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
2018-02-15杨雪
杨雪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照明设计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夜晚的出行都依赖于照明,而且出色的照明设计还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酒店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对酒店大堂照明设计进行视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升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水平。目前酒店大堂照明设计主要是从色温、视觉感受、立体阴影面等方面进行,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设计凸显酒店的人文情怀,在视觉心理学的基础上强化酒店大堂照明设计对于酒店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的设计都需要从人作为出发点,满足人生理、心理各种需求,尤其是要从视觉上达到人体对光线的基本适应度。酒店大堂照明设计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宽泛来讲还指代色温和人体视觉之间的融合关系,通过光的形态和材质能带给人一种情感效果的表达,人们可以通过大堂照明瞬间就对酒店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有的人是喜欢,有的人是反感,所以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开展,营造酒店大堂轻松的视觉氛围。
(2)功能性的原则
在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就是每一个照明设计要有具体的功能作用,发挥出具体的效果。根据客人的视觉习惯对照明设计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通过照明设计给客人更加明确的指导,让客人了解自己所处于的空间,通过照明设计的功能性让整个酒店大堂更有层次感。而且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功能性原则要符合人的审美需求,通过灯光传达给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客人能够培养不同的审美眼光。此外,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功能性原则可以凸显出酒店文化特色,更有助于客人加深对酒店的了解,促进酒店的发展。比如照明设计有的可以只用来照明,有的作为导向标为客人提供方向,明确区域,有的可以针对一些重点事物进行照明,达到突出的作用。
(3)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原则
在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中,还要遵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照明设计要有具体的技术支撑,这是照明设计开展的保障,然后在与技术美学进行融合,增强照明设计的格调。遵循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必须要确定具体的美学目标,然后根据酒店大堂的实际布局进行开展,通过分析什么技术可以达到美学的效果,通过照明让整个大堂更加契合,因此,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是要技术和艺术结合到一起,才能共同烘托出酒店的照明设计审美。
2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方法
(1)整体性的照明设计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酒店大堂照明设计要具有整体性,照明能够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不同情绪和体验,能够引发人与空间的层次性思考。因此酒店大堂照明的设计的重点要在整体性环境照明上,通过整体性的环境照明可以让整个照明设计更有系统性和组织性。一般整体性环境照明具体表现是客人和天花照明的逻辑空间中,主要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光源、与环境契合的灯具,特定的色温等等,使酒店大堂的环境照明趋于整体统一,又有鲜明的层次结构划分。
(2)照明设计中光源的选择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照明设计对于光源的选择有规范的要求,一般的设计师都会选择比较美观、艺术性较强的灯具作为光源,但是这种选择模式很容易导致灯具的形式和环境不匹配。比如床头柜应该一边一个台灯,天花板就要一个吊灯,但是三个灯具的组合很难把握,营造的气氛效果也不好,甚至会造成光源过强,能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照明设计中光源的选择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空间作为基础进行设计,比如酒店大堂的功能区域、主体色调以及材料等。每一个酒店大堂的内部空间都不相同,灯具反射器的角度也不一样,空间比较矮小的大堂可以选择粗糙的反射镜面,营造干净的效果。
(3)照明设计中的色温控制
基于视觉心理学酒店大堂照明设计中的色温控制直接表达一种情绪效果,客人可以根据情绪效果选择自己的状态,有的色温过冷,整个大堂就会显得非常冷清,但是冷色温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有的色温过高,就会显得大堂比较高雅,柔和的色温让客人更有亲近感。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色温控制要根据酒店的具体风格进行确定,针对客户群体的视觉心理需求进行色温的选择,切实的提升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了解人们的视觉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酒店大堂照明设计,通过对酒店大堂照明设计进行视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能够有效的提升酒店大堂照明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蒋 浩.浅析酒店空间的光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9):56~57.
[2]孙晓倩.谈商务型酒店大堂中灯光艺术的氛围营造[J].大众文艺,2014(10):108.
[3]梁 楠.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J].速读(上旬),2016(10):310.
[4]喻里遥.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入[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