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破国有企业固化瓶颈
——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径(上)

2018-02-18

现代面粉工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宜兴所有制粮食

邢 志

江苏省粮食经济学会 南京 210008

江苏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行,2015年初步实现省政府《关于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苏政办发〔2013〕79号)三年改革目标,67%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兼并重组,60%的县(市、区)基本形成购销总公司或集团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发展模式,资产、资源实现保值增值,企业融资能力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在粮食生产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国务院多次提出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混改,以资本为纽带,加大国企民企和非国有资本的深度融合。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江苏国有粮食企业积极探索和寻找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形式和途径,通过参股、控股、融资等多种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手段,不断提高多种资本混合运行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宜兴积极寻找混改突破口

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年产粮食近10亿斤,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苏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集散基地,同时民营粮食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宜兴能紧紧抓住地缘特征,突破固有的瓶颈束缚,因地制宜创新改革路径,基本实现了粮食企业混改共赢新格局。

1.1  在摸索中寻找出路

宜兴粮食企业通过15年的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带有共性又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1)通过土地确权,提质增资。由于企业用地属划拨性质,产权不归企业所有,土地价值不计入企业资产,造成企业资产不足,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改制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快推进企业划拨土地属性的变更,实现资产总额3.34亿倍增效应。

2)通过整合资源,精兵简政。为了彻底解决宜兴库点多、小而散、仓房旧、交通不便的弊端,实施了“三个一批”计划,即一是拍卖一批、终止一批、改造一批,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资源效率,经过三轮改革,从15年前的84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近5000名,改制成国有直属企业2家,自主经营19家,混合所有制1家。改革后的9家粮油工业企业和5家商贸三产企业完全成为市场法人主体,均为民营股份制企业。27家实行租赁经营的购销企业。

3)通过战略重组,实现转型。江苏永友公司和中储粮苏州直属库先行达成了2万吨仓容资产转让项目,组建了苏州直属库宜兴分库,资源优势得以整合,为江苏永友公司集中打造长三角粮油精品产业园战略高地,为实现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4)通过混改模式,实现共赢。2015年,宜兴屺亭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与上海福新面粉有限公司、宜兴市粮油(集团)公司、陈建华成功签约,股权结构为:民营占51%,实现控股,国有占20%,个人占29%,开创了多种所有制混改新模式,通过混改既能发挥上海良友集团平台的优势,又能发挥宜兴粮源和仓储等政策优势,有力地促进国资民资在相互交融中取长补短,实现“国民共进共赢”的新格局。

1.2  在改革中赢得发展

宜兴通过产权结构调整,资源配置优化,资产战略重组等措施,人员分流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产权结构得到进一步明晰,目前正制定第四轮改革方案,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措施,重点解决制约粮食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1)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对14家国有粮油工业企业通过实物资产转让或净资产转让的方式,改制成为民营(或外资)股份制企业;对21家商贸三产企业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建新租旧改制成民营股份制企业,或“资产、人员双置换”和关停等方式进行留守清理;对49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按照行政区划合并的基础上,除国储库和军供站两家企业保留国有经营外,其余25家组建民营粮食购销公司,租赁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土地等不动产,挂原粮管所牌子享受相关国企政策。

2)通过多种形式混改,国企粮食安全责任感没有放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但主渠道作用仍然发挥明显,切实扛起惠农利民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掌控粮源,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带头执行好收购政策,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去年托市收购小麦100万吨,粳稻30万吨,未出现一例“打白条”和“卖粮难”事件,为农民增收超过2亿多元。

3)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混改后的企业,经营者积极性得到激发,政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资本运行环境得到空前优化,粮食行业扭亏为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企业经营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通过市场化运行,实现了资源资产资本化。宜兴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单一的股权结构和产权结构的改革,也不是各种所有制加法层面的改革,而是市场化资本运作环境下的改革,具有叠加层面的改革,通过市场化将政策资源、土地资源和资本有效结合,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只要监管措施到位,反而能更好激发资本的活力。同时通过资金运作和担保业务开展,将资本和市场相融合,放大国有资产效应。

1.3  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这么多年,小、散、弱,惯性思维和靠政策吃饭,仍是当前不少企业生存之基。宜兴国有粮食企业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担当风险,敢于先死而后生,这是难能可贵的。

1)正视问题。宜兴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同样遇到共性的问题,基础条件和社会责任不适应,环境风险和改革发展不适应,政策要素与市场定位不适应,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适应。粮食企业小而散、库点多、条件差、现代化仓容占比低的现状依然存在,大部分粮食企业经营模式单一,习惯靠政策,竞争力弱,缺乏更好发展的活力和能力。

2)勇于担当。一方面,收储行业各项优惠政策、收购资金安排等仅限制在国有粮食企业,为提高民营购销企业的积极性,改制后的民营购销企业均挂国有牌子,虽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为缓解粮食企业融资困难,确保两季收购资金更好地助推企业发展,金穗投资担保公司成立8年多来,累计为系统内企业办理超过16亿元贷款担保。但应看到,在解决收购资金和促进企业发展保障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的压力越来越大。

3)分类实施。对宜兴国家粮食储备库分库和宜兴市川埠军粮供应站两个企业继续实行国有独资经营,按照政策规定开展政策性和经营性业务工作。对宜兴市屺亭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继续实行混合所有制经营。对目前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按照“大稳定、小调整、重完善”的要求,延续原租赁经营模式,完善租赁经营者聘用制度,落实租赁企业主体职责,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对已不具备正常粮食仓储购销条件的部分资产及列入地方政府城建规划的资产,将不再列入租赁范围,暂采取集中或委托的办法。

2 苏州不断创新混改新路径

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位于吴中区,总投资1亿多元,占地53亩,有250家经营门店,配套成品仓库14500平方米,内河码头700多米,配备一流的中心化验室、银行、通信、超市和餐饮等设施。担负了苏州市区90%的口粮供应,是苏州市“民心工程”和“米袋子”实事工程,也是国家粮食局确定的全国大中城市重点粮油市场。

2.1  混改实践和探索

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混合所有制运行模式开始于2002年,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和粮食应急保供任务的不断强化,混合所有制经过股权结构多次调整和完善。

1)浅度混改。2002年前,由民营企业九盛米业独资经营,后因成品粮油保障的需要,由吴中区粮食储运公司和九盛米业共同出资,联合组建新公司并实施经营,九盛米业出资修建交易门店,吴中区粮食储运公司则以场地和库房租金入股,吴中区粮食储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2)中度混改。2006年,在“国退民进”改革背景下,苏州市考虑仅靠民营企业难以承担成品粮油安全供应的责任,急需强化落实粮油宏观调控和安全保供的载体和抓手,最终形成“民营控股、国有参股”混改模式,在股权结构上,苏州市粮食购销公司占股25%,吴中区粮食局占股20%,九盛米业占股35%,邱建林自然人持股20%。民营股东负责经营管理,国有股东出任独立董事,在涉及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时,可代表政府行使一票否决制。

3)深度混改。2013年苏州市粮食购销公司回购批发市场服务公司12.5%股份,股权达到37.5%,2014年组建苏州市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股权结构调整为苏州市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7.5%(国有),吴中区粮食购销总公司20%(国有);久盛米业有限公司25%(民营);自然人出资17.5%。批发市场服务公司成为苏州市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对控股子公司,实现了国有股份联合控股。

2.2  混改主要成效

混合所有制既能发挥国有企业在人才、融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又能发挥民营企业在机制、效益、效率与经营方面的优势,如果能有机融为一体,企业发展的空间会更大更好。

1)双效益驱动。混合所有制最大的优势,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2006年~2015年,市场经营状况良好,利润稳步增长,既建立了粮食供应安全防护体系,又实现利润总额达2650万元,牢牢把住粮源质量安全关,营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效益和影响力得到空间提升。

2)双效率提升。2015年,市、区政府与市场三方按持股比例共同投入700多万元,创建智慧网络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网+粮食”的新突破,全方位打造集经营米、面、油、杂粮于一体,集仓储、加工、中转、销售于一体,集产品经营、产易信息、资金流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高端粮食批发市场,实现市场功能效率和运行效率的双提升。

3)双空间拓展。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向苏南粮食区域化集散地拓展,围绕以口粮(粳米)为代表的优势交易品种,专门开设了国内外优质粮油产品展示馆,着力拓展品牌经营空间。同时利用市场流通的优势,由批发市场服务公司投资51%,吴中区粮食购销公司投资49%组建了“苏州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配送促销售,拓展物流盈利空间。

3.3  混改制约因素

苏州粮食批发市场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竞争意识不浓。2011年以来,成品粮油批发市场交易量实现缓慢增长,苏州市区90%的粮食供应基本趋于饱和,各种超市分流了粮油销售量,供销一体化也逐步减少了市场功能和流通服务环节,网络化颠覆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这些因素制约着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面对困境,不能原地踏步,需要充分发挥混改的优势,将政策空间和经营管理空间有效融合起来,勇于应对市场的变化,寻找突破口,提升竞争力。

2)硬件投资匮乏。目前,批发市场服务公司营业收入75%~80%来自门店和仓库的租金,250家门店和1.4万平方米的仓容量,以及2000吨的现货交易量严重制约发展。在物流硬件方面,难以实现集装箱铁路、水路和公路的无缝对接,基础设施投入的严重不足,将让资源日渐枯竭。混改企业立意要远,境界要高,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更要勇于创新和担当,民营企业也要充分发挥经营理念新、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只有实现双向对接和融合,才会真正发挥混改企业的优势,激发企业的活力和效能。

3)资本逐利不强。虽然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政策性取向明显,特别是苏州粮食批发市场,是无形的粮田粮仓,流动的粮库,其功能有很大程度是保障口粮供应,实现应急保障,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属性,虽然享受了一定程度的政策补贴,但资本的逐利空间和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大影响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汇报率。自2007年起,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每年按出资额的5.5%领取利息,扣缴20%的个人所税,到手的年收益约为投资额的4.4%,严重影响民营资本投资热情。

猜你喜欢

宜兴所有制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我的粮食梦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