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实践与探索
2018-02-15王斌
王 斌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性、开放性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实验室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效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创新改革实践教学和管理方式对提高人才培养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2]。
2013年在实验室展开开放式管理试点,运行三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和亟须改进的地方,本文结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实际试点工作情况再次谈一谈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1 开放式管理试点的基本情况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试点工作在汽车技术学院开展,实践性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汽车实训中心设置了学科基础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共计15个实验室,根据各个实验室的设备及课程特性,试点工作在7个实验室展开。试点对象为2013年入学的6个班级共计252名汽车专业学生,试点期限从2013年9月到2016年6月,刚好一届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参照比对的数据对象为2012级5个班级共201名学生。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试点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业余时间的开放、试验项目选题的开放以及科技创新开放[3]。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根据是否有教师在场来分。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会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学习,为其答疑解惑,牵涉到有安全隐患的实验必须有教师在场。而业余时间教师多半不在场,学生都是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学习,在此期间会严格管控实验的项目以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2)根据是否有明确的实验项目要求来分。学生在实验室的学习有的是有明确的学习内容要求的,这个要求可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也有可能是自己复习巩固课本知识。但也有学生没有明确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搞“发明创作”。
2 开放式管理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实验室的利用率显著上升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试点后,教师主动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也更加灵活自由,留有课后实验,促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使得实验室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年来的实验室使用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统计发现,实验室的开出课时数、人时数皆有显著提高,2013级3年总的实验课时数相比2012级增长明显,绝对增长率59.8%,扣除因2013级人数多于2012级人数的增长因素外,开出课时数相对增长率为33.1%;而实验人时数相比2012级的绝对增长率为63.9%,相对增长率为36.6%。
表1 实验室开出数据一览表
实验室开出课时的构成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如图1所示,2013级之前实验室的开出方式主要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课程实验和专项实训,这两项占比超过九成,而业余开放和科研竞赛的开放课时比重很小。试点以后业余开放占有比例明显放大,科研竞赛开放课时也增长明显,这对实验室的利用率的提升以及实验室的功能的扩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图1 实验室开出课时构成比例
2.2 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提高
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动手实践的时间增加明显,专业知识相对而言也有所增长,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专业考证的一次性通过率可窥一斑。在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试点期间,学生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考证项目的技能训练,考证的一次性通过率有所增加,汽车维修中级工一次性通过率由以前的81%提到到86%,汽车营销师一次性通过率由以前的79%提到到84%。
2.3 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开放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思想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根据总结,3年来利用实验创新制作,学生共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明专利2项,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和作品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2项,市厅级奖项16项,院级奖项若干,较上一届均有大幅提高。这些足以证明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3 开放式管理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业余时间开放流于形式、自主性不高
实验室业余时间开放,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在试点期间,业余时间能够主动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种任务安排式,什么时间段哪个班级进哪个实验室都是事先由教师统一安排好的。在开放式实验中提倡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验证的设计性实验,但在试点期间更多学生所做的实验实训项目多数是重复巩固课堂教师所做的项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设备损坏增多、维修费用和耗材费用上升
实验室的开放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实验设备的损坏率急速攀升,维修费用也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相对于上一个周期而言设备维修的次数上升了240%,维修费用增加了60%,耗材费用上升7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实验室课时增加、设备使用频率增加,各种费用随比例增加;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责任心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制约措施。
3.3学生学业水平提高的普及率不高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试点以来,的确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据观察和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长集中在小部分同学身上,普及率不高。反观学生的技能竞赛获奖以及各种创新作品都集中在少部分学生身上,获奖的普及率不高。
3.4 教师工作量增加、劳务费用上升
在试点实验室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实验室人员并未有所增加,仍旧按照先前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定岗定编,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实验准备、设备维护等都有较大的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急剧攀升,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对实验室业余开放产生懈怠甚至抵触情绪[5],对学院而言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额外工作量的核算发放费用不可持续,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4 改进的措施
4.1 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的解决方法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热情来主动走进实验室开展学习,这个一方面需要政策驱动,另一方面引导方式要丰富、灵活、有趣。
4.1.1政策驱动引领
参照学院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推进实施专业技能学分制度。学校为了扩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力度,推行了素质教育学分认证制度,给每项活动赋予学分,每个学生毕业要修满相应的素质学分,在政策的驱动下,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各项社团活动中去。以通过素质学分制度推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为例,同样可以实施专业技能学分制度,将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室业余开放活动进行量化考核后折算学分,纳入到毕业资格审查考核体系中,必须修满相应学分才能毕业。
4.1.2任务驱动引领
纵观学院所有实验室业余开放数据,发现开放最多的不在试点中的实验室,而是金工实训室。金工实训课程需要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完成一把榔头和一把孔明锁的任务,课堂上的时间不完全够,所以学生自主的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任务,从来不需要教师安排。如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安排了7个制作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都能自主去实验室完成制作任务。政策驱动和任务驱动说到底都不是学生自主式的学习,都是依靠一定的外力驱动。
4.1.3兴趣驱动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开展自我学习、自发研究课题、实施科技项目创新才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入学都配备了学业导师,从入学辅导、学业指导直至实习就业全程跟踪,在校期间一般会完成2~3项科技创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资料查找、整理和分析、动手实践,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以2013级为例,3年时间内学生成功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6项,成功申请专利18项,参与各种创新发明大赛获奖12项,整个过程兴趣引领、成就感推动,很好地推动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6]。
4.2 如何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参与热情
4.2.1从繁琐的常规管理工作中脱身
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过半的时间消耗在实验室定时的开闭、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和汇总等常规管理工作上,繁琐、枯燥、耗时,而且没有成就感。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学校根据在自主研发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以及适时监控系统,其中门禁系统包括门锁控制硬件系统和APP,需要使用实验室的人员直接在APP上申请,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回复门禁密码,使用者根据门禁密码进入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可以自动汇总分析数据,演算汇总出各项数据,如开出课时数、使用人时数、每门课程的开出率等[7]。该系统还配备实时监控系统,可进行全程摄录监控,一个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多个实验室,发现问题直接通过语音传送,这样可以起到有效的监控,适时制止不合规程的操作,也可以对恶意损坏进行追溯,有效降低设备的损坏率。该系统还有大型设备的远程操控功能[8]。
4.2.2政策引领、教改驱动
制定政策,依靠外力来驱动教室主动参与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中来。引导扩大专任教师进实验室教学的比例,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开放。具体而言,可以调整工作量考核方案,按一定比例要求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性教学,在各项评奖评优、外出进修的条件中都必须包含实验室开放。改革驱动,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如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验证性实验、课后开放性实验,让教师也得益于开放式实验教学[9-10]。
4.2.3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开放式管理的2013级总课时为3168节,其中业余开放856节,占比27%,开放式管理多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增加了课时,还有如何平衡传统实验教学与业余开放的问题,主要是在满足正常教学的基础上采取错时开放。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反观现今的实验人员队伍,存在着学历不高、专业不对口的现实情况,而且实验人员接受培训的机会非常少,缺乏重视感和成就感。学校应该加强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有计划的开展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建立的实验室人员队伍专业对口、水平高超、善于管理、勇于创新[11-12]。与此同时要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工作量进量化考核并加以课时津贴补助以提高教师待遇,教师在现场指导的按正常课时的一半结算,不在现场的按正常课时的五分之一结算。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是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中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的一个落脚点,应该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但要让学生走进去还要让学生主动走进去,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着手,用外力驱动和自身引领来提高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自主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