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2018-02-14杜洪涛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耳病口蹄疫屠宰

杜洪涛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周口 466100)

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春季和秋末冬初较多发。由于近年来对免疫意识的提高,猪瘟的免疫程序逐渐完善,因此在屠宰过程中基本看不到典型的猪瘟病例,大部分都是慢性和温和性猪瘟比较常见。该病病势缓慢,病程较长,潜伏期一般为1周左右,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并且有局限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1.1 屠宰前症状

慢性猪瘟是猪瘟病毒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病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皮肤有丘疹或坏死性黑色斑点,病程较长,病猪逐渐消瘦。

温和型猪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类型,又称为非典型猪瘟。成年猪症状及病变不典型,母猪感染以繁殖型障碍为主,引起流产、死胎、弱胎,有的还有神经症状[1]。

1.2 屠宰后症状

慢性猪瘟屠宰后剖检可见固膜性坏死性肠炎,在盲肠、结肠和回肠瓣处有纽扣状溃疡,所以又称之为“烂肠瘟”。

1.3 处理方法

猪瘟在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抗猪瘟血清只能在病初治疗有效,因此在屠宰过程中发现是猪瘟就必须做销毁处理。

2 猪蓝耳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变异株。以母猪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 接触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春、 秋两季气温温差较大,极易引发该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1 屠宰前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 41℃以上,嗜睡,早期皮肤发红,患眼结膜炎,眼睑水肿,随病程发展,病猪耳部、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等处的皮肤呈紫红色,病猪高热、咳嗽、流鼻涕、耳朵呈蓝色。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常见大批流产或早产、死胎、仔猪成活率低。

2.2 屠宰后症状

屠宰后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大至小米粒大的出血点,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2]。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2.3 处理方法

由于猪蓝耳病一旦爆发就会产生大范围的波及,传播速度迅速,危害十分严重,通常在屠宰过程中对蓝耳病的处理方式就是对猪的屠宰用具、屠宰场地都使用机械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是无害化的,病毒容易彻底清除。

3 猪丹毒

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和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败血型或是亚急性疹块型较常见。猪丹毒就是一种发病快,容易致死且具传染性的二类动物疫病。 该病通过病猪、 带菌猪、菌体污染饲料、水、用具、场所等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 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且多发生于2~6 个月的仔猪。

3.1 屠宰前症状

病猪体温高达 41℃ 以上,食欲不佳、精神不振,行走僵直、不稳,喜卧。颈部、胸侧部、背部直到尾根部皮肤呈现大小不一、方形、菱形的红色疹块,一般直径14 cm左右有时可能合成大块[3]。指压时褪色, 指松后即复原。

3.2 屠宰后症状

屠宰后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脾瘀血肿大、质地柔软、呈樱桃红色、边缘增厚;肾脏充血肿胀,切面有颗粒状隆起。

3.3 处理方法

急性猪丹毒应销毁处理。肉尸和内脏有显著病变者,其肉尸和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肉尸和内脏病变轻微,则割除病变部分,在 24 h内经高温处理后出场。恢复期丹毒的病猪,皮肤上仅显灰黑色痕迹,皮下无病变者,将病变部割除后出场。

4 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称 “出血性败血症”。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作为一种条件性病原菌,一旦猪处于不良的生存环境中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此病原菌就会大量增殖,最终导致猪发病。其中小猪较多发生,常和猪瘟并发,天气寒冷,气候巨变,饲养管理不良,常促使本病的发生。

4.1 屠宰前症状

猪肺疫一般有 1~5 d的潜伏期,体温升高到 40~41℃之间,呼吸困难,食欲废绝,胸、腹、鼻盘、耳等皮肤有出血性红斑,可视黏膜呈蓝紫色,咽喉部坚硬热痛、肿胀。处于染病后期的病猪,皮肤还会出现红紫斑,先发生便秘,然后伴随腹泻。

4.2 屠宰后症状

屠宰后切开颈部皮肤可见大量胶冻样淡黄色或灰清色纤维性浆液,水肿可以自颈部蔓延至前肢。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素性肺炎和心包炎。淋巴结、肺、心脏等部位有明显病变、发炎、出血、坏死情况,有的还伴随有肿胀现象[4]。

4.3 处理方法

屠宰检疫时可发现脖子甚至猪前肢部分水肿,会流出有色液体。

对于患有不同程度猪肺疫的猪屠宰检疫后处理的情况不同,一般是如果猪身及内脏均有明显病变的话要全部销毁,如果猪身和内脏均病变较轻、不显著的话,可以剔除病变的部分,在一个工作日之内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出屠宰场。按照相关的规定,患猪肺疫的猪血液可以做工业用途。

5 猪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小RNA)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仔猪感染时发病严重且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易流行。

5.1 屠宰前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至 41℃左右,蹄冠、蹄叉、蹄踵部肿胀,颜色苍白,进而形成黄豆粒大小的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红色的糜烂面,表面有渗出液。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常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而躺卧不起,部分病猪的口腔、鼻盘部、粘膜糜烂,哺乳母猪的乳房也可见到水泡和烂斑。仔猪发病时,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及鼻面上有水泡和糜烂。

5.2 屠宰后症状

在屠宰检疫的时候,要注意检疫猪的心脏部位,注意观察病变情况。有口蹄疫的猪心包膜有弥漫性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白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5.3 处理方法

国家对动物产品的相关处理处理明确指出,检疫发现患有口蹄疫的肉类产品一律不准流入市场,要进行处理,采用掩埋、焚烧的方式处理尸体,处理之后要严格的对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

6 总结

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以上提到的几种猪疫病最为常见,它们的症状之间有太多的相似处,不过其不同疫病在其病变位置上不同。对此,还需要在屠宰检疫中通过对临床现象、部检病理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辨别,进而确定疫病类型采取有效处理方法。所以,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都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平时强化专业学习,在责任感推动下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保证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邹思明,蔡建锋.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讨论[J].新农村,2016(28):80.

[2] 王丽琴,王亦廉,冯志宏,等.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4):16-17.

[3] 周光均,韦正龙.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J].中兽医学杂志,2015(8):53.

[4] 金祥伟.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及几种常见疾病的症状和处理[J].现代畜牧科技,2016(8):167.

猜你喜欢

耳病口蹄疫屠宰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