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与进展

2018-02-14李毅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5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建设工程

李毅

生态环境建设是由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主要通过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以及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生态环境建设是以增加植被盖度、恢复以及改善区域环境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我国比较重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主要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建设工程、“三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人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性。

1 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生态环境建设是由我国提出的,一个拥有着中国色彩的名词。与环境建设不同,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市容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交通环境、人文环境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生态环境建设只是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植树种草、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方面,除此之外,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以加入工矿交通建设区以及城市园林建设等一些有着其独特性特色的并与其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不同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建设工程的重点实施目标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植被建设,是以生物措施为手段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另一种是工程建设,是以工程措施为手段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

2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

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进行效益评价,首先要制定一套相对应的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有效的、全面的反应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种是效益指标体系;而另一种则是结构指标体系。其中,效益指标体系是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一定时间情况所达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三种效益的综合效益。换句话说,效益指标体系是指在结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各个效益进行统计以及评价;而结构指标体系则是指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的生态体系结构、水土保持措施结构以及经济技术结构等三方面,结构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各种措施、土地利用局势、经济结构以及各方面技术是否相互协调,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总体施工水平。

2.2 指标权重

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各个效益根据所选指标的不同差异,其重要性也有所不同。在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用重要性系数也就是权重来表示。指标权重决定着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综合评价,其指标权重的选择自己影响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综合评价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线性代数、集合论、模糊数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正从主管判断以及定性向客观判断以及定量的方向逐步转变。现如今常见的方法有:频数统计分析法、等效益替代法、指标值法、专家评估法(特尔菲法)、相对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你方程法等方法。

3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评价方法

3.1 综合评价法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是指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具有多层次、多因素的效益影响。在进行效益评价时,可以选用综合评价法,通过对各种模糊因素的量化,然后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进行客观的、合理的、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价。

3.2 模拟评价法

模拟评价法是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自然、技术、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数据,根据之间的联系以及要求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出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各个数据,从而进行效益评价。

4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进展

随着人们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加深,我国对于生态环境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也有了十足的进展,生态环境工程的效益评价发展越来越快。生态环境工程的效益评价方法也逐渐多样化,根据我国各个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生态环境工程的效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效益评价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建立一套相对能够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有效的、全面的反应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如何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各项效益进行评价,是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最重要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指标权重等效益评价、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综合评价法、模拟评价法等评价方法、以及当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进展进行阐述。

[1]朱桂云.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4.

[2]赖亚飞,朱清科,李文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益评价研究与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01):168~172.

[3]曹永强,倪广恒,胡和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5.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BIM技术在现代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电网建设工程通用造价管理模式探讨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