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78-2017数据的实证
2018-02-14林霜
林霜
内容摘要:自新城镇化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我国1978-2017年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数据,探究新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新城镇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示范效应、集聚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影响居民消费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新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带动作用明显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新城镇化 居民消费率 协整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7年的58.52%,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2010年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新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必然会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它使得大量的农村居民向城市集聚,而这种集聚会产生集聚效应带动城镇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但是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结论也并不一致。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1978-2017年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率为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了。
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城镇化与消费的研究很多,本文将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部分。首先是定性分析。付波航(2013)就我国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机理进行定性分析,他认为该影响机理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城镇化进程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增加了农村居民消费量;二是城镇化使得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而收入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其消费水平;三是城镇化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消费热点,提升了消费水平。李子联(2014)提出了我国的新城镇化进程有多种方式影响居民消费率,一是新城镇化使得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农村人口锐减,从而扩大了边际消费倾向,最终能够提升居民消费率;二是城镇化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率。潘明清(2014)提出了新城镇化通过集聚效应、外部效应影响居民消费率。其次是定量分析。李通屏(2013)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新城镇化对最终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龚六堂(2014)建立了包含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模型就我国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城镇化可以提升居民消费率,但是如果新城镇化进程过快也会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造成消极影响;王平等(2016)基于我国2000-2014年相关数据研究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新城镇化。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新城镇化。但是对于新城镇化的概念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对不同学者提出的新城镇化概念进行总结归纳,认为新城镇化强调多元化思想、以人为本、各部门、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新城镇化要注重培养创新思想以及融合发展意识,使大中小城市之间能够协调发展。
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居民消费率概念和最终消费率概念。广义居民消费率等于国家或地区某一时期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最终消费率等于某时期国家或地区最终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本文采用最终消费率的概念,但最终消费总额包括政府消费量,为了准确的研究新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将政府消费从最终消费总额中扣除。此外,居民消费还可以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所以本文分别计算了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镇居民消费率,计算方法为某年农村或城市居民消费量与该年我国GDP总量的比值。
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路径分析。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本文制作了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影响路径分析图,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新城镇化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影响居民消费率,一是收入效应。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量,提升居民消费率;二是示范消费。新城镇化必然会带动一部分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其他居民可能会产生从众心理,进行攀比消费;三是结构效应。不同地区新城镇化水平不同,导致消费结构不同,从而使得消费率存在差异;四是集聚效应。新城镇化会带来人口的集聚,从而提升地区消费水平,提升居民消费率。
城镇化率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学术界常用城镇化率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即国家或地区该年度常住人口中城镇居民所占的比重。根据上文阐述的居民消费率概念,本文收集了1978-2017年我国GDP总量以及农村居民消费量、城镇居民消费量,二者总和为居民消费量。某年度农村或城市居民消费量与GDP的比值,表示该年度的农村或城市居民消费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二)模型设定
为准确说明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设置了如下三个协整模型。模型(1)是为了探究新城镇化对整体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由于居民消费率包括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市居民消费率,所以本文设置了模型(2)、(3)分别探究新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率和城市居民消费率的影响。
如模型(1)、(2)、(3)所示,ul表示城镇化率,ncl表示农村居民消费率,ucl表示城市居民消费率,a和c分别是常数项和随机误差项。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本文在将表1原始数据代入模型(1)、(2)、(3)之前對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结果分别用lnul、lnncl和lnucl表示。
(三)模型检验及分析
1.稳定性检验。协整分析要求原始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或者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因此,首先要对取对数之后的数据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lnul、lnncl、lnucl在1%至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能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非平稳序列,这主要是因为本文所选取的时间段为1978-2017年,时间序列年份较长很难满足平稳性要求。对lnul、lnncl以及lnucl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在1%至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得到了平稳序列。三者为1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分析的要求,所以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
2.模型结果。将差分后的数据分别代入模型(1)、(2)(3),笔者将SPSS输出结果进行整合之后,得到模型(1)和(2)的输出方程(4)、(5)、(6)。
如方程(4)所示,R2=0.92,F=77.21,P=0.0032,说明模型(1)拟合效果较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要求。dlnul与dlncl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dlnul每上升1个百分点,dlncl会上升0.682625个百分点。
同理,如方程(5)的R2=0.97,F=145.42,P=0.0041,说明模型(2)拟合效果较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要求。dlnul与dlnncl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dlnul每上升1个百分点,dlncl会上升0.169649个百分点。
同样,如方程(6)的R2=0.94,F=29.89,P=0.0025,说明模型(3)拟合效果较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要求。dlnul与dlnucl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即dlnul每上升1个百分点,dlnucl会上升0.512976个百分点。
3.残差检验。根据协整分析理论,变量之间如果为协整关系,则其回归残差必须为平稳序列。本文对方程(4)、(5)、(6)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其残差分别为0.0035、0.0012、0.0071,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方程(4)、(5)、(6)的残差是平稳序列。由此可知dLncl、dlnncl、dlnucl与dlnul之间均为协整关系。
(四)结论
基于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我国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即居民消费率会随着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大量城镇人口,带动了就业水平提升,增加了居民收入,从而提升了居民消费水平,带来了居民消费率的增长;其次,新城镇化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均有带动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它是一种各部门、各地区、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所以新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不仅为城镇居民带来种种优惠,同时也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以此提升了居民消费率;最后,新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带动作用明显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带动作用。新城镇化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镇化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福利要高于农村居民,其增加了城镇就业率,带动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使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城镇居民消费率在新城镇化进程中提升较快、农村居民消费率提升相对较慢。
政策启示
第一,提高新城镇化质量。本文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充分发挥居民消费潜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应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城镇化进程,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并在此过程中避免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浪费;第二,加强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引导。新城镇化的推进会使部分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上升。但各地区政府应加强对居民消费观念的引导,提倡居民在其可支配收入的范围内合理消费;第三,增加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制了其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这也限制了我国整体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因此,各地方政府应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平.城镇化水平、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
2.雷潇雨,龚六堂.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49(6)
3.韩丽红.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协整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3)
4.司春燕.新型城镇化中扩大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5.孙颖,刘宁宁.城镇化進程中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