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2018-02-15刘仕锋
刘仕锋
(贵阳市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25)
引言
一直以来,地震灾害是人们面临的严重灾害之一,地震发生的瞬间无法预测也无法应对,过去我国经济实力低,科技落后,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着抗震能力低的问题,因此,根据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方法的提出,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保护人们的人生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1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情况和步骤分析
1.1 现有建筑进行结构抗震鉴定的情况
现有建筑结构中,需要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当建筑物的结构可靠性受到质疑或者抗震能力受到质疑时,需要进行鉴定;当现有建筑历经多年需要进行大修的时候需要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从而保证建筑物在修复以后依旧有同样的抗震能力;当建筑物将要改变使用功能的时候,或者开发商想要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扩建改建的时候应该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当建筑物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或者超过了使用年限却仍需继续运用的时候需要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发生火灾、水灾或者地震灾害后的现有建筑物应该重新进行一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当施工方施工以后,使用方对建筑物的质量存在质疑的时候,可以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1]。
1.2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步骤分析
工程施工建设中,针对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鉴定步骤如下:①要搜集现有建筑存在的原始资料,这些建筑结构在进行鉴定之前必须有足够的资料,其中有施工设计方案、施工时详细记录以及最终工程完成后的施工检验报告,有关人员在进行检验的时候会参考这些数据进行整体情况风分析,从而展开进一步工作;②资料分析以后还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现状进行实地勘察,很多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导致资料的缺失,房屋所有人也没有过多的记录,因此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时候只能进行实地勘察,分析房屋建筑的现状,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物勘察的精确度;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根据整体的建筑物结构体系、布置以及承载能力进行考虑,分析建筑物抗震能力模型,预测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能力,随后会产生相关鉴定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进行建筑物改造或者扩建就比较安全[2]。
2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主要方法
2.1 直接加固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加固设计十分重要,首先要确立加固目标,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当突发性地震来临的时候,加固设计可以稳定建筑物,对人们起到保护的作用,在得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结果以后,可以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固设计,从而达到建筑物可以在小型地震中不被损坏,中型地震后不用修理,大型地震中建筑物可以不倒塌的目标。确立目标后寻找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加固设计方法,主要有直接加固法和间接加固法两种,其中直接加固法比较常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加大截面加固法,指的是将现有建筑物的原结构构建的几何尺寸按照一定程度加大,材料和原有的结构相同,保证后来加固的部分和原有的结构可以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当建筑结构断面加大,构件的承载能力也会随之加大,现有建筑结构抗震效果也会提高。一般情况下,直接加固法中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多用于建筑物墙体结构和梁板结构当中。②建筑物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指的是钢筋或者钢筋网片,这种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方法指的是采用外包钢宝珠原结构构件,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外包钢作用下,建筑物构件会有一层稳固的钢构套,有的时候还需要使用混凝土,并且以干混凝土或者湿混凝土为主要的外包钢方式,当建筑物在使用方面可以达到增大构件截面尺寸时,就可以使用外包钢加固法进行加固。③预应力加固法指的是对建筑物原结构进行预应力实验的方法,为了保证建筑物原有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预先施加压力,但是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结合温度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室内室外温度高度60℃,混凝土的状态就会呈现出收缩或者扩大的变化。④辅助结构加固法可以在建筑原有的构建外制作一个较为复杂的构架,帮助建筑物分担地震带来的压力,这种方法使用起来简单,对建筑物原有构件的损害较小,如果使用得当,还可以起到建筑物防火和防腐的作用。
某工程在进行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时候,采用的是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利用碳纤维材料将其粘在混凝土表面,让碳纤维布承受地震带来的拉应力,该功臣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将碳纤维布放在梁结构的支座顶部和底面,这两个地方在地震的时候容易受到拉力。随后梁结构在加固的时候,碳纤维布以U型箍的模样纵向进行粘贴,在使用该方法进行建筑物抗震加固的时候必须将原有的结构构件卸载下来,所有的步骤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再实际操作。
2.2 间接加固法
现有建筑结构抗震的加固设计中,除了直接加固法以外还有间接加固法,通过改变建筑物原有结构的受力状态或者传力的途径,从而以间接的方式达到加固改造的目的,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增设构件法,指的是在建筑物原有的结构构件之间添加一个新的构件,让新的构件同旧的构件一起工作,从而分担荷载,增设构件法的使用范围多是单层工业厂房,不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房屋建筑。
增设支点法,指的是房屋建筑的梁板结构和墙体结构在加固的时候增加若干支点或者支座,从而增加跨数,提高梁柱线刚度,提高该建筑物元构件的承载能力。其中,对于加固的支点有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刚性支点的变形程度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弹性支点主要是靠自身受到弯曲情况进行荷载传递,这种情况弹性支点的变形不能忽视。
增加结构整体性加固方法指的是利用增设支撑,使房屋内多个构件可以形成一个空间,共同致力于抗震能力荷载工作,降低房屋内部构件被破坏的概率,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2018年4月3日下午,省标《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宣贯会暨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观摩会在合肥市城乡建委组织召开。合肥市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地震工作机构、监理单位以及多个机构前来参与会议,其中也包括了合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施工单位,标志着合肥市隔震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首次成功尝试。由于合肥市属于郯庐断裂带南段,深受地震灾害的印象,市区位置处于地震高发隐患地区,因此,自从2014年开始,合肥市城乡建委联合市直五部门下发《关于在我市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抗震新技术(减隔震技术)的通知》。各大学校严格按照文件中的要求在改建教学建筑或建设相关建筑的时候都会采用隔震技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2017年隔震技术首先在合肥市168中学体育馆建设中使用,并且成为全省首例采用隔震技术的项目。
3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传统的物质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人们越来越在意人身安全和住房质量保证,因此,提高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能力十分关键,同时根据鉴定能力的判断,制定出现有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抗震,从而保证房屋的安全,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广大建筑工程施工与改建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张亲玲.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06):93~94.
[2]赵桂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07):1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