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亚运时代选手们的归属感
2018-02-17曹珺萌
曹珺萌
亚运会,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手们来说可能是一项再普通不过的比赛,但对于电竞选手却可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仅仅是为国出征这样一个特殊意义,就足够让这届亚运会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变得非凡。如果再加上中国团队的小伙子们取得的成绩,就更足以在中国电竞的史册上描摹下浓重的一笔。
但比赛只进行短短一周时间,对于某些项目可能就只有一天。时间在流逝,还有职业赛事接踵而至,我们并不确定的是那些铭刻在历史上的日子对于选手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11月的武汉,好像被挂在空调柜机的格栅上,凝结的水滴悬在眼前,透着冰凉。亚运会电竞表演项目中国团队再次在武汉聚齐,是出席亚运会电竞晚宴。出现的十二位(应为十三位,Arena of Valor选手王添龙因当晚有俱乐部比赛而未到现场)选手依然身着三个月前在雅加达-巨港亚运会上穿的国家队服,简自豪甚至只穿了那件短袖,仿佛他们仍旧置身雅加达的夏季,仍旧在马哈卡广场那被空调柜机吹得冰凉、却浸着无数中国观众热忱的比赛场馆里。
和选手们分别聊天的时候,他们已经经过了一夜的修整。再过一会儿,他们就要登上飞往不同城市的飞机。有的要回到俱乐部集训,有的刚刚结束世界赛准备和俱乐部队友一起去度假,有的则是回到基地休息。和他们有关的词,是俱乐部,“国家团队”这个三个月以前将他们召集在一起的称谓,似乎正在渐行渐远。
但“国家团队”为他们培养起的情感和默契依然留在他们的言谈话语之间。
AoV队伍里,张宇辰和刘明杰老乡再会,依然像一对冤家一样斗着嘴,除了抓住一切时机“挖苦”彼此他们似乎再不会用别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亲密无间。只有谢涛穿着一双与众不同的黑色登山鞋,被问到怎么没穿国家队统一的红色运动鞋,胖胖的他不好意思地避开记者的眼睛:“放在俱乐部里了。”
金牌被他们收在包里,或者被放在俱乐部保存,亚运会结束后,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都没有太多地和家里聊起这次冠军,但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的是那是一段珍贵的记忆。谢涛舍不得将那段记忆尘封。对他来说,也许最终的结果只是努力过后的顺理成章,但六个人和教练朝夕相处,一起在迷宫中摸索、逐渐把心交给彼此的训练和磨合过程,才是他更乐于回味和汲取的。
“(学会)团结的精神。”张宇辰说,这是亚运经历带给他的最大的影响和改变。这是一句听起来平凡到甚至有点庸俗的话,但只有亲历者才能体味到个中滋味。上手一个新项目,操作不熟悉的英雄,与零默契的队友,到最终汇聚成一支冠军之师,崎岖的进化之路若非团结则不能成。在张宇辰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并不善言辞的向阳和潘佳东点了点头,无声却郑重。
《英雄联盟》的队员对此有着类似的答案。也许当国家队队服变回俱乐部的,当队友又变回熟悉的,当印尼有些令人不适应的比赛环境变回成熟而舒适的,他们中的许多人才意识到代表国家出征的身份为比赛赋予的那些超乎寻常的意义。中国,在那个时候似乎变成了一个最特殊的“buff”,为他们提供了无敌的加持。
与曾经的对手重新紧密黏合在一起,然后再去战胜强大的对手,田野将最后的冠军,归功给所有人协力变好的决心。“毕竟都是第一次以国家团队的身份参加比赛。”刘世宇补充道,对于每个人来说,那个时候激励他们的不光是身为职业选手天职般对胜利的渴望,还有身为一名中国人渴望为国争光的使命。
“荣耀感。”严君泽回忆起升国旗奏国歌的那几分钟,紧接着记者的问话回答道。那是他在之前的比赛从未有过的强烈感觉。也许最终战胜了同样尚处磨合阶段的韩国队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并没有在俱乐部赛中来得强烈,但代表中国获得冠军,这就足以胜过一切。“来自国家的荣耀感,和平时代表俱乐部打比赛的荣耀,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苏汉伟说。
比起三个月前的自己,黄成辉感觉自己又增添了不少国际大赛的经验。雅加达像是在他眉间放了一块吸铁石,如今离开了那里,他的神情轻松了不少。“之前没有打过国际性的比赛,亚运会也是第一次,对我参赛的经历帮助很大。”正在备战《皇室战争》职业联赛决赛的他不日将动身前往东京,谈起这次即将到来的比赛黄成辉眉间的褶皱变成了笑纹,“(胜率)百分之七八十吧。”
新赛季的比赛数量比过去翻了五六倍,但黄成辉却再也没感觉太累过。亚运会比赛当天,黄成辉在赛场站了几乎整整十二个小时,这似乎成了他职业生涯体能消耗和承受压力的巅峰。跨过那一次,他在职业赛事里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一直专注于赛训的选手们大抵是很少关注自己参加比赛的新闻的,毕竟一直置身行业之中,他们也无法明确地感知自己究竟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但亚运会期间,电子竞技远超越游泳、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的热度成为了一个具象的证据。对于互联网上的年轻人,他们的团结拼搏,他们的顽强坚韧,以及他们最终不辱使命的成績,都成为了最具有方向感的激励。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会长刘金华为国家团队的选手们颁发了亚运荣誉证书,以肯定选手们完美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和电子竞技带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
四年以后,他们之中有人可能已经不在一线做选手了。说起这个,气氛骤然变得有些许伤感。刘世宇看着史森明,眼神里藏着几分羡慕,“98年(出生)的应该可以参加下一届吧。”
田野表示赞同:“四年以后可能就剩他(史森明)了。但是,有谁不想呢。”
“而且可能是正式项目,去的话荣耀感更高了。”简自豪说。
“就算不以队员身份去的话,你们会去观看比赛吗?”
慵懒坐在一侧听着几个队友轮番cue到自己的史森明突然变得积极:“会去看。是我的话,我会去看。”
一直摆弄手指的刘世宇也抬起头,正视前方:“不管以什么身份,都要去看,毕竟曾经打过亚运会的,有这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