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探析
2018-02-17杨庆熊晨
杨 庆 熊 晨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621000)
引言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会在艺术方面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建筑,它不只是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生活居住的容器,在实用的基础上要赋予建筑一定艺术性。在古建筑中,匠人们利用不同装饰艺术使建筑成为一件艺术品。
1 传统建筑装饰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出现最早的房屋建筑主要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和由穴居演变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在室内白灰墙面上出现了图案,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室内装饰。牛河梁女神庙里发现了更为复杂的装饰:彩画和线脚。人们开始用色彩表示自己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因而发展建筑装饰艺术。从此,建筑不只是提供人们生活,它也是社会形态和思想的一种表现方式。
1.2 奴隶社会时期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有了城市的概念,宫殿建筑兴起,等级观念在重要建筑中充分体现。早期以建筑形式以茅茨土阶和高台建筑为主,后期随着诸侯追求宫室的华丽,建筑装饰的发展更为迅速。刻有花纹的空心砖、绘以山石的斗、画有藻文的短柱、红柱、刻椽等都是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
1.3 封建社会时期
整个封建社会前期社会文明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建筑发展也随之兴盛,到了后期却出现了衰退现象。前期主要是“高台榭,美宫室”的台榭建筑,瓦开始在宫殿建筑上大量使用,并有在瓦上涂以朱色的做法。在这个时期,雕刻技术愈发精湛,不少石建筑都刻有精美的雕花。随至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处理成熟,建筑艺术加工也更加真实,建筑结构和艺术加工逐渐统一起来,汉代建筑很少看见为了纯粹装饰的构件。建筑色彩简洁沉稳,门窗朴实无华,屋顶舒展平远。随着宋代手工业水平提高,建筑装修与色彩有着更大的发展。统治阶级追求奢侈华丽,宫殿庙宇金碧辉煌。唐代以前建筑以朱色和白色灰色为主,以青绿色金色等作为陪衬,而宋代出现了各种华丽的彩画,屋顶大量使用琉璃瓦,建筑整体色彩明亮华丽,装饰精致灿烂。有了对宋代装饰的经验总结,封建社会后期的装饰彩画趋近定型化,具有明确统一的模式做法。大量采用琉璃瓦、汉白玉、红墙、青绿彩画等,建筑色彩明亮活泼,风格华丽。
2 影响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因素
2.1 地域环境
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建筑装饰是在建筑技术发展基础上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辟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不同的地势条件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南方低洼地形,气候潮湿,由巢居演变而来的干阑式建筑更适应这样的自然状况。北方地区多山陵地势高亢,利用自然挖穴而居较为普遍,之后穴居向地上发展,演变为木骨泥墙的地上建筑。
《汉书·沟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在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随着农业的出现而形成固定的居民点即为聚落。辽阔的地域,不利的交通条件,各个聚落缺乏交流,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广义建筑学》中提到“聚居在一个地区的人们,对本地特殊的自然条件不断认识,因生活需要钻研建筑技术等,总结独特经验,形成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风格和场所精神。”场地源于地势,环境生于自然,建筑立于场地之上融于环境之中,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组织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装饰和色彩在自然元素中取材,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其次,建筑应作为文化民俗展示传承的载体,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都反映着朝代的更替、文化思想的传播。
2.2 装饰材料的选择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材,其次为石材。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为石器,将石头敲击或碰击使之形成刃口,再加以休整。东南大学陈薇教授认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建筑构材及建构方式,在特定的经济文化区是一体化发展的,特定的生产工具必定伴随着与之相应的建筑构材和建构方式[3]。石器时期出现砍砸器、刮削器等利于木材的加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地区沼泽密布,树木繁茂,以木材为建筑主材料取材加工方便便利。此外,厚重的石器同样便于土壤岩石的挖掘,在石材技术方面也不断在发展,到奴隶社会时期形成了成熟的茅茨土阶与夯土台基,带动了高台建筑的繁荣与砖瓦等装饰材料的兴起。奴隶社会时期陶制材料大量使用在地面和屋顶的装饰上,陶瓦也有发展了不同的纹饰品种。随着青铜技术的出现与使用,在木构件上开始装饰以铜质饰件,但主要分布在木构件的端部和中间连接的部分,保护建筑不受自然因素破环以及加强建筑的牢固性和整体性,其次起到对建筑的美化和装饰。隋唐时期,木构件技术愈加成熟,梁柱斗拱额枋等木构件已经达到高度协调,结构、构造与装饰结合紧密,高度统一。唐代宫殿屋顶出现了琉璃瓦,但使用较少,琉璃瓦的大量使用是在宋代宫殿建筑。
2.3 文化因素
建筑装饰从最单一的几何图案,简单的粉刷演变为繁复的雕花,精美的彩画除了因为环境的影响生产水平的提高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建筑装饰分室外装饰和室内装饰。室外结构大多采用石材、砖瓦、琉璃、油漆等装饰材料,具体表现为石雕,灰塑等,室内所受限制较少,主要以彩画、壁画、木雕等为表现形式。这些装饰通常是以花鸟图案,传说故事,自然山水为主,其中自然元素居多。中国古代主张“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提倡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建筑便不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许多建筑的台基,栏杆,额枋等地方都有古人与自然相处融合的雕刻。此外,文人雅士追崇君子之道,常以兰草暗隐个人高尚的品格,清莲的出淤泥而不染,兰花的清幽高贵,寒梅的坚韧都是君子所爱,这些花草植物元素大多用在门窗、隔断、家具等室内装饰上。飞鸟祥瑞走兽在屋顶装饰和门头装饰上最为丰富,同时也是最能体现等级制度的标志。就屋顶而言,它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深远的屋檐,起翘的翼角,微曲的屋面,富有变换的屋顶形式都足以让它成为建筑最瞩目的视觉焦点。在屋顶的节点以祥瑞为装饰,正脊两端为吻兽,角脊为仙人走兽,而不同等级的建筑只能采用对应的脊兽。
3 传统建筑装饰的具体表现
3.1 屋顶装饰
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明确,其表现特征在屋顶形式上表达最为突出。等级最高的是重檐庑殿顶,它是皇家最隆重建筑的象征。其次的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坛庙等建筑。单檐庑殿顶和歇山顶则用于重要的建筑,而寻常民居只能使用悬山顶、硬山顶等其他等级较低的屋顶形式。民间建筑以陶瓦、茅草、泥土等作为屋面材料,官式建筑采用琉璃瓦、陶筒瓦、板瓦等。筒瓦中瓦当和瓦背饰有纹案,有云纹、几何图案、文字、等,南北朝时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莲瓣花纹和兽头。在檐口的板瓦上还有滴水,形状优美多样,又雕刻以各色纹样。使用琉璃瓦屋面的建筑等级最高,琉璃颜色丰富多彩除了唐宋出现的黄、绿色,元代又有白、青色的琉璃,明清年间又增加了桃红、黑、酱色等颜色。此外,在屋顶的正脊、垂脊、羟脊等部分都有鸱尾、垂兽、角兽、仙人走兽等最为装饰。各种脊兽的使用也是严格按照建筑等级来确定的。
3.2 大木作装饰
梁柱为整个屋架结构最核心的部位,它们的构造和形式也发展的最成熟完善。早期大多是圆形木柱,汉代柱子形状丰富多样,有八角、束竹、凹楞、人像柱。柱础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解决了结构上的问题,还起到了丰富的装饰作用。最早的柱子是没有柱础的,直接埋于地下,但这样之子容易被腐蚀,便出现了卵石柱础,有的在石上加铜礩。六朝之后,受外来问坏影响,中国建筑于佛教艺术融合,柱础上以雕有覆盆莲花和盘龙等花纹。
梁的形式较简单一点,通常做成琴面的装饰,外观娟秀。官式建筑柱枋从汉代开始都用红色为基调,至战国时期开始就在梁架上用彩画装饰,汉代通常以植物花草、云气、动物等作为装饰图案,唐宋之后图案纹样变得更加复杂,颜色也愈加丰富多彩,并大量使用退晕的手法。宋代是彩画发展成熟的时期,主要有青绿迭晕外缘红底绘五彩图案的五彩遍装彩画,青绿迭晕棱间装的碾玉装以及谢玉装和丹粉刷饰。
斗栱是我国传统木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结构上它起到承重的作用,屋面的大部分荷载通过斗拱传递给柱子,再由柱础传递给基础。在建筑装饰上,它可以看作是屋顶到屋身的过渡。古代建筑屋面檐口深远,斗栱向外层层出挑极具虚实与韵律美感,到了后期斗栱自身便雕刻有装饰,栱头出现卷杀,有曲线有折线,甚至还有龙首翼身的。
3.3 小木作装饰
小木作装饰可分为外檐装饰和内檐装饰。外檐装饰在对外的门窗、屋檐挂落等地方,内檐装饰在室内的隔断、天花、藻井等。宫殿、庙宇、住宅的大门为版门,一般为两扇,版门装饰较少,大多以边框穿条,门钉和铺首等装饰。槅扇门的形式则变化多样,它重点装饰的部分是在花心和裙版。花心常见的有方格、柳条框、直棂等,明清时期的纹样最多。裙版则以人物、花卉雕刻来装饰。窗格的样式也有多种,官式重要建筑以槛窗做法为主,它是由格子门演变而来的,形式相近,民间建筑多采用直棂窗。在园林中,漏窗常用在亭、廊、轩榭处,用以框景取景。漏窗样式多样,有方、圆、六角、八角、扇形等多种形式,并用各种材料创造出许多复杂的图案。
4 结语
装饰在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能体现我国传统特色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建筑装饰文化的研究,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传统建筑装饰仍然有一部分运用在现代建筑中,有些被抽象化成建筑符号,有些以原本的面貌重现在建筑中,随着时间的发展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