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改善措施
2018-02-15芷琳
芷琳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02)
1 绿色金融的内涵和发展
1.1 绿色金融的内涵。绿色金融是在开展投融资活动时,将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考虑因素当中,体现了金融部门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和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是日常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传统金融不同,绿色金融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追求金融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长期健康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2 绿色金融的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绿色金融起步于西方,总体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较好,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我国早期对环境问题重视的是信贷,1995年就制定了环保方面的信贷政策,目的是促进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考虑环境污染问题,结合环境保护。之后,各种环境金融政策陆续出台,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联合推动了“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搭建,形成信贷、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支撑格局。
2 我国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滞后。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专业技术又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尤其是风险评估方面。从现实来看,金融机构中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金融机构在专业技术评估领域能力受限,这很大程度上促使金融机构专注于传统金融领域,对于绿色金融等新兴业务兴趣不高,这无疑阻碍了污染处理、环保的风电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业性强的服务机构应势产生,它们可以解决金融机构面临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增长。
2.2 产品覆盖面有限。绿色金融的产品种类不足,缺乏个性化设计。首先,产品设计时考虑了融资渠道问题,重点放在了大型环保企业和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并没有过多关注融资对象的特征,忽视了中小环保企业,不能满足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其次,绿色金融产品大多针对企业用户,对个人和家庭方面涉及不多,忽视了它们的融资需求,导致绿色金融业务很难渗透到基层,社会影响力不足。
2.3 金融机构参与力度不够。金融机构整体参与度不足。尽管存在个别机构发展良好,但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总体参与机构不够。绿色金融产业作为新兴的交叉性行业,综合了金融、环保、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创新研发能力有待提高,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也不高,从而导致整体参与度不足。
2.4 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体系。金融机构缺乏对企业环保方面的有效监督,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难以审查其环境影响的真实性,部分高污染企业弄虚作假,信息披露不规范,环境风险较高。另外,在绿色保险方面也存在同样问题,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保险公司审查难度较高。因为不健全的监管体制,专业核查不到位,金融机构难以形成自我约束,类如不规范操作、关联方交易等问题也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发展。
3 解决措施
3.1 培育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既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市场的推动,后者是绿色金融市场化的主要动力,需要健全的配套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以绿色信贷为例,其专业技术的高要求推动了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的发展,银行自身缺乏相应的全面风险评估能力。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中介服务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学习其经验成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市场。
3.2 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产品的创新会产生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从而吸收更多的资金用以环境效益好的建设项目。可以参照国际上环保基金的运行模式,把环境相关的税费,例如资源税、环境保证金等,抽取一定比例存入基金,通过专业运作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投向生态文明建设中。扩大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还可以通过发行有关证券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更加灵活简便。同时,也要注重相关产品的宣传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绿色金融产品,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既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
3.3 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金融具有高风险性,逐利的商业资本本身没有动力进入这一产业,这时就需要政府发挥强制性进行介入,矫正市场失灵,促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也就是说发展绿色金融少不了政策的推动,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进程就可以看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有关政策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零零散散,建立健全配套的财政、货币政策刻不容缓。
3.4 强化监督管理体制。加强监管的前提是制定相关标准,合理详细的环境信用评价标准十分重要,而且要确保其真实有效地落实到位。环保部门可以制定高污染的企业清单,定期提供给金融机构或者进行公开,对于违规的企业停止发放贷款或者提前收回款项。对于上榜的高污染企业,限制其项目的再融资申请。另外,要加强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从组织体系的建立到人员的培训,全方面规范自身行为。引入绿色金融业务绩效评估机制,加强绿色信贷投放资金管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取消其信用担保等优惠。落实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依规定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