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
2018-02-14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畜牧工作站,库尔勒 841000)
1 肉牛遗传育种技术发展趋势
1.1 分子细胞工程与传统育种相结合
传统的肉牛育种工作是一种基于遗传学的技术,通过杂交、选育等方式来培育具有优秀遗传性能的肉牛,这一方法的缺点在于不确定性高,还有效率低下。目前对于肉牛遗传育种的最新技术应该是分子标记技术[1]。这是一种对现代生物技术科基因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应用在肉牛遗传育种工作中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并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遗传育种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牛遗传细胞中的优质基因进行标记,在育种工作中对该基因进行检测,判断其遗传性以及表现出的性状是否满足需求,再借助胚胎培育技术,来对肉牛的生长进程加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肉牛遗传育种技术中的不确定性以及耗时过长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工程的发展,对于牛基因的测序工作以及一些遗传育种辅助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出现了基因重组、系统生物学等先进的遗传学理论。
1.2 本土牛种的优质基因挖掘与重组
对于肉牛的遗传育种工作,还是要以对我国本土牛的优质基因进行挖掘重组为基本,本土牛都是在漫长的时间内逐渐与当地环境适应演变而来的,它体内的基因,更加适合中国本土的牛种改良,也是我国牛种在输出到国际市场上的根本特性[2]。对于本土牛种的改良首先应该从优质基因的挖掘出发,通过分子技术将牛种遗传因子中的优质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定,再借助基因技术来对该基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获得新的功能性基因,再将这些基因与其他种牛进行结合,达到优化我国本土牛种的目的。
1.3 构建肉牛遗传育种网络共享平台
建设肉牛遗传育种网络共享平台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在肉牛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已经有所成效,但是从发展现状来看,各研究单位之间相对独立,导致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重复研究,造成了不必要的人才资源浪费。通过建立肉牛遗传育种网络共享平台,能使研究人员在该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找到支撑技术,实现部门之间的配合研发,能更好的将科研力量集中在一起。
2 肉牛繁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1 胚胎培育技术
胚胎培育技术分为两部分,一是体外受精技术,牲畜通过自然交配受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受精过程中优良遗传因子并不一定能有效的遗传,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就可以预先对精子和卵细胞的遗传因子进行确认,提高育种工作的效率。二是胚胎移植,通过人工进行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将其初步培育成型之后再放入到动物体内,由动物进行孕育[3]。该技术的理论研究已经初步成熟,相应的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性别鉴定、胚胎保存以及超数排卵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2.2 克隆技术
虽然说克隆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社会以及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当前该项技术已经在动物保护以及畜牧业等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克隆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优质胚胎的规模化生产,为胚胎培育技术和移植技术提供大量的助力。不但能够大量节约品种改良的时间,还能将优质品种快速地进行扩产。
2.3 性别控制技术
对肉牛的性别控制也是繁殖技术发展趋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性别控制,不但能在胚胎培育阶段就培育出大量优质的种牛,使优良品种迅速得到普及,而且能定量的为市场培育出所需的牛肉种类。目前关于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是流式细胞分离法,但是该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造成精子的损伤,导致受孕能力下降,而且技术要求较高,设备较为昂贵,还不能得到大规模普及、
2.4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农牧产业中一项重要的发展技术,它的出现,使得育种工作能够定向进行。目前国际上通过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已经成功培养出了具有抵抗某一特定病症的新型牛种,而且转基因技术所改良的牛种与普通牛的肉质所含成分并无差异[4]。转基因技术是当前社会上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只要解决了社会层面上的问题,就具有大规模应用的能力。
3 结束语
在肉牛繁殖技术领域,胚胎培育技术、转基因技术、性别控制技术还有克隆技术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着我国的牛肉产业发生着重大的变革,也为我国民众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生活资源。
[1] 魏万梅.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115+118.
[2] 宋庆锋.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浅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8):78.
[3] 杨武才,昝林森,孙秀柱.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12):8-11.
[4] 尹继贤,尹继洲.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J].湖北畜牧兽医,2014,35(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