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肾肿综合征的病因与防治
2018-02-14王灿军
王灿军
(黑龙江省孙吴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孙吴 164299)
鸡肾肿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肾功能障碍、肾脏肿大以及蓄积尿酸盐。该病可由较多病因引起,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并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病因分析
1.1 自身方面 鸡只的肾脏结构比较特殊,不仅体积较小而且没有肾门,输尿管又非常的细,管壁较薄、窄且小,肾脏中没有肾盏或肾盂,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决定了鸡只的肾脏代谢比较敏感和细微。如果鸡只的生存环境中存在其他的诱因,或是鸡只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都会产生尿酸排泄受阻,并形成恶性循环状态。
1.2 疾病影响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感染肾肿综合征的病鸡群中有30%~50%的患鸡是由其他疾病感染引起,临床常见的有寄生虫病、细菌性以及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常见的是卡氏白细胞虫病、球虫病等;细菌性疾病常见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以及副伤寒等;病毒性疾病常见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其中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最为重要。
1.3 药物刺激 因为饲养者的专业水平有限,实际生产中存在滥用抗生素或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的情况,鸡只摄入后很容易破坏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体内尿酸生成非常多,并出现大量的尿酸盐沉积现象,造成肾脏肿大,和腹水增多的状态,输尿管中可见尿酸盐呈灰白色存在。根据临床中的相关统计可知,感染肾肿综合征的患鸡群中有20%~35%是因饲养者滥用药物所致,常见的药物滥用包括喹乙醇、庆大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以及磺胺类药物等。
1.4 饲养管理方面 供给鸡群的饲料营养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钙磷的配比失衡,通常都是将钙进行过量的添加;或常见鸡只采食的饲料中配比的电解质和矿物质失衡,或是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不足;如果在鸡只采食的饲料中添加的蛋白质过量或是添加的蛋白质品质差,如果必需氨基酸或氨基酸的添加比例不合适,鸡只采食之后都非常容易感染肾病综合征;鸡只饲养场如果饮水供应不足,或是饲养地区的水质比较差,饮水较少和断水都会导致尿液明显浓缩,在输尿管和肾脏都会蓄积尿酸盐,都能够造成肾肿的不良后果。饲养环境中存在非常多的应激因素,生产中常见的有长距离运输、舍内的环境卫生差,通风情况不佳,舍内存在高浓度的有害气体等,可能导致鸡群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饲养环境如果过于拥挤而明显脱水,也容易发生鸡群肾脏综合征。
2 患病表现
大多病鸡无明显症状却突然死亡。临床中有的病鸡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食欲不佳,经常呈现卧地的姿势,鸡只消瘦且羽毛呈现蓬松杂乱的状态,鸡冠苍白并且发生萎缩的情况,可见鸡只排泄的粪便中有白色尿酸盐,而且量非常大,成年鸡感染患病的会伴随产蛋量降低的症状表现。其中内脏型的病鸡在生产中表现水泻或白色下痢的症状,肛门四周的羽毛会明显被污染,羽毛上粘附粪便,生长发育状态比较差。而关节型的病鸡在生产中可见关节肿胀明显,运动减缓并且表现跛行状态,可见明显的站立不稳状态。如果在临床中由于黄曲霉毒素和药物中毒而引起的肾病综合征,可见其食欲明显变差,机体存在贫血和衰弱的状态,同时还会表现神经症状,但是患病的程度不一样,其中有部分患鸡表现腹泻,产蛋鸡感染之后在产蛋量方面下降非常明显。
3 综合防治
3.1 对症治疗 对患鸡治疗前应该确定患病的原因,并且要将原发病彻底消除。生产中如果发现患鸡因为感染传染病而发病的情况,应该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处理,然后开展全面的消毒处理,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鸡在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病毒、止咳、平喘效果的药物进行对症的治疗;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发生的中毒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就停止使用,并且采取解毒处理。如果鸡群发病是因为日常摄入的饲料中营养不均衡而造成的,应该确定具体的影响因素并且采取对症治疗,生产中通常可以给患鸡采食的品质优良全价日粮中的钙和蛋白质量降低,同时应该相应的增加麸皮的量。
3.2 加强饲养管理日常饲养生产中应该尽量控制日粮的搭配合理,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而调整营养的调配情况,必须符合鸡只的实际需要而切忌随便将蛋白质水平进行提高,同时要保证饲料中的氨基酸平衡,配合添加适量的钙和磷,减少添加较难吸收的蛋白质。禁止连续用药,尤其是不可长时间使用刺激肾脏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呋喃类以及磺胺类等,防止肾脏受到损伤。平时应该保证鸡只有充足的饮水,保证鸡舍的温度环境适宜,避免周围存在太多的应激刺激而导致鸡只出现冷、热应激反应。控制鸡舍有合理的光照,舍内保持卫生状况良好,尽量维持清洁、干燥的状态,同时要处理好通风的情况,还要保证舍内的湿度适宜,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