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15闫丹
闫丹
(新疆正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830027)
前言
在现代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发展需求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大对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的应用力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城市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与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造价管理方法不能够满足工程在空间范围与时间上的需求,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与精确性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工程信息模型,将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与方面的信息集中于信息模型当中,供工程实施各方进行交流与使用。BIM技术能够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将工程信息进行整合,以信息化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将工程信息展现出来,能够使工程信息更加形象和直观,对实现工程全过程管理与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1]。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和一体化性的特征,其中可视化特征能够将建筑图纸以及数据等信息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避免了单纯地依靠平面数据和人员想象造成的弊端,提升工程管理的现实性;协调性特征使BIM技术能够预先地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单位及专业的冲突进行协调和解决,为工程管理的顺畅性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体化特征是指BIM技术能够对工程的全过程与全因素进行管理,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性与全面性。
2 当下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跨区域工程造价管理难度大
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中,使用的是定额计价的工程量清单管理方式,对特定地区的工程价格进行计算和管理。在这种工程造价计算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较强,当项目产生区域迁移时,原始的工程造价信息无法再次利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区域造价管理机构的管理与实践能力有所差别,其数据信息只能够满足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需求[2]。这种限制使得造价管理工作的工作量显著上升,不仅会增加工程建设管理的时间,还使得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加大,不利于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造价管理的整体性与时效性不强
常规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将造价管理按照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从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以及工程竣工结算四个环节,分阶段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四个阶段的独立性较强,使得造价管理的整体性无法保障,各个环节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只有在工程实施到竣工验收阶段才能够将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整合,当工程造价方面出现问题时,追责与索赔难度较大。另外,工程造价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中,无法动态灵活地对市场相关价格因素进行考量,工程造价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2.3 信息共享及分析工作有待提升
传统造价管理中,不同阶段与因素的工程信息相对独立,信息交流与共享较差,不仅会增加造价管理的时间,还会使造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工程造价管理需要涉及到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而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分别从不同的部门进行信采集,在此基础上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3]。目前,建设工程不同实施部门与单位之间,并未建立科学的信息交流机制,其在数据分析与储存等方面使用的工具与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造价管理人员在从不同部门进行数据收集后,还要对造价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造价管理的成本,并且对造价信息基础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造价管理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
3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3.1 投资及招投标阶段
工程投资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阶段,造价分析管理能够为工程投资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保证工程投资收益与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在投资阶段使用BIM技术的可视化及模拟化功能更,能够根据数据库其他相近工程的信息及市场价格,创建科学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而对工程总投资与收益进行概算,保证投资决策的方向性与科学性。招投标阶段时间紧、任务中,传统计算方法难以全面有效地进行工程量清单计算。利用BIM技术能够使工程各个环节的工程量得到迅速而精准地计算,保证了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为工程造价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阶段是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工程整体造价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工程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造价管理,能够使造价管理机构及人员综合收集和分析工程空间、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动化的工程量计算软件,对工程信息进行整合,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数据基础,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新疆地区为例,由于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建筑设计保温的需求较高,在一般建筑设计中均要进行外墙保温层设计,保证建筑的保暖效果。针对这一特征,在工程设计阶段将新疆地区的环境、地质等信息融合进工程信息模型中,能够在工程面积计算时,将外墙保温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满足造价管理的全面性。
3.3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执行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环节,并且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阶段,能够根据工程的空间、人物力资源数据形成综合性的数据信息报表,根据成本信息与施工现场进度等进行灵活性的施工管理,为保证工程成本提供坚实的依据。利用BIM技术能够将工程进度、材料、技术、设备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工程消耗、输出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现施工阶段的精细化控制。以新疆地区为例,冬季气温极低,对工程施工人员与技术具有很高的要求,合理管理工程材料、规划工程工期,才能够保证工程实施的效率与成本。
3.4 竣工结算阶段
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项目信息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是实现工程结算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利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将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进行储存和分析,避免数据缺失影响竣工结算的状况,为保证工程结算效率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在竣工结算阶段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对工程进行信息查询和比对,能够及时发现造价结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地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保证工程结算的科学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BIM技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能够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率性与专业性,为造价管理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招标、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能够使工程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降低工程实施成本,同时保障建设工程在期限内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宏志,屠庆波,高静仁,等.基于BIM技术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模式研究[J].智慧电力,2016,44(11):66~71.
[2]傅为华,马丽鹰.营改增下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7):657~659.
[3]来进琼.基于BIM和IPD协同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筑技术,2017,48(4):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