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探究
2018-02-15王梦儒任祺卉
王梦儒 于 博 任祺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新兴城市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大型扩建,侵占大量的生态空间,破坏生态系统。使城市居民所需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滋生较多城市问题。大部分城市问题还表现在雨水较多地域地表径流无法收集统一管理,传统灰色雨洪基础设施处理缓慢。这些问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发展进程。合理规划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缓解城市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创建生态城市。
1 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
全球城市居住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运用传统技术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已经难以满足现有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正是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中建造了一种新的联系。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最先于欧美国家产生,是一个关于城市自然生态和绿色技术空间的术语,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框架来突破传统排水泄洪方法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还处在于起步阶段,对于绿色基础实施的实践与探究基本在城市以及固定区域等宏观场所进行,在将来基础性研究应基于关联性,连通性,将城市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结合起来。构筑低碳城市,以一种整体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整合绿地系统,在不同层面中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2 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现状
2.1 理论研究待完善
近几年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停留在概念的扩展与延伸阶段,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并未开展,概念的局限性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连接性并不明确,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理论以及公共服务理论等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体系,如何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更好的运用在实践设计中,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2.2 可操作性待确保
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对于城市中的各类专项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要建立在与现有城市规划充分连接的基础上,在设计之初,对现有城市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的现状关系是否进行充分了解,对现有灰色基础设施的改造时,注重整体性与连接性,使得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在城市中得以良好操作并且有益于城市生态环境营造。
2.3 评价系统待深入
在基础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对现有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场地、因地制宜的评价,评价系统对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在如今的研究中,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评价系统相关研究较少,在实践中的评价依据并不明确,需要总结实践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南北方地区差异,场所空间以及生态效益,土地利用等综合因素来完善评价系统。为将来实践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的良性循环发展评定合理有效的标准。
2.4 实践运用较缺乏
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在国内的实践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大多理论研究比较宏观概括,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较为单一,生态技术并未得到合理利用。因此在实践中更应重视绿地内部结构和绿色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绿色技术对屋顶、墙体、街道、河道等方面的影响。
3 北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策略
构建理想完整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对于如今城市发展中带来的城市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完善理论研究中应区分不同的环境背景、居民需求及场所尺度等,得出一套普遍可供参考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3.1 区分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所包含的内容较广泛,但就现在研究基础来说,对于绿色基础设施没有明确的分类,可以先统计整归原有绿色基础设施,修复现有优质绿色基础设施,再进一步规划新的位置,形成合理有序的整体生态绿化系统。在实施中从不同角度考虑,例如绿色交通、生态走廊、休闲体验等,区分现有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进一步进行生态修复、完善规划的基础。
3.2 注重空间尺度
绿色基础设施应考虑多方位全方面的规划设计,不同尺度之间的要针对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空中绿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绿化、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构建层次丰富的生态循环系统,使得绿色基础设施如同城市其它基础设施一样,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生态效益、人文历史效益。
3.3 生态系统一体化将
整个城市尺度下的绿色基础设施例如城市滨水区与河道,城市绿色廊道,城市绿色斑块进行有机的整理和连接。将其纳入为整个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系统,在铺装上运用透水性铺装便于城市雨水收集,运用雨水引流减少城市污水污染,建设绿色街道,运用植物的抗性特征吸收汽车尾气,减轻尾气污染,优化街道绿化设施,建设绿化景观小品,打造森林化、低碳排的清新城市环境。运用绿化的屋顶、墙面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可持续的排水系统。利用自然方法减少雨洪风险,提供临时储存和改善水质的空间设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张德顺,刘晖,戴睿.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3):6~10.
[2]刘鹤.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3]吴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24(5):67~71.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5]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