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
2018-02-17王斌
王 斌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为我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海外转移的机会,为制造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就目前制造业发展情况来看,利益均衡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贸易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还能帮助其挖掘内在潜力,实现更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优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使其更具科学性,在整体上提升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力。
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我国具备了更大的海外竞争优势,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沿海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制造业的海外转移有着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将道路联通、贸易联通以及货币和民心联通结合起来,将会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沿线国家以及相关地区的建设发展,都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建设下出现的新格局和新空间将会对我国当前的资本输出模式做出有效调整、优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谋求发展新动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1.1 “一带一路”在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制造业过剩产能的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是限制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直接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就需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首先需要抓住沿线国家的转移优势,合理转移产能,正因为沿线国家大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正面临着工业化发展的任务,所以在转移产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能源出口,因为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在全球油价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旦经历油价大跌的低潮期,就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这些国家会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积极地去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哈萨克斯坦政府提出了新的经济振兴计划,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给我国产能过剩产业提供了转移的机会,特别是为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下的电力、钢铁等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1.2 “一带一路”倡议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扩展我国国际投资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球塑造了开放型的大国形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与很多国家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在此前提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努力朝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前进,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增添了共同的发展新动力。“一带一路”谋求的合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项资本输出,而是顺应时代变化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制造业迎来了生机蓬勃发展的春天,同时也满足了沿线国家的实际发展需要,实现了双方的互惠共赢。
对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加强我国和沿线国家的国际投资合作,使国际投资合作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利益的交汇点。
1.3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竞争提供新契机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欧盟纷纷表示要振兴制造业。英国在相关杂志上发表关于制造和创新的文章,引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说明制造业的重要性;德国相关部门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也将面临大发展大改革,最终产品将成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制造业进入了既要顺应传统产业的发展又要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时期。
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应利用海外转移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有很大的市场容量,能够成为我国中低水平的产业以及密集型的劳动产业进行产能转移的承接地,而转移成功的最大益处就是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情况
2.1 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现状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10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对外直接投资的占比却非常小。
相较于其他行业,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方向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在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中,主体是民营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其中的70%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实现的投资;
第二,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并非是发展中国家。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发达国家的总体投资比例约为82%,国有企业的比例比民营企业稍高一些,达到了95%左右。
通过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升级以及战略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产能转移。
因此,我国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就是建立相关的研发机构,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合资产业,与行业中优势较大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
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利用出口产品和工程承包的方式实现的,在沿线的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北非地区,制造企业在当地的投资占比少于中国对其投资的20%。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投资的形式主要采用的是集聚模式,投资的主体是以民营小中型企业为主,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使加工环节向外转移。
2.2 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特点
根据我国海外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市场的新发展模式来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海外转移尚不成熟。
产业转移需要生产区域的空间转移以及借助企业国际化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实现。
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大规模直接投资,是在以“走出去”为基础的战略实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之后,制造业的对外投资已经不是传统模式的资产利用投资形式,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新的投资形式更有利于开拓投资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自身的优势。
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发达国家完成产业转移的实践来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依然处于初始阶段,产业转移的规模较小,同时制造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含制度上的不完善以及非正式制度上的差异。虽然金融危机后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制造业进行转移,但因制造企业自身原因,转移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海外转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
根据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演化过程来看,我国制造业的海外转移应该是朝着亚、非、拉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转移,虽然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承接我国的产业转移,同时也具有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但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产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例如:伊斯兰教盛行的国家的极端恐怖威胁,这对于我国发展投资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除此之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也存在问题,如国土争端以及“重返亚太”等问题。我国的产业转移依旧面临着种种安全威胁,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政策。
3 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
国际产业转移模式在战后时期的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应用相对广泛,主要是用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以及优化产业结构。
通常情况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可分为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
3.1 美国产业转移的模式
美国的产业模式是以市场导向为主的。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产业关联理论,即产业之间是线性关联的关系,一个产业的规模、技术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会对产业产生相应的影响,进而会使得前向或者后向产生一定的关联。前向关联,主要是指在下游产业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扩大市场的过程中会使得技术、原料和设备等要素有更多的投入,进而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后向关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会刺激下游产业提供技术和资金,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整体看来,美国制造业的海外转移过程有这样两个要素: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占比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对外投资的类型不仅包括成本低、技术低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有一些高新技术的产业类型。通过美国的产业转移模式可以总结出,美国在进行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把那些技术成熟且已经进入到发展后期的产业向外转移,同时也把一些处在发展阶段的产业向外转移,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整个产业转移的过程使得美国更加重视企业的国际竞争模式,从开始的外包到后来的价值链分工,并且坚持把相对有增值空间的产业的研发技术和销售模式保留在国内,同时推出一些增值空间相对较小的产业,美国通常将产业转移到制造成本比较低的国家。
因而在这种模式下,美国可以常年位居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同时能够占据众多制造业的制高点。
3.2 日本产业转移的模式
日本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成本导向为主的。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日本坚持“边际产业扩张论”,这是由日本一桥大学的教授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对外投资的产业应该是在本国不占据优势的产业,同时在转移国能够成为相对优势的产业。
在日本的实际发展中可以看出,日本进行制造业海外转移的过程是梯度转移模式,在初步阶段,日本主要把食品和纤维等一些产品用作对外投资,后期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把化学工业、制造业进行海外转移,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转移一些机械和运输行业。日本分别向东亚、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转移制造业,逐步形成了雁阵分工的模式。分工体系主要以日本为核心,垂直产业梯度分工为主要的特征,迅速推动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整个模式就是,前一梯度的国家的产业升级将会带动后一梯度国家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转移模式,进而形成网状的结构。
以成本为导向的制造业海外转移,是日本在面对能源缺乏的情况下选择的适合本国发展的模式,同时也为日本制造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使日本生产出汽车等一些国际化的品牌。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所形成的独特体系使日本的制造业在海外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弥补了国内的不平衡状态。
4 我国海外转移模式探讨、政策建议及产能合作园区建设
4.1 模式探讨
从美国以及日本的海外转移模式可以看出,制造企业在海外转移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本国的模式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产业。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每一类制造业的发展都各有特点,制造业海外转移的模式应该建立在本国以及转移国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同时能够保证市场的整体发展潜力。美国充分发挥了企业竞争的国际优势,在全球都在扩张市场的情况下,仍能够在国际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日本的自身优势就是充分考虑自身的因素和市场的问题,建立地区内分工明确的模式来引领新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我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明确发展的方向并抓住机会,并且在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好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进行转移。转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准备工作的筹备,应该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制造产业转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结合美国和日本海外转移的经验,我国不但要把一些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还要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优势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我国的铁路、电力、通信等相关行业也不断推向世界,丰富了我国产业的结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进步。
为了加快产业的海外转移,保证整个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应该参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的自由化等相关计划和举措,对一些有影响的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利用这些重点项目的效应扩大影响力,进而促使产业大范围转移。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转移目的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其资源优势。例如,在印度和蒙古等国,其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来说可以承接的制造企业也就是服装纺织方面的企业;对于一些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可以承接转移化工业,包括塑料制品、炼焦企业等。合理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更好地优化产业的结构。
在中亚的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域广阔,为金属制品和运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将适合转移目的国的产业转移到当地,结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情况合理转移,不但能够得到当国的认同和支持,而且能够增强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提高其合作积极性。
4.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制造业海外转移的政策体系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积极实行海外转移战略。对于转移过程中有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不断优化制造业海外转移的相关政策。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总体来看,这些国家的市场环境和文化制度等方面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想要在这些国家完成制造业的转移,就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目的国大多缺乏资金,但是对于制造业来说资金是转移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实现专业化转移,当下我国已经设立了丝路基金,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看来,国家开发银行与多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保证我国和沿线其他各国长期的资金合作往来。相应加大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相关银行和企业共同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同时也可缓解中小企业投资难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帮助制造业积极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完善海外风险转移策略,建立针对海外转移企业的服务机制。
第二,不断加强境外经贸合作的建设。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境外经贸工作的开展,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目标国家开展互惠共赢的合作,促进两国的经济共同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入区企业超过1 000家,总产值超过5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8万个。
在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利用境外经贸合作的优势,积极进入到合作区域中来,相关部门应给予相应的服务和保障。比如,为其提供相关国家的文化和法律等内容服务,与目的国签署相关的合作协议,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双重征税等一系列现象发生。
除此之外,想要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合作就要做好相关国家的优势对比,保证分布在各地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合作的重要桥梁。
第三,实现展会对接等合作形式。
我国之前的合作国家和直接投资的国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的制造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同时沿线国家对于我国制造业的质量以及模式认识也不够深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互相了解合作的平台,利用该平台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进而高效完成产业转移的前提工作。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可以举办一些专题活动和展览来推介品牌,彰显发展潜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此外也可以促进有投资意愿的企业与相关商业机构进行合作。由此看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制造展会,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沿线国家的制造展,利用展会更好地了解沿线各国的制造业情况,弥补了解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制造业的转移速度,增强海外建设能力。
第四,重视境外中国企业海外形象的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提高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率,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对于投资目的国的相关法律以及政策了解不足,同时企业自身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不能及时有效进行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出现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解决,否则会增加海外投资的风险。
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海外转移战略,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大内部治理力度,杜绝一切违法经营、违规竞争和不良经营秩序情况的出现。同时要顺应各国的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使我国投资的利益与合作国之间保持一致性,协调合作发展。对于“一带一路”合作国的复杂环境要树立公关意识,主动与合作国进行沟通和交流,积极宣传企业形象,还要避免不良事件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合作平台,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我国的境外合作形象,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性,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4.3“中江国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球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
为推进中阿(联酋)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阿产能合作,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规划建设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这是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合作项目,同时也是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产能转移的重要举措。园区建设获得了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全国首家“一带一路”境外产能合作园区。
按照“企业主导、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优化服务,互利共赢、防范风险,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中江国际集团牵头,联合苏州工业园区及江宁、扬州、海门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共同组建了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示范园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力求将江苏产能优势、园区经验与阿布扎比资源禀赋、市场要素结合起来,搭建面向中东、非洲和欧洲国家投资贸易重要合作平台,努力将示范园打造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标志性项目和中阿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该园区建设既推动优势产能转移,扩大投资交流合作,更进一步促进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拓展新的更大发展空间。经济时报,2014-07-14(005).
5 结语
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我国制造业积极寻求海外转移,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在进行海外转移的过程中,需有效了解转移目的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
本文提出的几点解决策略,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进行海外转移,推动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下,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调整结构、完善体系,进而带动我国制造企业的新发展,打造出制造业的品牌,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国家的经济贸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