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
——以山西省沁水县窦庄村为例
2018-02-15胡晓斐
胡晓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古代村落是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产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其蕴含着人类智慧和思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以窦庄村为例,窦庄村位于山西省东南地区沁水县嘉峰镇境内,西距沁水约50千米,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大型古堡建筑群。为何会在此地区形成大型古堡建筑其背后拥有诸多因素。
1 历史因素
窦庄村最初是一个以窦氏家族血缘聚居的村落,清·陈廷敬所撰《张妙传》中有文云“窦庄者,在楹山下,沁水环焉,以所居者得名”。现在有关窦庄的历史,其大部分参照《窦氏家谱》、《沁水县志》、以及部分碑文来加以考证。
宗族方面:窦庄村曾存在过两大主要家族,窦氏家族和张氏家族,都曾在窦庄村创造出伟大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窦庄村优秀的景观空间。窦庄村的选址和营造都是由窦氏家族来完成的,直到今天窦庄村仍然有窦氏的后人生活在窦庄村,继续延续着祖先留下的家训和精神,继续辛苦的耕耘。
2 自然因素
区位方面,窦庄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于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东距沁水县城50公里,村落平面图大致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500米,占地面积大约在25万平方米。村落主要是以窦氏、张氏家族为主的血缘聚居村落,沁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村落位于沁河西岸一块宽阔的河谷平地之上,依山而建,美丽的沁河环抱村落。于传统村落不同的是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不是有一点向外扩散的发展模式,而是想通过规划一片村落区域然后向内发展,从而填补村落空间。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部,处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5°24′一36°04′,东经115°55′一112°47′。全县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主要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河流以沁河为主要河流,自北而南纵贯县境,其余杏河、固县河、龙渠河均为沁河支流。沁水县全县总面积2676.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万人(2013年)。
气候方面:山西处于中纬度地区,因有山脉为屏,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因此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总体来看,气温地区分布是自南向北、自平原向山地递减。总体气候适宜温带植物生长。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夏季多大雨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山区秋霜冻早有冰雹灾害春季有时轻早。
水文因素:窦庄村中最主要的河流为沁河,发源于山西沁源县的霍山南麓平遥县黑城村,在河南武阶县流入黄河,是黄河下游的支流。沁河流域内大多为山区,因此沿河两岸山峦叠翠、沟壑纵横。为早期人类起源以及之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 自然因素
与山西境内的其他文化对比来看,窦庄古村拥有典型的晋东南文化特点,自自给自足、朴实保守、人们勤劳善良,在坚固的堡城中安居乐业。同时窦庄古村文化也有相对积极开放、丰富多样的一面,从它中西合璧、佛道并存的建筑遗址就能够看出窦庄古村文化的多元性。窦庄的文化特点也反映在窦庄先人的行为、精神与性格中,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窦庄古村中的窦氏和张氏家族的宅院中都记录了先人考中进士和与举人的光辉荣耀,以及有很多带有激励和鼓舞后辈子的家训,匾额、碑记等。后人将其牢记在心,发扬和传承了祖辈留下的优秀文化。2、在明末时期农民军起义,肆意破环和杀戮,就连相邻的郭壁村都难逃一劫,但是在霍夫人的带领下村民奋勇抗敌,没有让敌人踏入城内,这些都展示了窦庄古村文化中的英雄,团结的文化要素。并且将,忠孝、节烈等品德传承了下来。3、窦庄古村的祖先们,既有文豪又有武将,还有理学家、商人,以及放弃科举一心持家的普通人,一方面可见窦庄人发展的多样与全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窦庄古村对于平淡和成就的开放的观点。
4 平面布局
窦庄古村的营造者多是曾在朝廷为官的文人雅士,年迈告老还乡,为了安度晚年并且免受外来侵扰,而营造的带有防御性质的庄园式城堡。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特点和文化。
窦庄古村的布局方面和选址方面选择了独立的险要地带背靠榼山,沁水环抱村落。这样既解决了人们的农耕灌溉所需的水源,同时满足决了古村的防御外来侵害的功能。
古代窦庄村设有内城和外城,外城始建于北宋年代,但在1979年遭到破坏只剩下遗址,而内城则保留较为完整。窦氏家族在营造窦庄村时的理念不同于其他古村落,传统村落营造理念多是以人口的增加而进行土地的扩张,而窦庄村的营造理念则是根据窦氏家族的四兄弟的年龄大小,分别在村落的四个方位建造宅院确定了村落的范围,在周边修建6米高的城墙作为防御体系并随着人口的扩张向内发展。营造村落时依据易经八卦在东南西北四处建立四座城门,是宋朝时比较典型的全封闭氏庄园氏村落。
明代后村中张氏家族兴起,财力逐渐超过了窦氏家族,因此,当时张氏家族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张五典语言天下大乱,为了防御外来敌人入侵,在窦庄村的内部有修建了一座内城,内城共9门,东南西北四座大门通四条街道,四座小门加瓮城们共五门通向五条胡同,与北京城的格局一样。同时内城中也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其中包括当铺、票号、书房、讲堂、公堂和地牢。在我国北方的村落中较为少见,其存在对明清时期建筑史及军事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