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就是每个时代的时尚

2018-02-14谢明

出版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岳麓书社岳麓古典名著

谢明

永远以出新书的新鲜感在出旧书,永远以原创的精神去做公版书,这是岳麓人成功的秘诀,也是他们在湖湘文化和市场洗礼双重生态中酝酿出的出版心法。

截至今年10月,岳麓书社出版的“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在喜马拉雅FM上的累计点播量已经突破一百万,作为单部售价达到28元的付费产品,这样的热度足以证明,古典图书的永恒魅力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做到新鲜又时尚,在任何传播介质上都可以熠熠发光。

作为一家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也许是最有理由去因循守旧的,并且这种因循守旧也很难受到苛责,他们至少是传统文化的坚决守护者。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三十六年来一直走在因循守旧的反面,从建社之日起,岳麓书社就不断实践着对古典图书领域的创造性出版,而且成功地把各个时期的产品都推上了畅销榜的前列,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比起转瞬即逝的流行趣味,古典名著其实是一个恒久的永不消失的时尚,这种理解,正是深耕于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底气,也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带给他们的底气。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永远以出新书的新鲜感在出旧书,永远以原创的精神去做公版书,这是岳麓人成功的秘诀,也是他们在湖湘文化和市场洗礼双重生态中酝酿出的出版心法。

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

资深的老书友一定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中国家庭都有一套岳麓书社出版的古典名著,家里书房小点的就是四大名著,大一点的还包括三言二拍,说岳说唐,四书五经……那种淡色纹饰的封面,密集厚实的质感,简单而耐久的装帧,代表了早期的岳麓风格,价廉物美,平装本的三四块钱,精装本的五六块钱。在现在的孔夫子网站上,八十年代岳麓版古典名著还有着巨大的流通量,这些至今仍然不散页、不褪色的廉价图书,正是早期岳麓书社在古典名著公版书领域倾注心血的明证。

我国著名的出版家钟叔河先生1984年至1988年任岳麓书社总编辑,他提出“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的口号虽然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对那个时代的深刻领悟和对出版事业的良苦用心。整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点燃了人民巨大的文化需求、阅读需求,图书市场呈现出了野蛮生长的态势,只要是书都不愁销路。在这样一个时代,岳麓书社首先想到的却不是疯狂扩大印量,而是抓品质,树品牌。钟叔河提出“花最少的钱”策略,在全国出版界率先采用小五号字来印书,减少了印张,压缩了成本和定价。当那个时代的读者用三四块钱就得到一本厚度六七百页、六七十万字的一部大书之后,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买最好的书,集中体现为岳麓书社对编校质量的超标准严格要求,邀请名家来撰写前言和点校。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常规的操作,在当时却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岳麓书社成功地实践了对古典公版书的再创造,虽然著作权已经是社会共有,但创造性的点校撰文和设计,仍然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产权,这不但是出版社未来发展的根基,而且这个工作尽早树立起了岳麓书社这个品牌,打造了一支强大的编辑团队,并把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贯穿到编辑工作之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恒量与变量

在八十年代的列车飞速驶过之后,之后的二十年,改革开放的红利大量兑现给人民,社会阅读需求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的简约粗放,而是走向了更高品质更加精细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岳麓书社再一次把古典公版书做出了新鲜感,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现任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丁双平,曾经在21世纪初期担任岳麓书社社长,他的一些做法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丁双平主张把一部图书做成不同的版本,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有适合少儿看的图文本,适合老人的大字本,专家型的点评校注本,适合收藏和送礼用的精装本,当然也有岳麓社传统的平装本。用新瓶装旧酒并不稀奇,稀奇的是瓶子玩出了系列,玩出了花样。现任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回顾说那个时代的做法给他很大的启发,因为旧酒就意味着我们出的书本质上永远是旧书,但我们的瓶子却永远是新的,是适合于时代要求适合时代精神的创造,用我们的标注,我们的语言,用我们的封面。我们常说的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就是用这些苦功累积起来的,哪怕是流传千年的牢不可破的古经,每个时代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同的知识功能,不同的阅读方式,尤其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阅读环境和业态变化的敏锐分析和应对,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时代活力。21世纪初期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本《红楼梦》,几年间重印了五十余次,销量达到数百万的巨量,这个成绩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图书狂飙突进的年代也难以做到。

丁双平给岳麓书社留下了四句兵法,“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廉”,这四句即使今天品味起来也有无尽的魅力,它里面包含深刻的古典公版书工作哲学,那个旧酒是一个恒量,你是不能动的,而新瓶则是时代带来的变量,永远有无限的可能。虽然时代的变迁有时候令人感到困惑和忧虑,但做古典公版书永远是如何处理好恒量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问题,透彻地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于时代带来的新瓶大可不必畏惧和裹足不前,那个新瓶子所蕴含的附加值就是古籍出版社的独立资本,事实上,岳麓书社拥有的独立版权数量比很多原创型出版社更多。

古典图书的数码新妆

曾经有同行给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提出过这样的困惑:“数字化就意味着以后书籍都会在阅读器上,都会在手机上,你们该怎么办?是不是公版书的市场价值会最先消失。”易言者当时飞快地把古往今来的图书演化史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甲骨文,泥版,石版,竹简,帛书……这些材料绝大多数都已经消失了,但图书市场不一样在繁荣增长?他很快就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消亡的是纸张啊,书怎么会消失呢?知识怎么会消失呢?我们是做内容的,我们不是造纸厂。”

正是基于这种对古典名著价值的自信,岳麓书社以锐意开放的姿态拥抱了这个数码革命的大时代,并且在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易言者总结时使用的是“让大家喜欢读名著,让大家读得懂名著,让大家买得起名著”这样的大白话,表面上并没有很时尚的数字化时代语码,但里面却蕴含了读懂這个时代的出版人质朴之心。喜欢读名著,是对新时代里古典名著价值的认识,一个崛起的大国势必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实力,而古典名著的价值将变得更加普及更加重要。读得懂名著,不仅仅是如何去迎合读者,用各类当代传播手段让读者能听,能看,能读,能领会古典名著,也可以引领读者形成更新颖的消费方式,终端的革命,必然也是消费方式的革命。买得起名著,则是岳麓书社三十六年一以贯之的初心,用低廉的价格最大限度普及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食粮。

在四大古典名著数字化出版获得市场热捧之后,岳麓书社的《史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乃至将来的三言二拍、唐诗宋词都将实现可听、可视、可讲解的数字化形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以四大名著数字化出版为标志,岳麓书社近年来在教材份额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完美地在一般图书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码洋比2016年翻了一番,今年预计将在去年1.1亿的基础上增长到1.4亿。

古典名著的火热,也将积极地助推岳麓书社其他大型古籍文化工程的成功,共同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已经完成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湖湘文库》等鸿篇巨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重器,这样的大国重器理应不仅仅是馆藏图书,也可以实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功能。事实上,这些图书也确实在为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接受和喜爱,这是古典热潮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更高层次的读者大量涌现,他们并不满足于从基本的古典名著中品味传统文化,只有更广阔的历史轨迹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因此,岳麓书社未来不但将完成王闿运、王先谦全集的编辑工作,而且也将在这些大型图书当中寻找更多的数字化普及之道。

猜你喜欢

岳麓书社岳麓古典名著
船山学社、岳麓书社与《船山全书》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宋拓岳麓寺碑册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叙事与能力培养——以岳麓版、人教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