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给自己“找病”
2018-02-14张家庆
张家庆
一般人会认为,我怎么可能给自己找病,其实给自己“找病”,并非有意为之,大多是好心办坏事,或一知半解,或受到不法商人的影响和欺骗等。我是一名老医生,举些所遇到的真人实事的例子。
例 一 有一位老年糖尿病患者,一直用胰岛素治疗多年,当时血糖控制不错。最近有一天凌晨3点,突然胡言乱语,大吵大闹,即送急诊室诊治。一查血糖仅2毫摩/升,当即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很快就安静入睡。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发低血糖症。事后老人对我说,我是严格按照您的医嘱,8年来所用胰岛素品种和剂量一直未变,怎么会发生低血糖呢?
其实,8年前的情况和现在不同。由于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变动(目前已退休)、年老后代谢变慢、饮食减少等,8年前合适的胰岛素剂量现在就嫌多了。8年前的医嘱即使是正确的,但也必须定期复查血糖、调整降糖药剂量。患者前一段时间已经发现时有头晕、心悸、出汗等现象,这是轻度低血糖的症状,若能及时检测血糖即可发现,请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就不至于造成此次比较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物之外还加用各种保健食品,而某些不法商人在降糖保健食品中偷加西药降糖药,这样几种药物叠加更易发生低血糖。
例 二 有一个老人平时体健,突发血尿来诊,并无腰痛等症状。经医院所能做的各种相关检查,如CT、磁共振、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均无特殊发现,血尿也自行停止,最后也就作为前列腺肥大不了了之。以后追问病史,患者在三天前因牙龈发炎,曾自己找了些头孢类药物吃。一年后患者服用头孢类药物又出现血尿,这才明确血尿是头孢类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停用头孢药物后血尿自然消失。医生郑重告知老人,以后不能再服此类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非常多,尤其是西药,说明书上往往可以写上几页。有些人看了说明书,往往不敢吃药了。这是不必要的!因为使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毕竟是少数。应该衡量利弊,该用药时还要用。
大多数中成药的说明书都很简单,这不等于中成药没有不良反应。20世纪末,比利时有一些年轻女性莫名其妙发生了肾功能衰竭,甚至肾癌。追问病史才发现,这些年轻女性都吃了一种香港生产的减肥丸。研究人员分析了减肥丸中各种中药,最后确定其中的广防己对肾脏有毒性。当时研究人员称这种病为“草药性肾炎”,进一步研究明确是马兜铃科植物含有的马兜铃酸所致,后改称为“马兜铃酸肾炎”。广防己、关木通、青木香、马兜铃等在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上都已被删除。
例 三 有一位80岁的高血压老人,二十多年来一直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收缩压一直保持在150~160毫米汞柱。近年来,因看到国外把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制定得更严了,就自作主张加了半片降压药。有一天早上,刚一起来就觉得眼前一黑,倒了下来,幸好是起床时倒在床上未受伤,并随即苏醒过来,休息一下就平安无事了。
这是直立性低血压,或叫体位性低血压,因一下子从平卧位转到直立位,大脑血液供应不上,所以晕倒。如果倒在地上或头碰到坚硬物体,后果不堪设想。这说明降压药使用过量,自己不能随便加药。
例 四 多年前,诊治过一4岁小女孩。妈妈发现孩子乳房有包块且疼痛,全身其余部位正常,各项化验及激素检查均无异常,最后诊断为特发性性早熟。原因是什么?不清楚。直到第三次来就诊,在医生再三追问下,妈妈想起来两个月前为了“增强孩子抵抗力”,给她打了两针胎盘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含有不少与性腺有关的胎盤激素,这才是导致小女孩乳房发育的罪魁祸首。不过也不必治疗,以后女孩长大后一切正常。这是家长好心办了坏事!
医学是一门复杂且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学问,请大家不要听信各种传言,或自以为是,或一知半解,或迷信广告,以免给自己或家人“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