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8-02-15宋琳琳
宋琳琳
引言
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道路景观,能够有效的增加城市的生态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目前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自然属性弱化等问题,农田水系生态空间被占用破坏,导致功能减弱,城市下垫面逐渐硬质化,也破坏我国城市的水系统与水资源,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城市内涝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实现自然净化的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人工措施与自然途径相结合,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开发,通过多种技术来提高径流雨水的渗透,有助于净化、利用、排放。
1 海绵城市理论概念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的城市雨水洪涝管理概念,能够让城市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有较好的弹性及韧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海绵城市最初用于管理和城乡的污染问题,后逐渐发展成为控制水质以及城市降雨径流量的具体措施。海绵城市理论强调以减少开发来防止城市自然组份的影响与破坏,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水质处理与雨洪管理方面技术较为成熟。
2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地表不透水面积急剧增长,严重增加地表径流量,以及雨水下渗量减少等现象,大大超出了原有市政管道的承载能力。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传统的排水为目标,将路面收集到的雨水,利用城市管道排出,使得雨水资源被大量浪费,路面径流污染严重,也导致道路的排涝压力加剧,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
道路绿化带应当起到涵养水源,维护水土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传统的绿化设计中,道路绿化缺乏与周边的联系,严重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每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养护,进而加剧了城市水资源危机。
3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够优化植物配置,运用基础管理措施,实现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3.1 截流技术
通过增加汇水面积减缓降雨过程中雨水形成的径流速度,有助于减少径流对于城市市政水管带来的压力,减轻地表径流对于城市道路冲刷产生的生态破坏及水污染等问题。运用较宽的绿化隔离带,并采用生态净化以及景观净化的功能设计下沉式绿地设计,下沉式绿地设计地标高于两侧道路,当雨水经过路面汇水后,可以通过路牙设置的立式雨水排管,进入下沉式绿地,有效的实现雨水的生态管理,缓解暴雨过后,路边产生的大量积水,也有效的解决了交通问题。在道路两侧的绿线内设计下沉绿地的同时,可以采用植草沟,或者是植被缓冲带,对于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能够去除大量的颗粒污染物,也能够减缓雨水流速。
3.2 促渗技术
通过扩大材料间的衔接缝隙面积,或者是透水材料自身的透绿速度,将雨水下渗入场地内。建设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将促渗技术应用与绿色街道的设计,能够在降水时将雨水沿人行道,透水性车行道下面渗入基层、土壤。没有雨水降水时,结构层间的空隙也可以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重要通道,有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透水铺装应用于城市的自行车道,人行道采用多孔沥青与透水砖混合,能够有效的增强城市道路的透水功能以及过滤能力。
3.3 调蓄技术
调蓄技术能够对出去的雨水进行净化,并暂时储存,通过下渗和处理,对水资源进行补充及回收利用,能够有效的减轻雨水,洪涝期间的峰值流量,减缓产生时间,也能够减轻城市路面径流污染。一般来说,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主要采用雨水,湿地和下沉式绿地等管理设施来实现。在这些雨水管理设施下方,设置渗透管或者是碎石盲沟,能够将多余的雨水,或者是从渗透管溢出的雨水排入城市管道中。能够在干旱时期向周边的绿地提供水资源,有助于设施内的雨水,经过自身的生物进化,使得原本污浊的地表进行清洁,也保证地下水源的洁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以及内涝、径流污染等问题,做到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源,将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当以长远的目标优化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2]郑亚萍,周丽微.海绵城市控规技术导则编制探索[J].规划师,2016(05).
[3]李鑫炜,车雨晴,李文芬.植被浅沟在城市雨水利用系统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6(08).
[4]赵国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