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
2018-02-16张瀚舟
张瀚舟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1 纯粹的几何形式
极少主义强调空间上的纯净,而非追求体量间构成复杂的光影关系,与极少主义绘画一样建筑的极少主义也同样偏爱于纯粹的几何表达,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设计的布列根兹美术馆它的主体是一个直接立在地面上的方形玻璃盒子,保证建筑只留下最为简单的集合形态。
这种严格的几何形也同样表现在瑞士建筑师德梅龙和赫尔佐格的建筑作品之中,就像他们在德国慕尼黑建造的戈兹美术馆便最能体现这一特征。他们说“当我们想要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建筑的其它地方时,我们总是选择简单的几何形体。”所以简单的几何体并非是设计的出发点,而在于凸显建筑在表皮,空间,光线等方面的内容,建筑师不希望让复杂的形体干扰游者去欣赏这些要素。
2 纯净的空间
在建筑的内部空间,极少主义建筑也表现出对“纯粹”的不懈追求。譬如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有意压缩建筑的词汇的范围,从而形成了安藤建筑空间独有的空间纯粹性。赵劲松[1]在他的文章中认为他是希望能在严格限定材料和形态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包含材料和形态在内的简洁空间的构成,从而达到一种设计哲理的简明表述和信息传递。小筱邸就充分显示了安藤建筑空间的魅力,光线的射入打破了几何空间的沉默感,室内除了沙发再无它物。一切都被精简到了极致。
极少主义建筑师在空间上遵循[2]“拒绝”和“约减”的手法。“拒绝”指的是在建筑内部拒绝装饰,使人们能够享受建筑的室内空间带来的空间仪式感而避免收到装饰带来的视觉干扰。而“约减”指的是对于构成空间的材料以及色彩的简化。极少主义建筑在其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上都极力追求一种简洁和统一。常常采用单一的材料同时将这种材料的属性表达到极致,例如光之教堂中的混凝土、瓦尔斯温泉浴场中的条形石板。都旨在发掘材料的性质以表达材料本身的美而非在其表面加以装饰包裹。
以安藤忠雄在小筱邸的空间手法为例,空间在“约减”理念的作用下被精简到了极致,以至于任何一件其他的陈设再被放进去都显得多余,甚至在这种空间中人的出现都被认为是一种对于空间的干扰,由此不难看出极少主义反应的并非一种实用主义哲学而是一种艺术,它和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从本质上于前者对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追求有着巨大的不同。
3 精致的细部构造
为追求极致的效果减弱楼板厚度在立面上的显示,妹岛和世在HHSTYLE.COM当中,刻意通过特定的构造做法将楼板结构的厚度藏在立面玻璃的内侧,露在外面的只有1~2层之间的50mm宽的金属嵌条,和3~4层之间12mm宽的金属条。从而扩张了玻璃的面积,使得建筑形式打到一种极端的纯净。
而安藤忠雄所惯用的混凝土更是这种追求的典范,为创造出干净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单单使混凝土外表面的刷涂的保护性涂料就价值昂贵,而为此需要预制的精细模板以及对拉螺栓与外侧金属(或PVC)固定件,每一样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和近乎苛刻的构造要求。
因此,在貌似极简纯净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建筑师一种对于极致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不光是以高超的建筑构造技术作为支持,更是雄厚经济的象征,不得不说貌似“简约”的极少主义建筑却实在是一种近乎贵族的艺术。
4 对于光线的运用
建筑空间亦是光的容器。光以其纯净而温和的属性成为注入建筑空间的灵魂,带给极少主义建筑简洁秩序的空间以丰富的生命力,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冥想的心境。身处其中情绪被净化即便细微的改变也能够被察觉,而这种极富内省的空间体验正是一种高端生活品味的体现。
安藤忠雄[3]自己曾说“非常重视在‘场所’和‘时间’中的自然光线,它能在我们的建筑环境中的任何地方与我们交谈。通过精确的研究和细致的观察,我寻求将光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导入室内以表现空间的深度,创造丰富和激动人心的场所”,安藤忠雄对于光线的追求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观感,更是为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冥想,当光线打入纯净的空间,没有过多的装饰分散你的注意力,你更能真诚的关照你的内心,诚然对于光线的运用不单单是极少主义的特权,但与众不同的是唯有极少主义,让光线成为空间的主体,并不惜削减一切去标榜它的存在。
5 结语
极少主义貌似极少却表现着极高的工艺技术和美学探究。极少主义作品中,对于设计质量的专注,以及灵魂的投入不难发现这实在是一种匠人精神。这种持重的创作姿态,使它能够屏蔽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任何的卖弄情绪,也就是让设计者在作品中引退,代之以更加纯粹和凝练的作品语言。也正如此,极少主义作品才经常呈现出一种令人屏息的冷峻。而这种冷峻,加强了作品的厚重感以及存在感。而极少主义真正打动我们的,是它的真实性,其体现在作品表现的真实性,使用材料的真实性,构造和细节的真实性。如果精致的空间是由伪造的细节建构而成,干净利索的交接的背后掩盖了诸多笨拙的构造,这样的作品,也只能称作是“矛盾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极少主义是一种发自于骨髓和秉性的气质,而正是这种对于真实性的坚守成就了极少主义独特的建筑气质。
[1]赵劲松.英雄主义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103.
[2]周同.图像·时尚·情感——极少主义倾向及对当代建筑的启示.2006,6:30.
[3]王建国,张 彤.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