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多样化探索
2018-02-15孙安媛孙德林徐舒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市330000
孙安媛 孙德林 徐舒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市 330000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的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科信息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产业与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新工科信息经济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变化,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既是产业的需求,也是高校需要应对的问题。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2017年4月8日,又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2017年6月10日,正式发布《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北京指南”),引导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奏响了新工科建设从思考到行动的“三部曲”,新工科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强调了要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多样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1 “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
1.1 创业概念的界定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创业的研究,主要从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以及创业活动的过程内涵去理解创业[1]。Gartner认为可以从创业的行为结果与创业者的个人特性两方面去理解创业的内涵,它包括了创业过程中的所有具体行为[2]。Bruyat & Julien提出创业、变化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林嵩和姜彦福认为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新价值的创造活动,它包括创造新企业与企业当中新业务的创新开展[3]。
本文将创业定义为通过对创业环境中机会的识别和创业资源的整合以创造新价值为目标而进行的个人或者团体活动。
1.2 信息化创业概念的界定
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快速跨国际流动成为可能,从而创造了无限商机,它使得创业企业获取新的技术、新的思想更为容易[4]。企业创新创业活动将由于信息技术的引入而变得更加频繁和积极。这使得“信息化”与“创业“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信息化通过哪些方面来促进新企业的创立以及企业创业呢?也即信息化创业所指的信息化包含了哪些要素?
借鉴于学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要素划分,本文认为“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包含的要素主要有4个方面:信息技术、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创新创业与企业信息化在信息技术的融入方式上是一致的。乌家培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5]。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不断融入渗透的过程,它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同样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创新[6]。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过程,具有阶段性。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诺兰教授提出了分析企业信息化所处阶段的模型,即著名的诺兰模型,包括初始期、扩展期、控制期、集成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六个阶段[7]。
本文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定义为企业通过引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科信息技术、对企业职员加强新工科信息化培训,以提高其新工科信息化意识等方式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绩效并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2 “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的领域多样化
“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的主要领域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集成电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电子商务、机器人工程、光子与量子芯片、“互联网+”等。
3 “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的特征多样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具有经济、技术与创业的特征,对这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到其特征。通过与传统创业行为的比较,其主要特征如下:
3.1 创业者能力水平高
信息化创业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信息化创业企业中,集中了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当中一些人,除具有专业水平,还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和运作以及信息化高端营销的能力。
3.2 信息化产品附加值高
信息化创业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信息化高新技术产品,产品中的物质性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重很小,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人的创造力和领先的信息化技术[8],这就使得产品的附加值相比一般工业产品要高很多。例如信息化行业中的一套专用软件售价上万元,一个单位要使用这套软件,还要再购买其使用的用户数,整个项目将花费几十万元,但其物质形式的成本仅仅为一张价值一两元的光盘,其它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包括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实施人员、使用培训人员的有关费用等。
3.3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高风险是信息化创业企业的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很多IT企业开始创业只能获取硬件产品微利收入。但信息化创业型企业一旦成功,将获得高收益,它主要来自于其产品的高附加值及可能形成技术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信息化创业企业的产品往往能够在某一细分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甚至可能处于相对技术垄断地位[9],一旦其能够成功地实现商品化、市场化,拥有这项技术的信息化创业企业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将产品推向全国[10],将给创业者带来高于原始投资数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巨额收益,而且信息化行业是新兴的快速增长行业,行业的整体发展会把市场蛋糕做大,从而必然带动企业个体的飞速发展。当信息化创业型企业步入成熟期,由于具有同时进行多项技术创新的能力,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产品的组合将企业的风险分散。但与传统企业相比,其所承担的风险和相应的收益还是要高很多。
3.4 技术创新性高
信息化相关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很短,并呈日益缩短的趋势。因此,信息化创业企业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首要工作,否则企业就可能迅速遭到淘汰[11]。技术创新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其中前两个方面是信息化创业企业的关注重点[12]。从这两方面创新的内容可以看出,研究与开发工作将是IT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以技术创新为目的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将成为信息化创业型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成为发展潜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13]。
3.5 无形资产比重高
信息化创业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高,其立业之本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研发试验支出高,其成果是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的,这些无形资产具有高收益的特征,这是信息化创业企业的竞争力、发展速度远远优于传统企业的基本原因之一[14]。
3.6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由于信息化创业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最重要的资源是那些能够实现创新的高级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力,信息化创业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质资源。在我国,一些信息化创业企业将人力资本落实为股权,对高级管理者及技术精英建立了优先购股权制度,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分享到业未来的价值增值。信息化产业是一个多变的产业,因此,信息化创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需要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
3.7 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的金字塔型多层级管理模式适应对巨额资本和大量劳动力的高度有序化的管理需要,对人的管理主要依靠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在这样的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较困难,智慧和创造力都受到限制。信息化创业企业面临市场环境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加上信息技术运用于管理,使得传统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对其失去了有效性,组织结构从原来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增大管理幅度,减少层级来提高信息收集、传递和决策的效率,发挥组织的内在潜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绩效,完成信息化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
3.8 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
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面对挑战和机遇时能否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那些成功的信息化创业企业的案例说明,企业持续成长,经久不衰的关键在于拥有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战略思维。作为信息化创业企业,竞争战略制订是否趋利避害、顺势而动和因时制宜已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和长久的重要战略问题。
4 “互联网+”与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多样化发展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科信息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他们不仅在某一学科专业上学业精深,而且还应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15],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对未来技术和产业起到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在技术上优秀,还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目前,“互联网+”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生态和资源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新工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互联网+”跨界融合展现了科技与产业、科技与“双创”融合,“互联网+”与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融合的新形式、新业态,进而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样化发展。
5 结束语
“十三五”时期将是“互联网+”背景下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多样化发展的高峰期,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新工科信息化创新创业多样化融合,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技术、新动能、新业态,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从工程建设强国走向工程创新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袁应文. 利益相关者态度与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山大学, 2008.
[2] 陈海涛. 创业机会开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
[3] 张婷. 创业者先前经验、学习模式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 浙江财经学院, 2013.
[4] 赵箭,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作用[J]. 求实, 2005(12):132-133.
[5] 朱春珑.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效果评价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学, 2015.
[6] 李建桥. 实施信息化战略获取竞争优势[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5):8-10.
[7] 谭章禄.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浅议[J]. 煤炭经济研究, 2003(5):37-38.
[8] 佟虎.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 2002.
[9] 王举颖. 集群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与协同进化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10] 孙立梅. 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11] 张晓林. 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12] 徐辉. 中小板企业招聘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07.
[13] 黄贞. 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D]. 广西大学, 2009.
[14] 龚昌义.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科技企业财务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3):164-166.
[15] 樊秀萍. 馆员素质: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体因素[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