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之研究
2018-02-15王冲
王冲
1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
1.1 延长建筑工程结构的寿命
建筑工程中保温技术的应用是指在建筑物的外墙部分添置能够减轻建筑物受到温度变化时而结构变形的保温层,除此之外,保温层还可以缓冲外界紫外线和有害气体,因此,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选择能够避免建筑物表面出现温度变形和能避免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等现象的合理厚度的材料。
1.2 降低建筑工程的建筑成本
众所周知,保温技术被应用在建筑物外墙位置,保温材料也被安置在墙体外面,而不是墙体内部,而建筑外墙这种保温技术与内部保温技术相比较,在隔热和保温效果上都应该更加明显,因此,添加建筑外墙的保温技术后,可以减薄建筑主体的外部墙体结构,其中建筑整体中所需要的钢筋用量、梁柱用量都会随之减少,这样不仅能降低建筑成本,还能够将住户的实际居住面积扩大1.2~1.7m左右。
1.3 缓解建筑热桥影响
在建筑外墙和建筑内墙的交界处、建筑门窗洞、建筑框架梁、建筑构造柱等区域实施内保温技术则会产生建筑热桥现象,因此,为了缓解热桥现象、结露现象对建筑物带来的损失,可以运用建筑物外保温技术,并且,热桥现象的降低可以带动建筑物在采暖季节的费用跟着降低。
1.4 强化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实施建筑物的外保温环节时,被安置在保温层的内部区域普遍使用具有蒸汽渗透性较高的材料,同时,为了避免保温层内部区域的建筑结构材料出现冷凝现象而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如果建筑物内部的热作用不够稳定,将建筑物外墙用具备较强蓄热能力的材料安置在内部区域,即可通过建筑物墙体实现释放或吸引热量,以此来保障室内温度的持续稳定性。
1.5 便于建筑改造装修
若是对建筑物实施内保温技术,不仅要动迁住户,还有可能要改造建筑物的居住结构或重新装修,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费钱,而对建筑物实施外保温技术对于室内整体的建筑结构及二次装修没有任何影响,并且居民的生活可以照常进行。
2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2.1.1 建筑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业中的建筑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的应用时间较长,已熟练掌握其核心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取材方便,操作简易,只需要在建筑物内墙将苯板和保温的砂浆组合在一起即可。
2.1.2 建筑外箱内外结合保温施工技术
这种保温施工技术是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较为便捷的区域位置进行外保温技术,对不方便进行操作的区域位置实施内保温技术,将外保温和内保温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2 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
保温结构热、冷桥现象是目前建筑物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最典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建筑物外墙出现冷凝结霜的情况;另外,部分地区的建筑物在冬季要进行保暖,夏季要对其降温,在实际的保温施工环节中,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话会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将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幅度变化控制在10℃之内,在保温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大多数建筑物的室内温度会随着紫外线强度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建筑内墙的保温隔离要比建筑外墙膨胀的更低一些,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建筑内墙的保温隔离系统比建筑外墙收缩的缓慢一些,这种温差变化的不断出现会导致建筑外墙出现损坏;最后,在建筑内墙悬挂各种花式的物件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并且,建筑内墙的保温技术也会影响住户的装修效果。
3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实施要点
3.1 内保温技术和实施要点
内保温技术需要将保温层加在建筑外墙结构中,21世纪初,众多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应用内保温技术,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内保温技术虽使用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热桥现象致使建筑出现开裂的情况,造成施工进度的拖延,同时,内保温技术易受内墙悬挂物件的影响而被损毁,现阶段,内保温技术已被慢慢取代。
3.2 外保温技术和实施要点
外保温技术在使用相同的保温材料进行应用时,比内保温技术更加合理,保温效果更加明显。外挂式外保温是外保温技术的典型代表,但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是成本较低且物理性能良好的聚苯板,聚苯板外保温技术不仅弥补了外挂式保温技术的缺点,还能降低10%左右的工程成本。
4 总结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环节,建筑单位不仅仅只是追求在节约建筑成本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舒适感也是建筑单位所追求的一大目标,因此,众多建筑单位更加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
[1]任秀忠.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实施要点与外墙工程节能材料选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06):54.
[2]李国荣.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越性与施工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6):97~98.
[3]孙超.外墙体保温施工技术的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4]张蕾.山西地区外墙保温系统技术性与艺术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