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可以这样做
2018-02-18新泰市便民服务局
新泰市便民服务局
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是考量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优化和改革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通投资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最后一公里”、降低制度性成本、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等刚性改革措施,既是“放管服”改革放出的又一大招,也是检验“放管服”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新泰市按照中央、省、泰安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流程,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各环节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加快建设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的“六最”营商环境。以新泰市康平纳20万吨筒子纱智能染色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自7月22日签订用地协议到取得施工许可仅用时19天(14个工作日),比今年上半年明星不锈钢精密铸造审批项目创造的33个工作日提前了19个工作日,再次刷新了我市重点项目审批报建速度,跑出了新泰“康平纳”速度,初步形成了“康平纳”报建审批服务模式。
坚持高位推动市级领导带头领跑
为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新泰市聚焦投资建设项目领域审批服务工作,通过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最优流程、一人专业代办、限期交证书”工作模式,做到“院墙内的事企业负责、院墙外的事政府来做”,让新泰真正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一是建立现场办公制度。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全面实行市级领导“直通快办”现场办公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38名市级领导每周一次轮流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召开“直通快办”现场办公会议,现场调度全市21个重点工作指挥部、50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报批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障碍,会上涉及项目审批的国土、发改、住建、规划等部门单位就简化环节、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等拿出具体方案,切实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包保领导、一支服务队伍、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强力推进。今年以来,已召开市级领导现场办公会11次,为青云智慧冷链物流、德泰产业园、康平纳等24个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1个。
二是建立审批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了《新泰市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审批实施意见》,明确部门职责,明晰工作规程,规范审批行为,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同时梳理了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了部门审批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部门意见分歧,确保了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审批无障碍。
三是建立督导调度制度。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管理局、便民服务局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建立了定期检查、责任监督、跟踪落实等制度措施,对项目手续报建服务全过程实施督查。同时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汇总、一周一通报,对已解决的问题或事项及时盘点销号,对未解决的问题和事项,明确协调事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办结。
坚持多轮驱动部门创优机制抢跑
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复杂,涉及部门多,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较为突出,审批效率不高,一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不规范、不科学、不统一,前置审批、串联审批事项太多,有的还存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现象。新泰市深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中的交叉重复、方式不当、分散管理等“堵点”和“痛点”,彻底改变过去串联审批、多头审批的模式,打破部门藩篱,重新梳理设计统一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效能。
一是多窗变“一窗”,开通“直通车”。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同步接收项目审批服务链条上各个审批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改变各部门各自受理、独立办理、业务分散的情况,实现了基于政府层面横向贯通、跨越部门的“一窗式”办理,杜绝了项目单位在不同部门窗口之间来回奔波。综合受理窗口按照“一窗受理、同步推送;容缺审批、后置补齐;超前介入、预审预研;限时会审、一窗出件”的运行模式,建立联合审批机制,打好“联合审批、联合评估、联合踏勘、联合审图、联合测绘”等组合拳,线下线上同步推进,形成高效的协同审批机制,做到了即来即审、即来即办。
二是串联变并联,形成“流水线”。一个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分为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涉及近20个审批部门,50余个环节,其中的中介、部门审批占到工作量的80%,是最大的难点和堵点。在传统模式下,这些环节都是串联,如果一个卡壳,整个审批就会停顿,从而造成大量的等待时间。以康平纳项目为例,该项目涉及7个部门的15项行政审批手续,以及土地测绘、可研报告编制、地基勘探、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等6项中介服务事项,市重点项目投资代办中心对康平纳项目审批链条进行优化整合,推行“全并联”审批运行机制,打破原先的前置事项未办理完毕、后置事项不能办理的“规定”顺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容缺审查模式,变单个事项容缺审查为全流程事项容缺审查,对于链条中的各个审批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凡项目单位承诺在规定时限内按标准要求提供的,受理窗口先予容缺辦理,部门之间不再互为前置,做到了审批手续全链条“齐头并进”、同步办理,实现了项目审批“流水线作业”。通过“全并联”审批,康平纳项目审批全流程申报材料由137项减少至95项,环节由15个缩减至并联推进的3大步,办理时限由法定的226个工作日提速到14个工作日。
三是堵点变通途,驶入“快车道”。在项目审批服务过程中,新泰市打破了原来的审批部门坐等审批的常规路径,由过去的被动审批转变为主动服务,各部门单位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责任部门的沟通衔接,围绕影响和制约项目建审批的梗阻部位、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出主意、想办法、搞变通,使堵点变通途,保证了项目审批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在康平纳项目审批服务过程中,市场监管局通过协调省局妥善解决了企业注册字号不符合工商登记系统名称规范问题,最大限度遵从了企业意愿,并在部分手续不全的情况下,通过容缺受审,先期发放了营业执照;发改局提前帮助项目单位完成了立项前电子化注册认证工作,项目建设内容一确定,立项备案做到了“秒办”;环保局会同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提前到泰安市环保局就染色项目及其配套污水处理厂环评审批进行提前对接,明确了环评工作开展的依据;项目单位三度更改临时供电方案,供电局都在第一时间响应配合,保证了项目建设用电要求;住建、消防大队积极对上协调,仅用2天就完成审图;规划、国土、住建部门协调联动,打破条条框框,对建筑规划退线图、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要求以及质量和安全监督等重要审批环节,从项目建设实际出发,具备条件的立马办,暂不符合条件的转变思维特事特办,确保了项目报批工作高效开展;供电、公用事业、水利等部门对项目现场施工、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提前介入,供水供电、施工准备等工作协调联动,实现了线上手续办理和线下具体施工有机统一,同步办理。
坚持上下联动全程代办服务助跑
跑得早,还要跑得好、跑得快。为此,新泰市专门成立了全市重点项目投资代办中心,建立了一支由代办中心代办员、审批部门专办员、乡镇街道帮办员、项目单位联络员“四大员”组成的专业代办服务队伍,构建起了分工协作、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务实高效的代办服务网络。研究制定了《新泰市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实施意见》,按照“一窗受理、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的原则,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投资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以及全市“三强”企业,从公司注册开业到项目竣工投产整个过程中所需办理审批服务事项实施全程免费代办。在具体工作中,代办中心代办员组织部门联合会审、现场踏勘,为项目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报批菜单,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配档表,建立了专门的项目服务微信群,以代办日志的形式,每天在群里调度提示部门和项目单位需要做的工作和存在问题;审批部门专办员主动梳理事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容缺非关键性材料,实施提前介入、高效审批。在康平纳项目手续报建中,国土局安排专人与测绘机构一起现场测定用地红线,避免了因技术要求不一致造成的返工问题;规划局在只有规划设计方案电子版和施工图纸电子版的情况下,为康平纳公司容缺办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住建局、消防大队在未收到纸质图纸和申请材料的情况下,预先对上协调审查电子版图纸,为项目报批节省了大量时间。乡镇街道帮办员密切配合项目代办员做好协调服务,提供驻地项目审批基础性资料,做好项目单位与代办中心、审批部门、中介机构的协调对接;项目单位联络员按照代办员要求,积极准备并及时将报建审批材料报送代办员进行预审,“四大员”紧密配合、同向用力、高效协同,共同创造了康平纳项目报建审批速度。
关键词:放管服改革 投资建设项目 新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