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常见节肢动物类寄生虫病防治

2018-02-16汤伟芳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鸡皮鹅群体表

汤伟芳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畜牧兽医站,广州 510850)

0 引言

鹅常见节肢动物类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鹅虱、鹅螨病、鹅蜱虫病,这类寄生虫病通常属于体表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禽类动物。节肢类动物寄生虫寄生到蛾体表,会不断破坏体表皮肤组织,刺吸机体血液,影响鹅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寄生虫在繁殖生长中所产生的毒素,还会不断刺激鹅体表皮肤,产生剧烈瘙痒症状,严重影响鹅的生产水平。另外,很多节肢动物类寄生虫还是其他病原体的中间传播宿主。因此,做好鹅节肢动物类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1 发病经过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一个养殖户共养殖鹅500只,2017年7月13日该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发现鹅群中出现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消瘦的发病情况。仔细观察发病鹅,发现有大量黑色细小的虫体聚集在鹅的脚蹼上,将体表羽毛拨开后,也能发现大量虫体在皮肤上快速移动。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要求兽医站委派专业兽医到养殖场进行诊治。兽医到达养殖场后,通过检查发现整个鹅群的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在发病初期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养殖户饲养管理不到位,并没有在疾病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该养殖场普遍存在卫生环境不良的现象,整个养殖舍卫生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较大,鹅群之间相互接触频繁。同时,养殖户也没有定期对鹅群进行严格的体内和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结合该养殖场的发病现状,兽医怀疑是某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体表寄生虫病,确诊后,立即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病鹅表现出体表皮肤轻微瘙痒,但持续较短时间后消失。随着寄生虫在体表皮肤的寄生繁殖,不断刺激体表皮肤,瘙痒症状逐渐加剧。患病鹅不断用嘴啄羽毛,身体逐渐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将患病鹅单独拿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体表存在大量虫体活动。成虫通常在夜间爬到鹅身上吸血,白天隐匿在隐蔽的地方。发病后患病鹅表现为极度不安,啄肛啄羽,进而形成啄癖,影响到鹅的正常采食和休息,饲料利用率逐渐下降。患病鹅身体逐渐消瘦贫血,身体患病部位瘙痒难耐,个别患病严重的鹅衰竭死亡。在虫体较多的皮肤部位,还会出现皲裂和结节。检查患病鹅集中栖息的地方,可以发现在食槽、水管、墙角等处存在大量虫体聚集。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鹅解剖后,可以发现机体严重脱水、消瘦,皮下脂肪消失,发育不良,全身肌肉组织呈现苍白色,血管充盈度降低,机体存在严重贫血症状。各个脏器并没有出现典型的实质性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鹅脚蹼的虫体,将其保存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实验室镜检。取出虫体放置在载玻片上,向其中滴加2滴甘油水透明15 min后,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甘油沸腾,虫体颜色变成黄色即可,放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拍照。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雌虫虫体轮廓呈现椭圆形,个体中等大小,长0.6~0.64 mm,宽0.3~0.34 mm,在体表表面存在大量细密的皱纹和密生的短毛[1]。虫体结构包括鄂体和躯体,在鄂体前段两侧存在一对虚肢,外观呈现长棒状,螯肢细而长,螯钳较短。成虫背部存在一块盾板,虫体腹面胸板呈拱桥形,前缘突出,后缘向内凹陷,板上存在3对刚毛。肛板圆盾形,肛门孔位于肛板后部,肛门孔周围存在一根肛毛。腹部偏向前方存在4对足,第1对和第4对足细长,第2对和第3对足短粗,足肢上存在吸盘。结合上述成虫形态特点和医学蜱螨学描述,成虫和鸡皮刺螨形态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确诊为鸡皮刺螨感染引起的鹅体表寄生虫病。

5 治疗

鸡皮刺螨感染引起的鹅体表寄生虫病要选择高效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次治疗选择使用伊维菌素,使用剂量为2 mg/kg体重,连续使用5 d。同时,将养殖舍内的垫料全部清理,堆积发酵,杀灭垫料中存在的成虫。选择使用0.005%的溴氰菊酯或精制敌百虫外用药物,配成2%的溶液对养殖舍墙角、缝隙、饮水器、水管等处进行喷洒消毒,一定要喷洒彻底,上述药物交替使用,1周喷洒2次,连续使用2周。通过采用上述综合处理手段处理2周后,该养殖场有75只鹅死亡,剩余患病鹅恢复健康,病情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6 预防

鸡皮刺螨感染引起的鹅体表寄生虫病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发病期间,应该对养殖舍进行全面的清扫,改善养殖舍通风环境,加大通风量,及时清理粪便,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含量,添加硫酸亚铁,促进红细胞再生,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鹅群相互接触,导致寄生虫传播。

7 结论

鸡皮刺螨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节肢动物,在整个发育中需要经历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雌性的螨虫在吸取血液后24 h内产卵,气温适宜条件下虫卵会经过2~3 d的孵化形成幼虫,幼虫不吸取血液,经过1~2 d的蜕皮后,形成若虫,若虫会进入鹅体表皮肤,刺吸血液,经过2次蜕皮后,发育成成虫,整个发育周期约为2周。通常鸡皮刺螨虫卵孵化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 ℃,因此,夏秋季节是该种节肢类寄生虫的繁殖高峰期[2]。养殖舍内一旦出现螨虫,需要及时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在首次药物防治中,应该加大药物使用量,以杀死养殖舍内的成虫,防止其继续产卵,首次用药间隔3 d后再次使用药物进行一次杀虫处理,杀死刚孵化出壳的幼虫。

鸡皮刺螨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主要栖息在墙壁、水槽、饲料槽、墙壁、缝隙等处,并且成虫主要在白天聚集场所产卵,在进行该种寄生虫疾病防治中,应该采取内外防治的措施,彻底消灭养殖场内部的害虫[3]。在进行防治中,应该确保鹅体表害虫驱杀和周围环境杀虫同步进行。在进行药物防治中,一定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机,夏秋季节外界温度较高,养殖舍温度湿度较大,鹅群呼吸频率较快,防治时机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鹅吸入大量药液而出现中毒,因此在进行防治时,最好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反复对螨虫栖息地进行喷雾灭虫处理。

养殖场卫生环境较差,通风不良,粪便不能及时清理,湿度较大,导致虫卵生长发育,也有利于螨虫的寄生活动。因此,要高度重视养殖舍卫生环境控制,强化养殖舍通风换气,减少成虫寄生场所,控制养殖舍内害虫密度,一旦鹅群出现不安现象,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及时采用药物消灭成虫,将病情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猜你喜欢

鸡皮鹅群体表
被鹅追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鸡皮果汁酶法澄清及稳定性工艺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放鹅娃
鸡皮怎么做好吃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鸡、皮、蒜、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