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在研制程序中的应用及其关注点探讨
2018-02-17杭敏
杭 敏
(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2)
1 概念介绍
现代军事技术装备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快速和高可靠性,标准化工作结合军事技术装备可将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渗透到科研、生产、使用的各个方面,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可以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资品种,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1 标准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1.2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效益的全部活动过程。
1.3 研制程序
装备研制所规定的途径。研制程序一般划分为论证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和生产定型阶段。
2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标准和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标准是评价和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尺度。
质量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员的管理活动。产品的研制、生产,从原材料、元器件的订购和入厂检验、零部件加工及装配检验到试验和验收都是实施标准的过程,都要通过相应的检查和检测。因此,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研制生产进行全过程管理的过程也是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
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款里多处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如:7.5.2 d)在创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技术文件和图样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7.1.6应将与产品和服务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作为必备知识,予以应用、保持并适时更新;8.1 f)确定产品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以及接口、互换性要求,编制产品标准化大纲;8.3.3 d)组织承诺实施的标准或行业规范。另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如“六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性)按GJB 450、GJB 368、GJB 387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执行;技术状态管理执行GJB 3206;军用软件参照GJB 5000等。显而易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作用。
3 产品研制各阶段标准化的主要任务
(1)论证阶段:收集相应产品的标准化信息,参与标准化要求的论证,提出新产品性能和效能的标准化要求,使标准化要求符合作战使用要求。
(2)方案阶段:开展标准化方案论证,确定标准化方案,编制《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标准选用范围和标准件、原材料、元器件选用范围,开展“三化”工作。
(3)工程研制阶段:实施《产品标准化大纲》,验证标准化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完善标准化大纲,组织开展产品“三化”设计。
(4)设计定型(鉴定)阶段:全面检查《产品标准化大纲》的贯彻实施情况,同时对设计定型工作的标准化提供指导并监督检查。对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编制标准化审查报告。
(5)生产定型阶段:开展工艺和工装标准化工作,确认其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组织编制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工艺标准和工装标准选用范围,进行生产定型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准化检查,编制生产定型标准化审查报告。
4 研制过程中标准化文件的关注点
根据GJB 1362A—2007《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及《陆装军工产品定型指南》等相关规定,结合产品的研制总要求、技术协议等方面审核标准化文件准确性、规范性、协调性。下面简述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审查报告两个文件的关注点。
4.1 标准化大纲
4.1.1 产品概述
包括任务来源、产品用途、产品组成和特点、产品主要性能和技术要求、研制类型和特点、配套情况、预计生产批量等。
4.1.2 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原则
应贯彻的方针、政策、法规,主要指导思想;开展工作、技术协调的策略和途径;对重大标准化问题的原则规定;贯彻公英制问题的原则规定;标准贯彻时条件不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或处理原则等。
4.1.3 标准化目标
进行标准化目标分析,确定标准化目标。
水平目标:产品规范(标准)的水平,产品标准化的水平。效果目标:军事、技术、经济效果。
4.1.4 标准化要求
将确定的标准化目标转化为标准化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包括:“三化”要求;接口、互换性要求;产品采用标准要求;制(修)订标准项目计划和建议;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采用清单;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
4.1.5 重大标准的贯彻实施意见
贯彻实施主要难点及其涉及的范围,贯彻实施前的技术准备,贯彻实施前的物质准备,主要难点的解决途径,计划和经费安排意见,有关问题的协调要求。
4.1.6 标准化工作范围
标准化工作涉及的质量、计量、可靠性等专业领域,需要组织预先研究、设计攻关等工作项目。
4.1.7 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
标准化评审,图样和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组织专题攻关,组织“三化”设计。
4.1.8 标准化工作的经费和保障条件
经费预算,机构和人员,设备、设施和物资等。
4.1.9 标准化工作的协调要求
协调范围、协调原则、协调程序等。
4.2 标准化审查报告
标准化审查报告要求涉及设计、制造、质量等方面的人员参与讨论和评审,在编制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4.2.1 概述
对产品进行简要说明,产品代号和命名,主要性能和用途;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对大型复杂产品);标准化大纲的制定情况。
4.2.2 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情况
标准化工作组织管理概况(标准化工作的层次关系、组织关系和相应的工作制度,以及标准化组织协调工作情况);标准化工作任务的开展和落实情况(标准化大纲规定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在各研制阶段的开展情况,包括主要工作项目及其做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取得的主要成效)。
4.2.3 标准及标准化要求的贯彻和实施情况
有关标准的采用及剪裁情况,说明未予贯彻标准的主要原因,编制产品标准情况及目录,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的选用和控制情况,“三化”及接口互换性情况。
4.2.4 标准化审查情况
标准化审查的依据,标准化审查的主要内容,对标准化及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审查情况,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标准化系数的计算,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
4.2.5 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
评价和计算贯彻国家标准、专业标准(部标准)、企业标准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经济效果。包括选择基准及基准年度、考虑的主要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公式与数据收集、计算与评价结果等。
4.2.6 标准化审查结论
标准化情况综合评价,包括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质量水平的评价,实际达到标准化系数情况的差距,标准化方面尚存在的不足之处等。最终从标准化角度提出产品是否可以定型的建议。
5 结语
标准化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引导新技术的引用,促进技术上台阶、上水平。标准化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并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要规范标准化的工作。
标准的贯彻和执行依靠质量管理,通过质量管理的实践,可以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为修订标准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依据。标准化工作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协调,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