似乎融尽于这无际的天空了。

天街富饶之景:天空云雾缭绕,繁华美丽的街道,一条条玉路整洁平坦,一间间店铺招牌林立,顾客如潮,摩肩接踵,吆喝声此起彼伏,那孙悟空在大声的叫卖自己的新品种——猴桃,太上老君也在街上推销仙丹呢!店铺里的各色奇珍异宝,琳琅满目,玲珑剔透,花样繁杂。这富饶的街市真是美丽的天堂!

牛郎织女甜美生活:广袤的星空,有一颗流星划过,哦,那不是流星,那是牛郎与织女提着的灯笼。他们缓步慢行在美丽的天街,微风吹过,浅浅的天河在他们身后柔波粼粼,把他们的欢声笑语传出很远很远……

你看,天河浅浅,微波荡漾,牛郎和织女不再隔河相望了,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了,只要骑上牛儿,他们就能够随时会面。这一刻,他们提着灯笼,并肩漫步,微笑挂在他们的脸上,美丽的街市,一路洒下他们的欢声笑语。

同学们用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们神游在这美丽梦幻的天国乐园。将诗人的文字描绘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知人论世,感悟文字的情感美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从孟子这段话抽炼出的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知人论世”说至今仍然在文学批评与文学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写的审查报告中曾说:“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要想准确评价历史人物,明确其思想,要先“完全明了”其所处之“时世”,评论人物要明了“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这就是“知人论世”之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就是以知人论世贯穿的,比如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作品简介、文本分析、探究性学习、文本思想感情等无不有“知人论世”的影子。

教学中的“知人论世”,是指解读一个人的作品,要引导学生联系并研究作者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怎样的问题,在怎样的心境下而创作作品的,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颠覆了流传千年的传说呢?诗人的这种大胆想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诗人思想变化的心路历程,一同来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出示幻灯片: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徒然归于破灭,诗人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伤感。

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有没有就这样一味地痛苦、愤怒下去呢?后来,他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在黄海之滨,诗人放眼苍穹,心胸突然开阔敞亮,内心变得柔和而坚定。在美丽遥远的星空中,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样,学生水到渠成感悟到这首诗的情感美:诗人以天上的美好光明,反衬人间的丑恶黑暗;他以天上的自由幸福,反衬出人间的冷酷痛苦。

碧海深处有珍奇,在语文教学的碧波荡漾中,教师要营造诗意的课堂,拥抱诗意的情怀,用“诗人”的情思和智慧构建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永远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洋溢着诗意,流淌最精彩的生命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