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老化户外交流活动空间研究
——以嘉兴文秀里小区为例

2018-02-15何一非任丹妮王荟荟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6期
关键词:住宅楼嘉兴养老

李 旭 何一非 邹 荃 任丹妮 周 松 王荟荟

(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314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老龄化有“未富先老”、速度快、人口多的特征,并且,因为早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出,使得家庭规模下降,空巢独居老人的数目大增,尤其在不少旧小区(社区)中,老年人居住比例剧增。老年人口日趋高龄化,高龄化人口性别比降低,老年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以嘉兴南湖区文秀里为例,作为嘉兴旧社区的社会单位代表,对于嘉兴南湖区文秀里的研究,可以为当下的嘉兴中心城区改造提供依据,也为我国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提供助力。

通过对嘉兴旧社区的实地调研及探究本团队决定研究的目的是以下三点:

(1)探索老年社区中老人间的新型关系。

(2)原有老年人活动空间的更新与改造。

(3)未来新型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设计研究。

最后整理分析得出调研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对最具代表性的文秀里小区做具体改造设计。

2 适老化改造调研分析

2.1 调研情况概述

本团队走访了嘉兴各个区的老旧小区(建造年代在80~90年代以前),通过走访考研发现,家乡的老旧小区中存在这很多共性问题。

(1)小区环境差。只有一些简单的草坪。

(2)活动空间少。建造的住宅楼之间距离狭窄,另外由于没有地下停车库,所以在两栋住宅楼之间建造了一个一层的平房用以停车,大大减少了两栋住宅楼之间的空间,不仅交通拥挤,绿化面积被压缩,活动场所几乎为零。

(3)活动设施少。由于活动场地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场所用以放置活动器材,存在几个小区共用一块活动设施的现象。

由此可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们渐渐走出住宅,期望一个安静宽广的大场所锻炼自己,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希望一个活动场所可以供小孩和自己一起活动。

2.2 改造意向分析

改造意向:环境优化,减少车辆停放,增加老年人和幼儿活动场地。

分析:老龄化加重,养老模式发生改变,老年人开始走向室外,享受生活,此时不仅仅是生理需求,行为、心理的需求也需要提高,良好的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和设施,才能从整体上满足老人们的这些需求。

2.3 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各空间需求分析

(1)生理方面的特点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衰退,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应多选择一些较静态的,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如太极、散步、棋类等活动。

(2)心理方面的特点

老年人走过了漫长的人生历程,经历了时间带来的沧桑,不仅生理上会出现衰老的现象,心理上同样会随着自己身上、地位及周围环境的改变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点心理现象:a.孤独感与失落感;b.焦虑感与抑郁感;c.情绪多变

3 改造指导思想及策略

3.1 思想

我们有必要从老年人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习惯出发,在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上需做到满足不同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使用需求。

3.2 策略

经调查,嘉兴文秀里老旧住宅区均以砖混结构为主,在其故有建筑上很难加以改造。为保持建筑整体的安全性,我们将在住宅楼上空添加体块。创造公共空间。

体构成的实用性非常强,如城市雕塑。工业造型设计的利用。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多面体的变异:单个多面体的切割位移和体块组群的对比积聚。

3.2.1 建筑形体

(1)原住宅均为小体积的混凝土长方块,立面装饰粗糙。与公共活动空间的性质不符,故改造不会完全与原住宅楼风格保持一致。我们将以钢结构为主体,玻璃与混凝土为辅,初设一个大体积圆柱体,改变以往封闭实体的体验感受,通过虚体带给人友好的体验。

(2)在圆柱体中利用“减’’形体自由分割,将其分割成若干子形体形成独立体块。考虑到分割产生的子形会缺乏相似性,因此会注意子形与原形的关系,此处表现为:体块至少有一个面为曲面。同时也应注意子形之间的主次关系,此处表现为:顺应住宅楼高密度住宅分布区和高密度人流集散区,在这些地方多设置子形(可用走廊进行连接)。

(3)建筑体上的玻璃将采用减缺的手法,按一定规律削减,便简单形体变待丰富。

(4)除去体块多少的积聚对比。我们在色彩上将有所效变。以视觉平衡为标准,我们将体积块设置为橙色:区别于原建筑的灰白色、展现活力,吸引老年群体,形成文秀里小区的的特色。

(5)应对不同的功能分区,可设置一些体积较小的独立形体,每一个子形将设置不同功能,通过走廊进行空间功能的转换。

3.2.2 细部改造

文秀里小区建成年代久远,上下楼仅靠楼梯支撑。而考虑到居民主体多为老年人,上下楼腿脚不便,对电梯的需求是极大的。但小区本身面积小及砖混结构的特点不允许另外再建电梯或在楼内重新修建电梯,故只能在原有的楼梯基础上加以改造。在沿墙一侧设置一个室内楼梯升降椅,老人只需要坐在椅子上,就可以自动爬坡。另外可在路灯周围的绿化中设置运动器材,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健身发电,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又可以满足老人想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景,实现他们老年阶段的价值——老有所用。

[1]全柳梅,王薇.小户型时代的老年人住宅创新设计研究[J].工程与建设,2009(02):184~185+239.

[2]徐知秋,胡惠琴.老旧住宅改造成社区养老设施的方法探索[J].建筑学报,2017(03):95~101.

[3]裘知,楼瑛浩,王竹.国内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文献调查与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4(02):86~88.

[4]张灼芊.基于“居家养老”背景下的“老年单元”模式探索[J].华中建筑,2015,(08):56~58.

[5]刁殿臣.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83~84.

[6]陈巧凤.适应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住宅设计探究[J].科技资讯,2015(10):221.

猜你喜欢

住宅楼嘉兴养老
《初心》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住宅楼钢筋结算特点分析
浙江嘉兴卷
基于某住宅楼项目的强电工程优化探究
养生不是养老
御康山庄高层住宅楼桩选型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