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回旋加速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2018-02-14王春志
王春志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0220)
1 工程概况
拟建回旋加速器位于广州某肿瘤医院地下二层地下室,回旋加速器基础形式采用灌注桩基础形式,底板厚1.5m,顶板厚2.2m,侧墙最大厚2.2m,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其配合比(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混合材)为 1:2.96:4.25:0.68:0.03:0.67。本工程以2.2m厚墙体混凝土作为代表计算温度应力。
2 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
2.1 水泥水化热计算
公式:Q=KQ0(式中: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K-水化热调整系数,K=K1+K2-1;Q0-水泥水化热总量)根据公式K=0.946+0.948-1=0.894本工程用水泥:硅酸盐水泥42.5R,用量246kg,胶凝材料总计410kg。则28d胶凝材料水化热总Q=375X0.894=335.25kJ/kg
2.2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W×Q×(1-e-mt)/(C×ρ)式中:T(t)-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W-胶凝材料用量(kg/m3);C-混凝土的比热,取 0.96(KJ/kg·℃);ρ-混凝土重力密度,取 2400(kg/m3);m-取 0.4(d-1);t-混凝土龄期(d);当取值 t=0时,则Tmax=59.66℃。
2.3 混凝土各龄期温度计算
T1(t)=Tj+Tmax×ζ(t)式中:T1(t)-中心计算温度(℃);Tj-混凝土浇筑温度(℃),取 25℃;ζ(t)-t龄期降温系数,混凝土中心温度计算结果:T1(3)=60.56;T1(6)=59.96;T1(9)=56.30;T1(21)=36.69。
T2(t)=Tc+4h′(H-h′)[T1(t)-Tc]/H2式中:T2(t)-表面温度(℃),Tc-施工期平均温度(℃),h′-取 0.328m,H-计算厚度(H=h+2h′=2.86m),T1(t)-中心温度(℃),表面温度计算结果:T2(3)=36.50;T2(6)=36.26;T2(9)=34.77;T2=(21)26.79。
△T(t)=T1(t)-T2(t),则混凝土里表温差计算结果:△T(3)=24.06;△T(6)=23.70;△T(9)=21.53;△T(21)=9.90。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因此满足规范相关要求。
2.4 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
E(t)=βEo(1-e-φt)式中:E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取 31500,φ-系数,取 0.09,β-修正系数,则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为:E(3)=7378;E(6)=13010;E(9)=17310;E(21)=26472。
2.5 混凝土各龄期的收缩变形、收缩当量温差
εy(t)=εo(t)(1-e-mt)M1.M2…M11式中:M-混收缩变形修正系数。则εy(3)=0.0000205;εy(6)=0.0000405;εy(9)=0.0000598;εy(21)=0.0001316。Ty(t)=εy(t)/α,α-线膨胀系数。Ty(3)=2.053;Ty(6)=4.046;Ty(9)=5.980;Ty(21)=13.160。
2.6 混凝土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
△T(t)=T0+T(t)×0.666+Ty(t)-Tq,△t-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T-入模温度,取 25℃;Tq-外部环境温度。则△T(3)=52.384;△T(6)=53.979;△T(9)=53.476;△T(21)=47.598。
2.7 混凝土各龄期的收缩应力、抗裂计算
σ(t)=E(t)α△T(t).r.s/(1-V),ν-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r-混凝土的松弛系数;取 0.4;s-混凝土外约束系数,取 0.32。则 σ(3)=0.546;σ(6)=0.992;
σ(9)=1.307;σ(21)=1.779。ftk(t)=ftk(1-e-rt),式中:ftk-抗拉强度标准值,取 2.2;γ-系数,取 0.3;则 ftk(3)=1.305;ftk(6)=1.836;ftk(9)=2.052;ftk(21)=2.196。μ(t)=ηftk(t)/σ(t),式中:η-掺合料影响系数,取1.15.则:μ(3)=2.761;μ(6)=2.761;μ(9)=1.812;μ(21)=1.425,比值均大于1,因此满足抗裂条件。
3 结语
此工程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适用于一般类似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计算方法相对简单。通过设计结合有效的施工工艺,控制其温度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从而达到裂缝控制目的。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GB/T51028-201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中国计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