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减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018-02-14杨虹
杨 虹
(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江苏 南京 210012)
随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养鸡的发展,鸡减蛋综合征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鸡减蛋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与治疗方法,希望可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1 流行特点
鸡减蛋综合征不仅可以感染鸡、野鸭、野鸡、鸭以及鹅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感染,但其并没有临床表现。该病的传染源是患病鸡,而由于品种不同,其易感染性也存在差异,例如,产白壳蛋的鸡患病率较低,而产褐壳蛋的鸡则最容易感染。鸡减蛋综合征在任何季节都会发生,其侵害的对象是周龄为26~34的产蛋鸡,幼龄鸡在感染之后没有临床症状,血清中也检查不出抗体;而母鸡也只有在性成熟之后才有明显症状,且血清呈阳性。该病传播方式为病毒感染的精液与受精种蛋垂直传播。也可以通过患病鸡的泄殖腔和唾液等,对周边环境、器具、饮水以饲料等的污染进行水平传播,从而给健康鸡带来潜在威胁。同时,注射针头与混养等也会导致病症的传播,且平养的传播速度高于笼养。
2 临床症状
在饲养管理正常的情况下,鸡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大概每天会降低2%~4%。发病初期,有色蛋壳的颜色会逐渐变浅,蛋的质量也会降低,并且蛋壳一端的表面比较粗糙或是存在粗颗粒。同时,破壳率会不断提高,并且畸形蛋、无壳蛋、软壳蛋以及薄壳蛋等的数量增加,在总产量中大约占有15%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产蛋量大幅度下降是在25~30周龄产蛋高峰期发生,一般会持续4~10周,且下降幅度在20%~50%范围内。同时,恢复速度非常缓慢,就算是恢复了,鸡也无法达到以往的产蛋状态。在发病过程中,鸡群外表并没有显著变化,在仔细检查之后,发现精神呆滞、贫血、暂时性腹泻以及减食等状况。另外,这种病症并不会影响蛋的孵化率与受精率,也不会长期影响蛋的质量,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死亡现象。
3 病理变化
鸡减蛋综合征并没有显著的病理变化,其具体变化如下:鸡生殖系统发生变化,通过对病鸡解剖检验发现,其卵巢会萎缩变小,有时还伴有出血现象;卵泡出现发育不良、软化、变形以及充血等情况;子宫粘膜与输卵管出现浮肿,体积变大,色泽较为苍白、管腔中出现干酪样的物质与乳白色的渗出物,还带有严重的溃疡及出血状况,在部分病鸡的腹腔中还可以看到处在各种发育阶段的蛋。同时,部分病鸡会发生卡他性肠炎,而一些病鸡则会发生卵黄性腹膜炎,但其组织与其他的内脏器官并没有病理变化。
4 临床诊断
鸡减蛋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很多,应该综合考虑病发史、病变情况、流行特点及病程等情况进行诊断。若鸡群在产蛋期间发生产量下降的现象,并且出现了蛋褪色、畸形蛋以及软壳蛋等,应对发病周龄和前后产蛋数量等进行统计,并通过对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对病鸡做出初步诊断。同时,要通过病毒中和试验、病毒分离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试验以及血凝抑制试验等,在实验室中对鸡减蛋综合征进行确诊。
5 防范与治疗
5.1 预防措施 首先,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养殖人员应该及时对养殖场进行清扫,并定期对其消毒,打造无毒整洁的环境。同时,在饲料管理方面,使饲料中具有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并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性。其次,保证喂养的合理性。在实际养殖中,应该将鸡、鸭、鹅分散开,避免病毒大面积感染,并及时为鸡群接种疫苗。通常情况下,应该在产蛋前的15~30d,对蛋鸡进行疫苗注射,每只鸡肌注射0.5~1mL的疫苗。最后,加强病鸡管理。养殖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制度,对病鸡进行及时且有效等的隔离、处理以及治疗,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
5.2 治疗措施 对确诊的病鸡,肌注0.5~1mL的疫苗,并添加微量元素等为鸡只补充营养,有效控制感染范围。目前,针对这一病症,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对症治疗来让病鸡恢复健康。药方:白药子30g、黄药子30g、黄芩50g、银花 50g、大青叶 50g、板蓝根 50g、黄连 50g、黄柏 50g、甘草50g,加水5000mL,煎到2000mL,重复2次得到4000mL的药物,此为100羽鸡食用1~2次。在喂药之前,养殖人员要将病鸡禁食水和饲料12h,还可以将调味料,如白糖等加入其中。喂了3~5剂后,产蛋量可恢复。
6 结论
加强对鸡减蛋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养殖人员必须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与具体的临床症状,通过日常清洁、合理喂养以及病鸡管理等做好预防工作,并在病症出现后,对鸡群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