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服饰对现代陕西服装的影响研究
2018-02-15高田伊霏袁斐
高田伊霏,袁斐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1 秦、汉时期服饰特点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众多的统一国家。秦王嬴政即位后,推行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当政时间短,服饰制度仅属初创,只在服饰颜色上做了统一。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下有严格的尊卑制度,这种尊卑则在服饰色彩中得到体现,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则为水德,色尚黑,这样,在秦朝,黑色为尊贵之色。《礼记.大传》曰∶“改正朔,易服色。”指王朝更迭皆因其所尚而变更其服色,有学者认为这种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齐人邹衍的“五德终始”之五行说。秦汉服饰色彩深受“五色论”影响,并根据五色论来划分等级制度,以此来彰显皇权地位,皇室的服饰色彩主要为纯度较高的红、黑等象征着尊贵与皇权的“正色”来彰显权利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的“间色”则象征卑贱。完整的服饰制度则在汉朝得以确立。
汉代,重制定祭祀服饰及朝服制度,冠冕、衣裳等,从此确定了汉代的服制。深衣是我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代表,是上衣、下裳,分裁连属的长衣服饰,亦俗称“袍服”,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其特点是蝉冠、朱衣、方心、田领、玉佩、朱履。汉代以来的朝服绛纱袍也是深衣制。深衣样式以大袖为多,袖身宽大部份为“袂”,袖口紧小部份为“祛”。从肩部直筒下垂到脚踝的长袍,是汉代人典型的穿着。从形式上官民服用无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襜褕”。这种服式由于既长且宽男子服用较为普遍。汉代的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穿衣的风气也走向华丽。汉代贵族的礼服,在领口、袖口以及裙摆的地方,都镶有非常精致的滚边,同时还有许多搭配的饰品,例如皇后祭祖所穿的礼服,领口、袖口以及裙摆都有华丽的滚边,以及玉佩做为装饰,显露在外,极富装饰性。
2 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服饰发展的促进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交通,初步打通了东西方枢纽的“丝绸之路”,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长安作为汉代“古丝绸之路”起点,对外贸易频繁,经济发展迅速,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服饰民族大融合大量吸收外来文化,汉代使者一方面把丝绸传到西方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东服西渐”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吸收了西方服饰文化,形成了中西服饰文化的融合。服饰作为一种物质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的服饰是古代服饰发展最高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服饰造型、刺绣纹样、染织工艺、色彩等方面达到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些先进的服饰艺术对现代服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秦汉时期服饰对现代陕西服饰的影响
陕西传统服饰文化是一种劳动人民创造的造型艺术,涵盖了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体现出陕西传统工艺的独特审美观念与造型。
深受秦、汉时期服饰艺术的影响,陕西民间刺绣广泛的流行于农村,陕西民间刺绣和农村婚嫁和节日等乡俗紧密相联,所以绣品随着传统的习俗世代流传,迄今不衰。从婴儿佩戴的虎头鞋帽到端午祛病镇邪的五毒衣,从新郎绸缎长袍礼服、红插花到新娘的红绣鞋、绸盖头,从春节焕然一新的棉袄、肚兜到日常的手工刺绣鞋垫、钱包、香包等。这些刺绣艺术品被广泛运用于服饰艺术品当中,这些根植于陕西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秦、汉时期服饰艺术品结合了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特点,传承创作出具有陕西特色的服饰艺术品,为陕西的传统服饰文化增添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就如肚兜这一种特殊的服饰,包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在我国关中农村,就有给刚出生的婴儿送肚兜的讲究,一块大红的兜,上面精心绣着美丽吉祥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包含秦、汉时期服饰纹样及工艺的传承,也是渴望生命不断延续的心灵慰藉,更是人们心中对美好期盼的承载物。为了更好地发挥保暖性能,衣襟多采用斜襟开扣,这种用斜襟系带的上衣俗称”和尚领“。从今天婴儿服上,还能看到几千年来汉服的基本样式。这些秦汉时期的服饰艺术在无形中渗透到民间服饰艺术当中。
4 结论
陕西的现代服装设计也在不停的进行在传统中突破自我的桎梏得到创新与新生,只有重视传承历史服饰文化,积极主动地汲取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优良特质、传统工艺等来丰富和发展本土服饰文化,才能得到像凤凰涅槃般的新生。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精髓,以推动服饰文化的良性发展,使其不仅能促进陕西社会的经济发展,更能将古老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秦、汉时期丰富的服饰艺术宝库得到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