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培育计划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天津蓟县大巨各庄村为例
2018-02-16王琳张军
王琳 张军
1.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000;2.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000
前言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了培育目标: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具体培育要求如下: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
(4)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
(5)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天津蓟县大巨各庄村为例,对大巨各庄村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提升,进一步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大巨各庄村走向“特色村庄发展之路”[1]。
1 现状解读——总体概况与特色要素解析
1.1 区域位置
大巨各庄村位于天津蓟县穿芳峪镇东南部,地处于桥水库与喜邦公路间的狭长地带中。
1.2 村庄概况
大巨各庄村村域面积56.9公顷,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当地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特色不突出。同时因其处于水源地周边,也不宜进行工业产业建设。但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质的生态基础可以充分开展旅游相关产业。
1.3 土地情况
村域均为平原地势,现状农村宅基地位于东南部。现状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9.92公顷,占总用地的34.92%。村域范围内一般耕地23.33公顷,基本农田24.47公顷,园地3.38公顷,林地3.24公顷,其他农用地2.62公顷。
1.4 人口与村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
2013年大巨各庄村共233户,总人口1236人,其中男性832人,女性404人,村庄男女比例为206:100。村内20岁以下人群为403人,占村庄总人数的32.6%;20-59岁青壮年人群为653人,占村庄总人数的52.84%;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180人,占村庄总人口的14.56%。村内劳动力人数为721人,占村庄总人数的58.33%,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服务业。
1.5 宅基地情况
全村共有宅基地307宗,其中,一户一宅270户、270宗;一户两宅14户、28宗;一户三宅1户、3宗;一宅两户12户、6宗。一宅两户12户、6宗。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占有宅基地10宗。宅基地平均面积0.55亩。5年内的宅基地需求9宗。规划考虑生态敏感控制原则,不对村庄新增宅基地,申请宅基地的村民建议于新城或镇区购置房屋。
1.6 村庄道路
村庄有两条道路对外联系到喜邦公路,路面宽度为4~5米,两侧各有0.5米绿化。道路路面质量较好,但缺乏指示系统,入村道路较窄。村庄道路分为主要道路和巷道两种。村内主要道路路面平均宽度约4~5米,道路状况较好。村庄巷道路面宽度约1.5米,道路状况较差,只有很小部分路面已硬化,大部分路面为石子路或土路。
1.7 村庄公共设施
村委会位于村庄北侧原大巨小学内,小学已并入附近的唐庄户中心小学,大巨小学停用。目前村委会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村干部办公都在村庄北侧大棚内进行。村庄内无医疗设施,村民需到周边村庄就医。村内商业设施仅在村庄中心主路旁设有一所零售商店,一处金融服务站。村庄中部设有中心广场一个,是村民休闲、娱乐、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配有相应的户外健身设施,同时设有公共篮球场一个。
1.8 村庄市政设施
现状水源为地下水。村庄北部设有给水深水井,通过给水管网供水。村内已铺设污水管道,但初步使用后,管道堵塞,随即停用。现状村民生活污水基本为随意倾倒。村内雨水自然排放。村庄电信引自东部电信线路,村内开通互联网络服务。村庄电力由村北部的35kv线路引进,并于村庄北部转为低压线路。目前村内无燃气设施,村民生活主要采用煤气或天然气罐以及木柴,村民采暖主要以土暖气为主。
1.9 村庄建筑
大巨各庄村建筑整体风貌较为统一,以传统院落为主,房屋建设年代始于1980年,部分村民对房屋进行过修葺和改建。建筑多为一层平房,部分为改建的二层小楼,建筑体量较为统一;墙体材料以普通红砖和白色饰面砖为主,屋顶多为传统坡屋顶形式且以红色瓦面为主色调,整个村庄色彩基调大体一致。
1.10 村民调查
家庭和住房情况:大巨各庄村的村民受教育程度大多为小学或初中。主要依靠年轻人在外打工挣钱。住宅质量多数较为一般,也有需修整的危房。村民对自家房屋和村庄整体建设的风格的期望,大多为北方民居风格。
村民生活和设施满意度:村民对于购买生活用品、交付水电费、教育医疗等的方便程度较满意。但对村庄现状的卫生情况普遍不满,且认为村庄道路过窄,希望增加道路硬化以及建设更多的公园广场的健身活动场地。
村民规划建设意见:村民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新的旅游项目,大多持支持的态度。认为村庄的特色为山水田园风光。村民对水库的保护意识很强,支持对水岸的生态保护。
1.11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大巨各庄村有别于蓟县多数山地型旅游村,有其独有的自然禀赋和先天制约因素。如何将制约因素通过规划思维合法、合理地转变为开拓大巨各庄村未来发展的优势要素,将是实现走上特色村庄发展的决定性环节[2]。
2 规划策略——因村制宜与特色村庄营造
2.1 规划策略
(1)规划先行,多规合一
在规划先行的同时,注重把多规合一的理念通过技术手段贯穿到特色村庄营造里面去。不只是把建设部门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部门的土地总体规划、发展部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还要把镇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统一考虑。特色村庄的生态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能够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2)因村制宜,以特兴村
充分挖掘大巨各庄村的特点: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生态红线,条件制约;③产业单一,收入低下;④村民意愿,旅游体现。进而全力突显上述特点,构建“景在村外绕,村在景中游”的空间布局。
(3)产村融合,聚业延链
为了给大巨各庄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特为其“量身定制”紫云水岸香草园概念,紫云水岸以百亩荷花、千亩香草、万亩水域为主题,本着“扎根本土、效法自然”的规划原则,依村就势、借水造园,营造符合大巨各庄独有的大地景观,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产村融合。
2.2 规划模式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一切,要形成多元参与机制。在资金投入上,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
(2)规划引领,项目推进
注重规划引领,并通过项目形式进行推进。做到规划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同事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3)产业支撑,乡村经营
村庄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体现乡村经营的理念,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达到乡村的永续发展。注重挖掘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同时抓产业转型提升和富民增收[3]。
2.3 规划目标
保护和合理利用村庄的生态资源,强调增强村民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改善村庄的环境品质,全力“构建拥有薰衣草庄园的美丽新乡村,营造翠屏湖畔的生态新家园。”
3 结束语
特色小镇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自下而上的主体,特色村庄的建设无疑是组成这个主体的最基本单元,是一个能够有效集聚产业和发展要素的新平台。通过特色村庄的建设,为拉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转型和升级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述大巨各庄规划策略的提出,从规划理论、现实状况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利用本土特有资源,对其独特村庄空间格局进行强化,为大巨各庄村的发展赢得新的机遇,使其在周边的众多村庄中先行一步,同时也为其他村庄走特色发展之路提供良好经验借鉴。
[1]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9,(8):114-119.
[2]王忠诚,李金莲.小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9,(3):27-29.
[3]何勇,邓涛,曹英.小城镇旅游产业形成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08,(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