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腹泻临床症状及防治对策探究

2018-02-14郭风全邓小荣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牛舍牛群致病菌

郭风全,邓小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畜牧兽医站,塔城 834700)

0 引言

牛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通常和多种致病菌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病和高发病。牛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传染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冠状病毒都可以导致牛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很多养殖户在防治牛传染性腹泻过程中,由于不能第一时间明确病原类型常常导致防治效果差,治疗针对性不足,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在进行牛传染性腹泻防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防控。牛传染性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发病最高,随着牛年龄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1]。为了有效预防牛传染性腹泻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一起牛传染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发病经过

新疆塔城市一养殖户于2017年10月13日向当地兽医站报告,他养殖的牛群中出现异常发病情况,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然后出现腹泻症状。接到求助后,兽医立即赶往发病养殖场,兽医到场后,饲养户向兽医反应牛群一出现发病情况,就立即将患病牛隔离单独饲养,并对牛舍进行了1次全面消毒,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发病3 d后,牛群中陆续出现发病牛。通过检查发现,该养殖户并没有严格按照当地兽医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严格免疫,饲养条件较差,牛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粪便堆积,在牛舍中存在浓郁的氨气味。结合整个发病经过和养殖户整个饲养条件,兽医怀疑是某种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腹泻。通过进行全面诊断,立即为该养殖户制定了有效性的防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避免养殖户损失进一步扩大。

2 临床症状

该养殖场成年牛和犊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症状,其中发病最为严重的是犊牛。发病后患病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到41℃,呼吸急促,然后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其中犊牛腹泻症状更为严重,先是排出恶臭稀便,然后排出水样稀便,有时在粪便中夹杂大量血丝和粘液。患病犊牛卧地不起,身体迅速消瘦衰竭,在发病4 d后,有2头犊牛衰竭死亡。成年牛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食欲废绝,脉搏跳动急速,呼吸困难等症状。成年牛腹泻症状较轻,粪便呈现粥样,有时在粪便中夹杂血丝和粘液,并出现剧烈腹痛症状。

3 病理学变化

解剖两头病死犊牛主要表现为一般败血症变化,浆膜和粘膜严重充血出血,实质器官变性。其中胃肠道呈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病变,炎症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皱胃和小肠后段,肠系膜淋巴结,肠孤立淋巴滤泡和淋巴集结增生,均呈呈现髓样肿胀或者髓样变。2头病死犊牛脾脏肿大明显,质地变软,并存在淤血和急性脾脏发炎。在肝脏表面存在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灰黄色或者灰白色小病灶,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脏细胞严重坏死,出现渗出或者增生灶。2头病死犊牛肾脏出现出血性和灰白色坏死病灶。其他脏器病变不明显。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检查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死毒牛肝脏、脾脏、肾脏、肠系膜淋巴结和典型临床症状患病牛新鲜血液制成的血清。将病料制成触片,火焰固定后经革兰氏染色,充分干燥镜检,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两端钝圆,着色不均匀,无荚膜无芽孢,能够运动的小杆菌。

4.2 致病菌分离

将上述病料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SS培养基、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 h,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直径约2 mm圆形中间突起,半透明,光滑的致病菌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无色、透明、光滑、圆形的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中心菌落,肉汤均匀混浊,在试管底部存在少量灰白色沉淀物。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接种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中[1],先进行穿刺处理,后将致病菌划线接种在斜面上,37℃恒温培养48 h。接种部位变红,底层变黄,并产生气泡,产酸产气[2]。

4.3 生化实验

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分别进行生化反应试验,37℃培养24 h。结果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够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甲基红实验阳性,能够产生硫化氢,能够运动。不能发酵乳糖蔗糖,VP试验、靛基质试验阴性。

4.4 病毒荧光抗体检测

选择使用牛传染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冠状病毒荧光抗体进行荧光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三种病毒均为阴性。由此可以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腹泻。

4.5 药敏实验

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按照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2],结果发现该种致病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高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钠不敏感。

5 防治

5.1 治疗

本次诊治共出现患病牛23头,治疗前死亡2头,全部为犊牛,治疗无效死亡3头,2头犊牛,1头成年牛。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要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选择98%的乳酸诺氟沙星粉剂,每1000 kg饲料拌料100 g,让患病牛自由采食,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对于不能自由采食的患病牛,每100 g药粉兑水1000 kg,灌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5 d为一个疗程。同时选择使用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50 mL,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200 mL,10%的氯化钾注射液10 mL,维生素C注射液5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强化补液,避免酸中毒。同时整个牛群使用葡萄糖50 g,氯化钠9 g,氯化钾1.5 g,水1000 mL配制成补液盐,强化补液,增强牛群抵抗力,避免患病牛,因为严重脱水而导致死亡。采用上述治疗手段治疗8 d,除3头牛治疗无效死亡外,剩余患病牛恢复健康,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继续发病。

5.2 预防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牛胃肠道内,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牛群身体抵抗力受到外界应激因素影响下降时,就会为该种疾病发生提供条件。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该种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日常要注意牛舍保暖,尤其是冬春季节,要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及时将粪便清理出牛舍,强化通风,排出有毒有害气体。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群身体抵抗力。犊牛出生后要保证犊牛早吃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3]。同时,还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养殖场入口,牛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设施和消毒池。疫病的流行季节,每周消毒1~2次,降低外界环境病原数量。疫病高发时期要坚持每天消毒1次,并做好工作人员进出牛舍以及车辆进入养殖场的消毒工作。病死牛要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制度,禁止上市销售。日常要做好牛群体检查工作,采用直肠拭子和阴道拭子检查,及时将阳性带菌牛检测出来进行治疗,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淘汰处理。发病后应该立即将患病牛隔离,在明确致病菌类型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消毒剂坚持发病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消毒1次,连续使用1周,以后每周消毒1~2次。同时还要做好妊娠母牛管理工作,为妊娠母牛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营养合理的全价饲料。冬春季节要尽量减少饮用冷水的频率,对饮用水进行加温处理,避免不良因素对牛群造成应激。

参考文献

[1] 李秋梅.牛传染性腹泻临床症状及防治对策探究[J].当代畜牧,2016(35):69.

[2] 谢太平.犊牛传染性腹泻的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6(6):26.

[3] 易检祥.浅谈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征与防治对策[J].科学种养,2015(3):52-54.

猜你喜欢

牛舍牛群致病菌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与牛共眠
潮湿环境对肉牛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