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教学楼墙体裂缝原因分析

2018-02-16王禹霖万光宗

建筑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墙体构件出版社

王禹霖 万光宗

沈阳建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

前言

建筑裂缝是建筑工程质量重大问题,有其普遍性,是建筑工程的通病,长期困扰工程界。建筑物一旦出现裂缝,即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正常使用,又影响房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甚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实例总结归纳出一个完整的鉴定,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文章不周之处欢迎指正以求改进完善。

1 工程概况

该教学楼位于海城市西柳镇公怀村,依据原设计,主体结构为地上2层的框架结构,平面形状为局部突出的一字形,建筑面积约为1489.10m2。该建筑层高均为3.60m,室内外高差为0.45m。梁、板、柱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构件,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填充墙体采用非黏土大孔空心砖、混合砂浆砌筑。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抗震等级为二级。

2 结构基本情况调查

(1)经调查该工程于2010年5月开始施工,2010年11月完成,建筑建成以来一直作为教学楼使用。

(2)现场对该建筑主要承重构件进行调查表明,主要承重构件未见明显的外观质量缺陷和受力引起的结构性裂缝等损伤,使用以来未曾遭遇火灾等意外事故,同时未曾遭遇破坏性的地震及其他地质灾害影响,目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3)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1]的规定,现场对该建筑检测区域的平面轴线及结构构件尺寸进行图纸复核,抽检结果与原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4)依据《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3]的相关规定,现场对该建筑检测区域的混凝土构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抽检结果与原设计图纸基本相符。

3 墙体裂缝检测

3.1 墙体裂缝分布调查

经现场检测调查,该建筑墙体多处存在明显裂缝,主要集中分布在内、外纵墙上,横墙裂缝较少;裂缝位置主要分布在门窗洞口处,个别裂缝分布在墙体与混凝土梁柱交界处。

3.2 墙体裂缝形态检测

经现场检测,该建筑墙体存在明显裂缝主要为3种形态,其中,墙体门窗洞口处存在斜向裂缝,框架梁与填充墙体交接处存在水平裂缝;个别墙体与混凝土柱交接处存在竖直裂缝。

经现场抽查检测发现:①该建筑某处墙体窗洞口下端斜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达3.5mm,用工具剔除墙体灰皮后,发现砌墙砖、砌筑砂浆已破坏。②经对裂缝发展方向的框架梁、混凝土柱及地梁等检测,裂缝均在混凝土构件处终止,检测混凝土构件表面均未发现存在受力裂缝,检测表明混凝土构件未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及变形。

4 墙体裂缝原因分析

4.1 裂缝分布情况分析

该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多次分布于填充墙上,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梁、板、柱)等均未发现明显裂缝,结构构件未存在异常荷载及变形,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未受影响。

4.2 裂缝形态分析

经检测,该建筑的裂缝均为填充墙体的斜向破坏裂缝以及与混凝土构件交接处的裂缝,依据裂缝的形态、走向及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判定与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无关,属于混凝土材料与砌体材料在环境温度变化下产生不一致的膨胀变形以及两种材料间的不同干缩率,导致该建筑墙体在薄弱部位产生了非受力裂缝。该建筑的施工季节以及冬季保暖等影响加剧了该裂缝的大量出现以及严重程度。

综上,该建筑目前存在的裂缝是均为由温度变化及干缩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均为非结构构件的裂缝,不影响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5 墙体构件使用性鉴定评级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2015[4]的要求,该建筑存在1.5mm以下裂缝的墙体构件评定为bs级,尚不显著影响使用功能;存在1.5mm以上裂缝的墙体构件评定为cs级,已显著影响使用功能,应进行处理。

6 鉴定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在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次鉴定报告结论如下:

该建筑目前存在的墙体裂缝均为由温度变化及干缩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均为非结构构件的裂缝,主要混凝土构件未见明显裂缝和异常变形,该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满足原设计的安全性要求[5-7]。

处理建议:①对该建筑存在1.5mm以下裂缝的墙体进行修复处理;②对该建筑存在1.5mm以上裂缝的墙体进行加固处理。可采用在裂缝灌浆的基础上,剔除既有局部墙面后外敷钢丝网并抹高标号砂浆的加固方案。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物裂缝的原因分析,应通过以上六点进行检测分析,总结经验。无论是主体结构的裂缝还是非主体结构裂缝对于建筑物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危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在施工过程中保质保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也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带来更大的危害。

[1] 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 GB/T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 GB 50292-2015.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5]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6]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7] GB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墙体构件出版社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垃圾在节能复合墙体中的应用
我等待……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