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是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关键
2018-02-17李云东
李云东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新城乡农科站,云南 石屏 662200)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为仙人掌科,原产中美州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植物。火龙果的枝、花和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及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特别在医疗上火龙果有食疗、保健功能,对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显著,被称为果中之王。火龙果生产具有结果率高、果型大、甜度好、抗病力强、质优丰产等特点,并且具有一年投入多年收益产业链特点。火龙果种植12个月后开始开花,谢花后30~40d即可采收,1株平均产果20个以上,单果一般重400~1000g。亩产可达2500kg以上,亩产值可到万元以上。
云南省石屏县2005年引进火龙果进行试种,如今已发展到53690亩,2017年经济效益值达62915万元,是石屏县重点培植的一项新型产业。但随着种植户的扩大,栽培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使一些农户的火龙果种植达不到预期的经济目标。为使火龙果产业优质、高效地发展,特提出以下火龙果种植田间管理的技术要求。
1 科学排灌,合理施肥
火龙果每年可开花12~15次,4~11月份为火龙果产果期。种植火龙果果实采收期长,应坚持高标准水肥管理,勤施薄肥。生产中应重施有机肥,长期均衡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1.1 科学排灌
火龙果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对水分要求不同。一般在早春季节气温低,植株生长缓慢,水分消耗少,不需补充太多水分。随着气温升高,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必须充分灌水;盛夏阳光强烈气温高,水分过多易引起烂根,应控制灌水;秋季气温适宜植株生长旺盛,应适当灌水。总之,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遇干旱时应进行灌水,雨季及时排水,苗木高超过30cm时,应将苗茎绑缚在水泥柱上,3~5d浇水1次,成活后,浇水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待新芽抽出后3~7d,可浇1次水。结果期为保持土壤湿润,在树盘周围可用草覆盖以增加土壤湿度。大批采果前停止灌水,以利果实含糖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1.2 合理施肥
1.2.1 基肥:在种植前1~2月,在水泥柱两面挖浅穴、施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5kg,均匀混合,堆捂7d以上,充分腐熟后与种植穴的表土拌匀后回穴。
1.2.2 土壤追肥:攻梢肥,每株施混合的农家肥10kg,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攻花肥,每株施农家肥10kg,复合肥0.2kg,促进花蕾的发育;壮花壮果肥,每株施农家肥10kg,复合肥0.3kg,促进花、果增大;施促果肥和恢复树势肥,每株施农家肥10kg,复合肥0.1kg,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品质,恢复树势。特别在采完最后一批果实后,一般要重施农家肥,每株施20kg。
1.2.3 叶面追肥: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适时进行叶面追肥,一般可喷施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每15d喷1次,也可结合防治缺素症,同时加入镁、钙、钼等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2 摘心
当枝条长到长约1.3~1.4m时摘心,以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以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
3 间种与人工授粉
种植火龙果时,要间种10%左右的白肉类型的火龙果。品种之间相互授粉,可以明显提高结实率。遇阴雨天气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可在傍晚开花或清晨花尚未闭合前,用毛笔直接将花粉涂到雌花柱头上,可提高坐果率。
4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中容易忽视的一个技术环节。
4.1 幼树的整形与修剪
植株沿水泥柱攀缘生长,此时,只保留一个主茎,当植株长到超过水泥柱高时截顶,让其分生成三个以上的自然下垂枝,并培育结果枝。
4.2 结果树的整形修剪
火龙果植株长至与水泥柱顶端平行时将头剪掉,此时植株就不往上长,将会横向发出很多横端枝茎,往下垂。每个植株可以安排2/3的分枝作为结果枝,其他1/3的分枝可抹除花蕾或花,缩小分枝的生长角度,促进营养生长,将其培养为强壮的后备结果茎蔓;生长旺期,火龙果蔓茎会长出很多嫩芽,应及时将过密较弱的新芽疏去,保证主枝的生长。每年产季结束后,剪去产果后衰老茎蔓及垂地遮阴的茎,让留下的粗壮基枝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5 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果多果小既不能高产,更不会有优质的果实。盛花期时,每次开花的花蕾数都较多,一个枝条的花蕾有时可达20~30 个,在开花前 5~6d,每节茎只留下 1~2 朵花。对坐果偏多的枝蔓进行人工疏果,疏果宜于幼果长至2~3cm时进行,同一结果枝约30cm留1果,以提高商品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