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后工业时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以南京绿洲机械厂为例

2018-02-18吴靖梅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5期
关键词:厂区遗产工业

吴靖梅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5

引言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

当下我国进入后工业时代,一方面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也转向更高效、更集约的土地开发模式。城市发展的重心转向城市更新,因此,存量用地的再开发例如老工业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存在问题

1.1 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

工业遗产不仅包括建构筑物和生产设备等物质遗产,还包括特定时期的工艺生产流程、其周边社区文化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等非物质遗产。但我国已有实践的此类项目大多只从建构筑物改造的方向出发,而忽视了其承载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忽视城市文脉。

1.2 再利用模式单一

北京798艺术街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各地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多将老工厂打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是798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北京的城市总体消费能力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高,因此这类改造方向在中小型城市难以推广。

1.3 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一次性开发

老工厂多位于城市中心区或核心区位,土地价值高。但是现状开发模式多着眼于当下利益,将土地挂牌出让转变性质进行开发建设。这样的一次性开发思路扼杀了城市区域发展的可能性,将城市中心区难得的一片“空白”再次被填满。

2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探索

参考国内外案例,综合考虑工业遗产的可塑性,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工业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相结合

小规模的工业遗产因其所处区位多靠近居住区,因此欧美国家在更新时大多与地方的社区规划相结合,这样不仅保留了厂区实体,也延续了社区独特的文化[1]。利用工业遗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尊重历史文脉保留社区记忆,同时可以考虑通过老厂区的更新为社区注入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2.2 历史工业地段分期渐进式开发和功能混合开发

分期渐进式开发一方面可以缓解开发者短期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城市需求。 同时渐进式的改造有利益保持城市功能的多样性与城市生活的丰富性,混合的功能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让老工厂成为多种城市活动的载体,使得社区更加有活力[2]。

2.3 工业遗产再利用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进程中,不应采用传统政府的那一主导的模式,应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开发模式。即政府主导,第三方组织、公众盈利企业共同参与。变被动为主动,最大程度激发社区活力与积极性[3]。

3 南京绿洲机械厂保护与利用

3.1 现状概况

南京绿洲机械厂位于南京板桥新城,创建于1958年,是苏联援建的国家大型企业。现状厂区整体布局有序,林荫道特色鲜明,工业建筑代表了建国初期的特征和风貌。是《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确定的工业遗产。厂区范围内有1栋推荐历史建筑和8栋规划控制建筑。

3.2 保护与利用思路

(1)科学评价资源,明确保护对象。保留厂区整体格局与风貌,包括厂区内“T”字形骨架及两侧林荫道可结合道路和绿地组织给予保留。

保留工业遗产建筑,推荐历史建筑未来以修缮、修复为主,要求恢复历史原貌,严格保护其外观,并尽量保持其内部结构不变,使用功能没有限定。规划控制建筑以整治与改造为主,保留其外立面,内部可进行改造。

保留水塔等拥有厂区记忆的其他物质文化要素,在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社区绿地组织,予以利用与展示。

(2)多元利用资源,研究功能定位。目前南京市工业遗产利用更新方式较为单一,多以文化创意等为主导功能。而绿洲机械厂地理位置远离主城,处于板桥新城居住组团的核心位置。因此,基于工业遗产的多样性使用,基于营造地区特色,基于补充完善区域功能,绿洲机械厂更新改造的功能定位为:具有工业遗产特色的居住社区服务中心。利用厂房大空间改造的多种可能性,注入社区服务功能,将厂房改造为商业、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及社区邻里中心等。

(3)重塑空间结构,促进地区发展。利用现存的林荫路、历史建筑、规划控制建筑和水塔等工业遗产资源,保留历史记忆为地区发展服务。通过重构地块空间结构、社区中心布局、路网和绿地系统组织,延续地区空间特色。

3.3 路网体系优化

规划尊重原有肌理,在保留厂区内部道路的基础上,与外围路网进行有效衔接。并以最大限度保留现状厂区内林荫道为前提,在保留现状成型绿化的基础上对道路横断面进行了配置。

3.4 用地功能布局

延续上位规划的居住用地功能为主导,根据人口测算公共设施配套,将分散的公共设施用地结合厂区集中布局,形成公共服务核心。学校、商业、社区中心等尽可能利用原厂房进行改造。 并结合入口及水塔等构筑物形成集中绿地开敞空间。

3.5 工业厂房利用

结合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对厂区内的1栋推荐历史建筑和8处规划控制建筑进行更新利用,赋予其公共设施配套功能。例如幼儿园、学校、社区中心、社区医院养老中心、超市和商场等。

4 结束语

我们对老工业区更新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不仅仅关注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保护与再利用,而是应该顺应整个城市开发建设的发展,去思考老工业区在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职责[4]。我们对待工业遗产不能单纯地将其保护起来,而是应该通过合理的再开发利用为其赋予新的功能与价值,让工业遗产成为完善整个片区功能的重要点或是地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

猜你喜欢

厂区遗产工业
旧厂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思考——论团山钢厂土地盘活
遗产怎么分
工业人
千万遗产
小型开关设备厂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厂区铁路运输优化仿真关键技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