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公交系统接驳研究

2018-02-17张雪

建筑与装饰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一号线公交线路客流量

张雪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引言

2020年贵阳市将建成5条轨道交通线路,其长度达到235公里,进一步到远景年将再建设4条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467公里。到2022年,贵阳市公共交通出行量将占全方式出行量的40%,轨道交通出行量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30%[1]。2013年10月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动工建设,2017年6月28日观山湖段开始试运行。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起点位于观山湖区窦官,经林城路到市级行政中心、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贵阳北站、雅关、南垭路、公园路、北京路处、喷水池,下穿遵义路到贵阳火车站,由望城坡片区进入小河,过朝阳洞路,最后终点位于经开区小孟工业园站。

根据《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GB/T22484-2008)中对“平均站距”的规定:“常规公共汽电车市区站距宜为300~500m,郊区站距宜为500~1000m”,结合贵阳市公交现状,本文对贵阳市轨道1号线与公交系统接驳提出新的方案。

1 关键公交线路进行定义与调整

1.1 关键公交线路定义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受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位于同一交通走廊的常规公交线路上的的出行者,这里我们把这些常规公交线路定义为“关键公交线路”。由于贵阳是山地地貌的城市,因此我们把轨道交通1号线横向500米范围内的同方向线路长度与1号线重叠超过30%以上的常规公交线路作为本次研究的关键公交线路。基于该原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计算功能,这里遴选出来的关键公交线路,如1、2号、14号线、15号线、16号线、20号线、48号线、63号线、K9号线。

1.2 关键公交线路调整

1、2路环线日均客流量高达2.5万人次,10.6公里长的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高达72.64%。虽然该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复率较高,但是1、2路环线是将轨道1号线的北京路站至贵阳火车站站圈在线路里面,方便中心城区公交与轨道的换乘,因此建议保留。

14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可达近6000人次,7.87公里长的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达44.47%。该线路不仅与轨道一号线线路重叠率达到近50%,且客流量较少,而且与规划中的轨道2号线同样关系较大,所以建议轨道2号线开通后再调整14路。

15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可达10000人次,12.65公里长的单程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达37.55%。虽然该公交线路经过日客流量较多的黔灵山断面,可分担该部分流量,但是目前其起点天誉城、南垭路与轨道线南垭路站接驳条件很差,替代条件不好,同时该线路与轨道二号线也有较多重叠部分,因此建议在轨道二号线建设后再做调整。

16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7500人次,6.85公里长的公交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为36.50%。尽管该线路较短且客流量较少,但是该线路地处老城核心区,该地客流量较大,线路太短,且换乘需求较大,所以建议保留该线路。

20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6300人次,10.125公里长的公交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达41.48%。该线路较长,从南明区的火车站到达云岩区的黄山冲,虽然实现了跨区运行,但是南侧线路与轨道线路几乎完全重合。因此,建议将20路公交线路从贵阳医学院站沿北京路往西延至枣山路口处,并在桥下掉头原路返回,同时撤销北京路南侧线路,形成环线。原计划将终点黄山冲向北延伸至中环路东段,但考虑到黄山冲路的道路条件,公交车10无法通过,因此无法向北延伸。

48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8500人次,20.9公里长的公交线路长度属于较长线路,其与轨道一号线走向重叠比例为38.28%。该线路由于近期要做出调整,调整后由保利云山行驶至黔灵山路,降低与轨道线路的重复比例,因此建议48路按照计划进行调整。

63路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7100人次,10.6公里的公交线路与轨道一号线的重叠比例为48.68%。该线路虽然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近半,但是所经站点均为老城核心区日客流量较大的站点。考虑目前瑞金路过于重叠的公交线路,且南段延安路至火车站段可替代性强,建议线路调整为延安西路枢纽—保利云山,撤销其南段路线。待2018年轨道一号线全线运营后,若延安西路公交枢纽仍未建成,则建议撤销63路。

K9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1600人次,12公里的公交线路与轨道一号线重叠比例为33.33%。该线路为快速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较少且跨区运行。考虑到K9线路与近期将要增设的BRT线路B242完全重合,建议撤销K9线路。

2 轨道周边公交站点调整

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是指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的人,选择其它交通方式到站点所涉及的区域,即站点客流产生区域。将公交系统站点与轨道交通站点无缝衔接,可充分发挥公交系统的导流作用和处理好末端出行,从而更多人愿意乘坐轨道交通车。我们把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定义为到轨道交通站点300米半径范围。我们以轨道交通1号线阅山湖公园站、观山湖公园站、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站、阳关站为例。

轨道交通阅山湖公园站300米范围外云谭北路口公交车站向北迁移400米,进入轨道交通站点300米吸引范围。观山湖公园站100-300米范围内西南美食广场站向西迁移150米,进入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吸引范围。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站300米范围外长岭北路美的林城相邻三个公交车站向西迁移150米,进入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吸引范围。阳关站100米范围外235路公交站点向北迁移100米,进入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吸引范围。

3 结束语

(1)通过轨道交通与公交线路的重合率、线路客流量等方面的考虑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

(2)通过迁移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公交站点达到轨道交通系统与公交系统的无缝衔接。

猜你喜欢

一号线公交线路客流量
地铁连接你我他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商场客流量统计算法
国内
基于GIS的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基于GIS的公交路线优化设计
我是挤一号线的
基于AFC数据的城轨站间客流量分布预测
最美公交线路上的“最美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