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8-02-14陆昶臻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5期
关键词:塑料薄膜底板房屋建筑

陆昶臻

前言

房屋建筑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具有体积大和结构厚实的特点。开展浇筑作业时,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大,因此为保证房屋建筑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体操作时,要做好施工缝的把控,力求一次性浇筑。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养护工作,减轻优化热的影响,避免产生裂缝问题。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常见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常见问题如下:①裂缝问题。出现温度变化,极易产生裂缝。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体积比较大,因此表面横截面较大。完成浇筑作业后,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后会逐渐硬化。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温度散失的情况,而且表面散失速度较快,因为内外温差大,进而极易产生裂缝。完成浇筑作业,混凝土干缩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此过程需要做好水化热的把控,避免出现裂缝。②水化热问题。大体积混凝土项目中,材料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较大,需要做好质量和配合比的把控。当水泥遇到水后,极易散失热量,出现水化热问题。若控制不到位,开展浇筑作业,受到水泥量不同和搅拌均匀度不够等的影响,极易出现浇筑质量问题。③收缩缝问题。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会经过硬化阶段,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力。若内部收缩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抵抗能力后,则结构极易出现裂缝。

2 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

2.1 案例概述

以某住宅小区项目为例,总计2栋高层建筑,其中A栋为层数为45层,高度为149.7m;B栋层数为37,高度为124.5m。基础底板厚度处于0.8~2.6m范围内,底板和地梁混凝土使用量约为1.58万m3,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要强化底板混凝土裂缝问题和养护的把控,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

2.2 施工技术难点

施工技术难点具体如下:因为建筑结构的平面较大,而且结构较厚,增加了施工难度;建筑地下室底板筏板厚度为2200mm,施工量较大,钢筋铺设密集,连续浇筑作业花费的时间长;夏季作业,施工环境温度极高;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大,昼夜施工需要花费32h。

2.3 施工操作

2.3.1 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为强化水化热的把控,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使用60d龄期的混凝土,来控制施工作业中的温升速度问题,合理推移升峰值的出现。此工程施工作业中使用的材料,每立方米材料用量情况如表1所示。减水剂8.5kg/m3。混凝土配合为C40P6,入模坍落度范围为14~16cm,搅拌方式为机械搅拌,捣固方式为机械捣固。

2.3.2 混凝土运输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最为重要的是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冷缝,在作业中需要保证不压车和不等车。基于此,组织施工作业时,要强化调度联络,把控好发车的时间间隔,若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50%,需要留置施工缝。对于混凝土坍落度,要把控在180±200mm范围内,初凝时间要把控在10~12h范围内。

2.3.3 混凝土泵送

开始泵送作业时,要做好泵的液压表以及各部分工作状态的把控。通常来说,在泵的出口位置,极易发生堵塞情况。若出现此情况,需要反转泵,使得泵出口位置堵塞分离的混凝土能够顺利回流到料斗内部,经过搅拌后再次进行泵送[1]。开展泵送作业前,做好管道接头检查,保证没有漏气问题和漏浆问题等。若出现此类问题,要及时停机修理。按照先慢后快、逐步加速的原则,开展泵送作业。若不得已终端泵送,要每间隔4~5min,进行1次反泵,使得管中的混凝土能够往复运动,保证较好的可泵性,避免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需与爱注意的是,压送时料斗内的混凝土剩余量不能小于20cm。若剩料比较少,会影响输送量,极易造成堵管问题。

2.3.4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此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分层浇筑的厚度设定为500mm,从低处开始浇筑,沿着长边方向的一端,逐渐向另外一端推进,缓慢上升。在浇筑作业时,下层混凝土初凝后,再开展上层混凝土浇筑作业,以免出现冷缝,及时排除水分。侧杆间隔500mm,设置一道标志线,在测量时,要直立到混凝土的表面,根据外露的长度,来检验分层厚度。配置专门的人员,负责浇筑作业检查工作,记录浇筑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2]。底板后浇带使用钢板网片进行混凝土拦截,根据控制线路和主筋,采取电焊的方式,固定钢铁板。因为底板厚度不同,加之后浇带加固方式差异,对于800厚地块,依据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固方式。水平使用规格为φ16钢筋进行加固,加固间距控制为150,加固钢筋和底板主筋通过焊接牢固,避免浇筑作业时钢板网出现变形,对于800厚底板,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置止水钢板。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后浇带部分,使用厚度为1.5、宽度为400的紫铜片,作为止水板。浇筑作业完成后,做好钢筋上面的混凝土清理工作,在后浇带周围,砌筑10cm的高台阶,使用砂浆做好防水,将模板和塑料薄膜等,铺设在后浇带上,避免水分和垃圾等落入。通过增加循环降温管、留置测温孔等措施,实现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把控。

2.3.5 混凝土养护

此工程作业中,采取保温和保湿养护法。在具体操作中,在混凝土表面,铺设1层塑料薄膜,根据混凝土初凝的时间,设定覆盖时间。采取此措施,主要是避免水分蒸发。在塑料薄膜上面,敷设1层厚度为10mm的麻袋进行保温。为避免降雨造成表面温度降低,选择在麻袋面上,敷设1层塑料薄膜,隔离水分,减少温度降低的影响,避免表面已经升的温度流失,进而控制内外温差。当需要补充水时,通过在下层薄膜和底板间浇水即可。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保温养护措施,具体如下:①当混凝土终凝后,在混凝土的表面,放置保温材料,保证其厚度,力求发挥其保温和保湿功效。使用的保温材料,尽量选择为棉被或者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材料之前,在其表面铺盖塑料薄膜,做好保温防护。②对于柱子和墙插筋部分,要做好保温措施,以免温差过大。③若实际测量的结果,其无法达到温差的要求,立即采取增加保温层厚度措施或者其他措施,做好温度保护。

3 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管控措施

3.1 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控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要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控。具体如下:①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把控。选用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材料以及作业工器具,保证作业顺利开展。②配合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中,配合比的控制是重点。要经过准确计算和试验,再确定配比,保证混凝土用料的质量。③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做好运输、浇筑、振捣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3.2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工作中,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保证浇筑作业的连续性。在作业前,需要结合作业内容,配置充足的作业人员和设备等,保证作业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现场得测温工作。合理布置测量点,将其设置在深、中、浅的测温位置。通过掌握温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作业,保证工程作业的效率。具体如下:①测温点的设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比如电梯井加深位置或者平板中间等。依据工程平面形状具体看情况,设置测温点位,沿着板厚方向设置3个点位,每个点位由至少3根间距为100mm呈现三角形。②测温点的深度。中点深度把控为底板厚度的50%;浅点深度控制为150mm;深点深度控制为200mm。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工艺流程为混凝土配制、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为保证施工技术应用的效率和质量,要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控,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1]许钢,张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3).

[2]苏长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17).

猜你喜欢

塑料薄膜底板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冬季给猪搭建屋中屋可防寒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农用塑料薄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板上叠球
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动手做个压气计
新型装煤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