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做数学”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18-02-17奚桂琴

文理导航 2018年36期
关键词:做数学小棒素养

奚桂琴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十分重要,学生“做数学”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在“难点处”操作,深化数学理解;在探究时实验,推进探究深度;在应用处实践,推进数学反思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做数学;核心素养

伴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热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做数学”,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化以及探究化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数学”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实效的关键载体。可以说“做数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加速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的形式主要有数学操作、数学实验与数学实践这三种形式,以下,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一、在“难点处”操作,深化数学理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抽象特质,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思维却更多地表现为形象思维,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困难,作为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难点处,并以此为落点展开数学操作,帮助学生深化数学理解。

以“9加几”一课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都知道了凑十法,但是却并不能理解为何要先凑十。集中表现为计算“8加几”时,很多学生也将加数分出1之后再计算,由此也只能说明他们对“凑十法”的理解过于形式化。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情境图引入“9+7”这一算式,并组织学生借助小棒展开操作活动。很快,学生们选择了不同的操作方式:有学生选择对7根小棒进行拆解,分成1根和6根,先用1根和9根小棒凑成10根之后,再加上拆解后的6根,得出16根的结果;有的学生选择拆解9根小棒,分成3根和6根,将3根小棒和7根凑成10根之后,再加上拆解后的6根;还有的学生分别从7根和9根小棒中分别取出5根,组成10根之后再加上剩下的6根……在得到学生的反馈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之前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学生们很快便能够发现三种方法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先凑十,并且其中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先把9根小棒凑成十。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选择动手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凑十法”的本质,同时通过对多种方法的比较,既优化了算法,同时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

二、在探究时实验,推进探究深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中的相关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数学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更好的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一)在数学实验中“生长”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例题或者习题留有一定的“空白”,常常会让学生感受到“余味无穷”之感。教师要善于对教材中的空白资源進行挖掘,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数学实验,促使学生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生长”数学知识。

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亲历由数字到字母的转换这一过程,基于这一单元中的教材空白,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的数学实验,实验过程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环节一:操作感知

借助小棒摆一摆。摆一个三角形需要(  )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需要(  )根小棒;摆三个三角形呢?你还能再接着摆下去吗?在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环节二:思考提炼

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使用小棒的根数和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么小棒的根数可以怎样表示?

环节三:提出猜想

(1)迁移三角形的摆法,借助小棒摆正方形。

(2)猜想:小棒的根数和正方形的个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环节四:操作验证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需要

(  )根小棒;如果是三个正方形呢?照这样的摆法,如果是摆a个正方形,一共需要(  )根。

环节四:回顾反思

所摆放的图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之间呈现出怎样的关系?

环节五:拓展延伸

如果借助同样的方法,摆出a个正五边形,你知道需要多少根小棒吗?

当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结论之后,需要基于实验中所提炼出的图形和小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同时学生可以结合之前的实验操作经验,自主完成求等差数列末项的方法。

(二)在数学实验中内化数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链接小学生的生活,列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直观表象,并结合不完全归纳的方式。这一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典型的感性思维特点,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学生数学思维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的弊端,甚至还有可能跌入“只有亲眼所见才能验证”的误区,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深入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提前准备好8个小球和一个黑色布袋,让学生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则学生赢,如果是黄色则老师赢。然而学生在实际摸球的过程中发现从未赢过,于是要求教师将球全部倒出来,原来是这8个都是黄色小球,学生惊呼上当。之后教师一共放入4个黄球和4个红球,并将全班学生以男女生分组,如果学生摸出的球是黄色则女生

赢,如果摸出的球是红色的则男生赢。这一活动立刻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不管是红球或者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于是认真地记录下了每次摸球的结果,并和同桌之间展开了对记录方法的讨论,从中明确最简单的记录方式:写正字。通过这一活动的亲历,可以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相等”的随机性,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表面上看似均等的机会总会有赢的一方。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充分地领悟到数学实验的趣味性。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为学生组织了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实验活动,既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也能够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可能性的存在,深入透彻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三、在应用处实践,推进数学反思

数学反思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是提升运用能力的关键抓手。在“综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基于具体的活动过程展开自我审视以及自我反思,促进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量直立竹竿在地面上的影长,同时记录下具体的测量结果。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发现测量结果之间存在显著不同,并以此引发学生的自主反思: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为何?学生们经过反思发现,实际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由此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比如,竹竿并未和地面保持垂直。经过学生的反思以及自主探讨,对具体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探讨:如果竹竿长为3米,直立于地面时,影长应该是多少?对于这一数学问题,学生们认为可以结合“竿高”与“影长”之间的比值展开计算。教师继续提问,引发学生的更深层面的思考:基于这一策略如何测量大树或者一棟楼的高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数学比值的重要价值。经历过两次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再一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果两次测量间隔的时间相对较长,具体的结果是否准确?

在上述小学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引发学生的反思,帮助学生了解只有在相同的时间内,才能够使“竿高”与“影长”比值保持一定。如果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再去测量,“竿高”与“影长”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再选择这一比值展开计算,就有可能引发错误的反思。

总之,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突出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关键还要能够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情感以及学习态度,有意识的渗透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和自身发展相匹配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就数学教学而言,引导小学生“做数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2)

[2]马伟中.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做数学小棒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巧移小棒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