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2018-02-14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票 122100)
1 仔猪黄白痢概述
1.1 仔猪黄痢
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仔猪黄痢,主要致病菌是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易感动物群体为生后数小时到7 d初生仔猪,主要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甚至能够引起仔猪的早期死亡,存在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致病菌为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主要侵害7~30 d的仔猪,发病期间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或糊状粪便,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但死亡率却低,治愈后的弊端是仔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饲料报酬大大降低。
2 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是哺乳仔猪常发病,隐性感染的母猪和发病的仔猪都是该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的母猪表现健康,但是会随粪便排出肠道内的病原菌,以至于污染自身的乳头和皮肤部位,甚至是周围环境。当仔猪吃奶或者舔母猪皮肤时,就会创造感染的机会,此外母猪疾病如乳房炎,子宫炎等及生长环境恶劣、不易消化过浓的乳汁、仔猪营养不良、贫血缺硒等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发病率高。
3 致病因素
3.1 带菌母猪的直接传染
有可能是引进带菌种猪,后续的隔离消毒工作执行的不严格,也有可能是隐性感染者,因此病原菌会随着母猪的粪便而排到环境中去,母猪的体表皮肤及乳头、饲料、围栏等会受到致病菌的感染。仔猪通过吸吮母猪乳头或舔皮肤、地面等,而食入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发病[2]。此外,由于产后发生疾病如乳房炎、产褥热等等,导致母猪生理机能紊乱,影响到泌乳能力或乳汁质量,使仔猪处于营养不良、抗病力低的身体状态,经不住大肠杆菌侵袭,易发病,进而出现仔猪黄白痢。
3.2 仔猪发育不完善的胃肠功能
仔猪拥有发育不完善的胃肠功能,也是抗病力很弱的阶段,肠道功能不齐全、胆小怕惊、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对食物或母乳的要求较高。一旦仔猪食入大肠杆菌污染的水、饲料、母乳等,病原菌很快就会在肠道内繁殖,致使仔猪肠黏膜功能受伤损伤,对母乳和其他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或发生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从而引起仔猪黄白痢疾病的发生。
3.3 应激作用
仔猪阶段机体的调节机能还不完善,特别容易受应激作用的影响,比如说天气突变,猪舍潮湿、环境差、转群等等应激作用下,极易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仔猪黄白痢一经发生,就会造成很大的后果。
3.4 营养因素
当同窝仔猪数量比较多时,就会影响到仔猪吃乳量是否吃饱,一旦仔猪吃不饱奶,就会造成抗病力的降低,受到大肠杆菌攻击的几率大,诱发了该病的发生。
4 防治措施
4.1 提高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给予母猪营养丰富、全价的饲料,不宜过胖或过瘦,增强自身体质,有效阻挡病原菌,增强自身抗病力;在临产前猪舍相应的疫苗,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生[3]。
4.2 做好产房的管理
妊娠母猪分娩用的产房一定处于整洁、卫生的状态,提前将产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将妊娠母猪身上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经病原菌扼杀在摇篮里,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以免病原菌的大面积扩散与致病。
4.3 提高泌乳母猪的管理
加强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能够增强母猪自身抗病力,并产出更多优质的乳汁供仔猪们吮吸,因为母猪健康的体质和充足的母乳是仔猪健康生长的基础。确保母猪饲喂营养丰富的日粮,确保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
4.4 产后加强后护理
仔猪分娩后,及时擦干粘液,并确保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大 量的免疫球蛋白,仔猪吃足初乳,有助于抗病力的提高,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十分有用。
4.5 做好卫生消毒
因为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所以要制定符合本养殖场实际情况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及时清理圈舍内粪便等污物,使用广谱、高效的消毒药,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目的是消灭萌芽状态的病原菌,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4.6 治疗
原则是抗菌消炎、收敛止泻、强心补液。使用氯化钾1.5 g、食盐3.5 g、葡萄糖20 g、碳酸氢钠2.5 g,适量的抗菌药物如氟派酸,收敛止泻药如活性炭等.加温水至1 kg,一次投服或自由饮用。对发病比较严重的仔猪,还可静脉或腹腔输入糖盐水。加入适量的VB6、VC、肌苷、安钠咖;为防止酸中毒,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1] 李改英,吕刚,李新建,等.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5):120-122.
[2] 徐月奇.仔猪黄白痢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3,3(9):32-34.
[3] 邹小娟.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6,24(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