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发展现状及思考
2018-02-15WANGYunfeiZHENGJun
WANG Yun-fei,ZHENG Jun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032)
近些年,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起重机械尤其是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应用广泛,各地住建委大力推进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工作,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迅速壮大,对建筑起重机械重大隐患控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市场出现的一些乱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的发展
1.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的范畴
住建部166号令《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指出:建筑起重机械,是指纳入特种设备目录,在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安装、拆卸、使用的起重机械。按照上述规定,在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以下简称两工地)范围内,使用的建筑起重机械主要有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履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等,顾名思义,“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指在两工地范围内,对上述机型实施检验的机构。此机构一般应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和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机构通常还通过检验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
在两工地实施建筑起重机械检验的机构不少还涉足高处作业吊篮、桩工机械、物料提升机等其他常见施工机械的检验,因这一类设备的检验缺乏强有力的依据,其相关内容在此不做讨论。
1.2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的发展
国家建立检验检测制度以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均由当地特种设备检验院(所)等技监系统事业单位实施建筑起重机械检验,鲜有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获得相应资质资格。
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推进,核准证慢慢向社会放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经过几年筹备努力,于2009年获得塔机、升降机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核准证(以下简称核准证),成为国内首家建设系统中取得该核准资质的单位,自2009年破冰以来,先后有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沙院)、宁夏建科院、广东建科院等国有或股份制企业陆续取得该核准证,但整体数量增长缓慢。
随着《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及国家将两工地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直辖市一级,同时在各省市对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市场进一步开放形势的刺激下,大量民营企业着手申请核准证,粗略估计仅江苏省至少核准了三四十家民营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单位,山东、湖南、湖北均不少于十余家。《质检总局关于2016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指出,“截至2016年底,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209个”,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底是173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等大背景下,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快速发展,大有“一夜之间”遍地开花的趋势。
当前,一些地区的本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能力不足,无法支撑起安全管理的要求,外部需求凸显,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检验市场的深度开放,涌现出如上海建科院、中国建研院、长沙院、湖北中安、陕西和安等检验机构,以类似布点的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展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工作,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民营检验机构极具扩张性,操作灵活,迅速在全国各地布局起重机械检测点,如某省份一家检验机构仅3年时间就在广东、新疆、湖北、辽宁等地设置了十余个检验办事处,扩张势头非常迅猛。两工地起重机械检验市场开放较早的江苏省,由于未充分考虑设备数量与检验机构数量匹配的问题,检验机构为了生存,争相出省抢地盘,这无形中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目前,不少城市的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有七八家,个别区域中心城市达到十几家,竞争日趋白热化,这是短暂繁荣之后的新问题。
2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市场与监管现状
2.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市场竞争乱象
在国家要求市场放开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蓬勃发展,检验检测格局改变,行业服务能力提升,行业不断发展进步。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弊病也开始显现。由于诚信缺失,个别检验机构为了取得相应资质,花钱找人建立质量体系,人员挂靠证件,仅仅依靠三四个人做做表面文章就取得了资质资格,部分检验机构实施检测时,由于资源不足,无法按照法律法规及质量体系要求实施检验,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能力不匹配或实际检验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等情况频现,质量体系沦为申请资质、应付复评审或者飞行检查的工具。
有些检验机构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了在市场中立足,低价竞争,刻意迎合租赁单位、使用单位,检验质量放水,缺乏 “第三方”立场;有些检验机构大打擦边球,通过提供业务介绍费方式做市场,造成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有个别检验机构同时注册多家公司,一唱一和,对检验市场良性发展极其不利。这时候,按照规范要求实施检验的企业反而被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事实证明,仅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行业是会畸形发展的,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2.2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市场监管现状
鱼目混珠的检验检测机构成为行业发展的羁绊,成为恶劣的搅局者,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都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努力探索规避发展中的消极方面,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详细的管理要求,以期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如上海市统一检验检测方法和收费标准,使检验检测工作具有一致性;青岛市实施高频次的交叉检查,对出现明显质量问题的检验检测机构暂停其工作等,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些地方通过协会组织实施检验机构监督管理,从严格检验检测机构准入要求、强化检验检测行为控制、加强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要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建设主管部门缺乏处理检验机构的上位法支持,在实践中建设主管部门面临着有监管责任,无监管手段的尴尬局面,束缚了以上措施的效果,这也是各地建设主管部门最大的困扰。而质监部门有监管手段,却无监管责任,造成对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效率低下。好在政府在改革中,确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机制,监管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避免“市场失灵”、“政府监管失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虽然在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手段和责任方面还未完全理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事中事后监管的深入推进,相应情况会不断好转。
3 关于建筑起重机械检验的思考
在现阶段,为促进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行业良性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思考。
3.1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社会化
一味的开放市场,靠市场解决所有问题,不考虑机构数量与设备数量的匹配,必然带来混乱,这也是目前不少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头疼的地方;然而,也不能走老路,搞圈地的方式,固步自封。因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行业的特殊性,适当的市场化,即社会化检测(一定范围内的有序竞争)也许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质监部门负责检验资质“核准”,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检验资质“授权”,核准是资质许可,授权是市场准入。这就有效解决了机构数量与设备数量不匹配、恶性竞争的问题,当然“授权”的法律依据不足,需要相应文件跟进,以便达成共识。
3.2 政府监管跨部门协作,深化市场监管
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机制,增加深度和广度,加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监部门的协作,强化检验过程控制。如果能在法律法规层面理顺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管理体制,统一监管手段和监管责任,将使建设主管部门面临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3.3 持续提高检验人员能力水平与责任心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属于移动作业,环境和对象多变,影响因素复杂,检验员群体是关键,其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行业的整体水平,虽然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检验人员考核体系,但只是针对取证、复证而言,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人员表现与检验机构的风格密切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考虑进一步强化检验员能力水平、责任心过程考核,实施诚信积分、加大处罚力度等,从而控制住检验检测中的关键环节。。
3.4 推广检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借鉴互联网思维,应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信息系统进行检验检测流程控制,可推广现场APP进行检验检测,及时将影像、检验数据等相关信息录入,留下痕迹,通过流程管控及大数据分析监管行为,促进行业进步。
3.5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守法守规意识
诚信执业是检验检测机构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和执业操守。国家制定了国标GB/T 31880-2015《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在资质评审、检测信息统计上报、机构年度报告等环节也要求进行公正性、诚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承诺,但往往约束力不足,存在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显得很有必要。诚信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最好从国家层面建立制度与细则,在此,笔者呼吁大家一起努力。
4 结 语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过程实施是否规范准确,对设备安全将产生显著影响。上述提到的检验社会化、政府监管跨部门协作、检验人员能力与责任心提高、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和手段都涉及诸多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就促进行业进步效果来看,笔者较推荐信息化管控手段,一方面影响因素少,相对好操作,另一方面,直接效果明显,政府主管部门也可推荐实力雄厚的检验机构率先尝试,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法律条文有涯,而具体情况无涯,如果事无巨细,全靠规定,必然会造成专业壁垒越来越高,徇私机会越来越多,陷入困局。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诚信经营,积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彻底解决市场乱象,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英姿.论我国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法律制度的完善[J].建筑安全,2008,23(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