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建设浅谈

2018-02-18张国光

江西化工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张国光 李 琴

(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提出了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从教育理念、标准、模式、方法、技术和文化等方面均需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创新,实现工科的新要求[1]。

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即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反映出工科建设中,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与学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也是专业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新工科建设,对这三方面的建设提出一些浅见。

1 课程体系

工科的课程体系普遍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包括了多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工科的新要求,需考虑各学科知识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比例,突出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

特色鲜明的工科专业需要解决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置加强新兴学科、产业与传统学科的交叉,拓宽渠道将企业的优势用到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

努力形成特色的工科专业,应借助新工科建设契机,通过调整课程体系中各模块所占比例优化理论和工程应用课程比例、通过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相关课程设置突出跨界交叉融合、提高双语课程比例,为具有国际化交流能力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多方式增加企业在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等,实现《通知》中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特色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课程保障。

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和未来发展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丰富和颠覆着人们对传统的工科的认知。

现有的课堂、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也应主动适应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对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培养的要求。

突出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增加理论和工程实际结合的内容、增加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结合的内容、增加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将更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教学各环节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等。

通过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升级与改造,使培养的人才跟上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的要求。

3 评价体系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组织、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等均有不同与传统教学之处,在教学质量评价理念、指标、方法等方面,应根据出现的变化主动进行改进和调整,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教学共性和特性的关系,建立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利用评价体系促进新工科的建设,保障积极向上的教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人才培养是长期过程,能够正确看待量化的就业率、考研率、与办学利益息息相关的各种排名与评价指标等,对保证新工科建设顺利实施也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工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