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八八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浙江建筑业改革开放40年实践与启示

2018-02-16供稿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建筑 2018年21期
关键词:建筑业浙江改革

供稿/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新世纪初,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考验新征程,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总结浙江经验的基础上,富有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即发挥浙江发展的八个方面优势,提出面向未来的八个方面举措)。这是引领浙江未来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也为浙江建筑业赢得战略主动、抢占发展机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15年来,浙江建筑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建筑大省。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既要全面总结浙江建筑业改革开放40年实践与启示,更要把指示精神贯穿于建筑业改革发展各方面,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浙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40年浙江建筑业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15年,给浙江建筑业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深层次、历史性的,成就是巨大的。可以说,浙江已经成为全国建筑业改革开放排头兵。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建筑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9.7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7235.8亿元,年均增长19.8%,高于全省GDP增速3.5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2.7%,行业规模仅次于江苏排全国第二;绍兴市产值达到7448亿元,东阳市产值达到2573亿元,分别位居全国地级市和县级市第一。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845亿元,占全省GDP的5.5%,在全省国民经济17个行业中,仅次于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排在第4位;建筑业企业达到11747家,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20多倍,其中特级企业数量达到70家,居全国第一;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3家,超200亿元企业6家,其中中天建设集团产值629亿元,成为全国单个法人总产值最高建筑业企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在中国承包商80强中浙江省企业占到13家,在全省百强企业中建筑业企业占到15家,并在轨道交通、钢结构、建筑装饰等专业领域拥有全国领军企业。

二是社会贡献显著提升。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革开放初,建筑业利税几乎为零,至2017年利润总额达到1305亿元,建筑业入库税收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5%左右;就业容量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5万人增加至2017年的787万人,年均增长13.5%,占全省就业总数10.42%,在19个行业就业人数中,仅次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排在第4位。40年来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城乡统筹作出贡献;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建筑业企业主动参与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等慈善活动,中天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荣获“中华慈善奖”的建筑业企业,宝业集团和省建设厅组织的省建设系统援建苍南灾区临时安置房项目分别荣获第一届浙江慈善奖的机构奖和项目奖;积极参与援藏、援疆、援川建设,以及抗击台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援建等活动,2008年援建四川广元灾区过渡安置房5.45万套,援建现场指挥部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牌匾。

三是走出去发展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初,因地区封锁建筑企业不能出省施工。经过40年发展,出省施工产值达到14011.3亿元,占全省总产值51.4%,外向度居全国第一;拥有百亿元区域市场28个,其中包括江苏、上海、安徽3个千亿元区域市场;承建或参建了国家体育场鸟巢、首都机场T3A航站楼、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广州电视塔、天眼工程等一大批省外标志性工程。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66.5亿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第5位;市场遍布135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北非等地区拥有2个百亿元海外市场;省建设投资集团在全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100家企业中居30位,上榜的企业还有东阳三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四是工业化建造成效显著。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推进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浙江省从2012年底开始起步,短短5年多时间,“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写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出台,省政府专门为推进建筑工业化出台4份政策意见和1份产业规划,省财政设立每年1亿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建筑工业化。同时,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制订了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计价定额、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相关图集。2017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045个,建筑面积223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9.7%;杭州等3个城市和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大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不断强化,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从1987年国家设立鲁班奖以来,浙江省共创出鲁班奖工程239项,居全国前列;中天建设、宝业建设、中成建工被评为创建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单位,其中中天建设创23项鲁班奖工程居全国第三位,同时还荣获首届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代表了全省工程质量领先水平;以鲁班奖、钱江杯优奖创建为引领,创出一大批国家精品工程,秦山核电站、华能玉环电厂、杭州市复兴大桥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博物馆建设工程、浙江国华宁海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杭州市九堡大桥工程被评为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工程。同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每年创出省级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300多项,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形势稳定向好。

六是技术创新进步显著。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企业注重技术开发和改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氛围形成。编制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施工工法,全省共创省级工法和国家级工法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展建筑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累计创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8家,其中国家级4家;定期发布推广应用、限期使用和强制淘汰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建立省建设科技奖奖励制度,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工程与住宅产业化研究院落户在宝业集团;建筑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逐步健全,加强与专业院校合作,搭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和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推进企业科技进步。

七是发展环境改善显著。改革氛围日益浓厚,率先在全国开展建筑业“最多跑一次”、工程总承包试点、施工图联合审查、“竣工测验合一”、建筑业企业资质智能化审批、建设工程综合保险等改革,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等改革列入全国试点。制度环境基本形成,近15年来,省政府出台了8份政策文件和1份产业规划,对4部地方性条例和1部政府规章进行多次修订,法制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得到改善,全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建成,审核录入数据60.27万条(组),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基本形成;开展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保证金、破除市场壁垒等活动,减轻企业负担,维护民工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行政权力121项,激发市场活力;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进百企入千场”“五联系”等活动,解困帮扶,助推企业发展。

八是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许多企业都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价值理念、文化建设规划、文化管理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年、技能大赛等活动,并涌现出不少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学中天”活动深入推进,优秀企业文化得到弘扬,中天建设、省建工集团等企业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歌山建设等3家企业获得首批“全国建筑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荣誉;全省首批“十大最美建设人”,建筑行业占了4人;首批十个“最美建设集体”,建筑行业占了3个;组织创作《谁为翘楚》,全面反映勇立改革潮头的浙江建筑业,作品参加了全省“五个一工程”评选。党建文化得到加强,开展“红色工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开展“创先争优”“结对帮扶”“立功竞赛”等活动,“党建+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突出,省建设投资集团、展诚建设、中设建工、方远建设、中南建设等企业荣获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双强百佳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建筑业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二、浙江建筑业改革发展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历程,是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历程。40年来浙江建筑业的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具体启示有六点: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来源于浙江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浙江建筑业正是坚持和发展“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抓住改革开放机遇,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体制机制先发优势,赢得了发展先机。企业家们发扬“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和“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实干精神”,敢为人先、奋勇争先,推动浙江建筑业走在前列。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贯穿浙江建筑业发展的一条主线,是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创新正确方向,注重先行先试与制度设计相结合,注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破除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工程建造方式改革、工程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建筑业“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建筑业”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同时,坚持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建筑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坚持质量第一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质量第一”是浙江建筑业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也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要求。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既注重工程项目的实体质量,也注重企业运营的发展质量,还注重工程建设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质量;深入开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钱江杯”等优质工程创建活动,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品质、安全、美观、绿色的建筑产品。同时,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培育现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建筑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既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筑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省在“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中,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破解困难,帮扶发展;在推动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强化红线意识,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深化专项治理,狠抓隐患排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在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理规范保证金、开展建筑业无欠薪行动、民工学校建设中,维护民工权益,提升民工技能和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业大军,构建和谐行业。

五是坚持走出去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地少人多、资源匮乏,只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浙江省发挥区域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实现了“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特别是近十五年来,浙江建筑业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从长江经济带到“一带一路”,紧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借船出海”“抱团出海”“融入当地”“深耕细作”,积极开拓省外、海外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管理和工程建造水平,努力打造出“三个浙江建筑业”。

六是坚持依法治业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行业的制度是否健全,重要一条就是看它的法治体系是否健全。浙江建筑业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法制健全是重要的基础。浙江省是最早颁布建筑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省份之一,建筑业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并制订了一批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浙江省加快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公布建筑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建筑业新发展。

三、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下一步,浙江建筑业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出去,坚持依法治业,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标杆省和“中国建造”标杆省,为“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建筑业浙江改革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改革之路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改革备忘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