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用地中的建筑空间群落组织与多元化设计
——浅谈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项目的设计与体会

2018-02-14汪洁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2期
关键词:多元化园区景观

汪洁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1 项目设计概况

浙江省地理信息创新园项目地块地处湖州德清,位于浙江省地理信息科技小镇核心区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的不断扩大,产业链上的新生事物正在创造奇迹,且效益已经显现。创新园项目的设计,旨在集聚全国地理信息龙头企业,为联合国地信大会服务。项目设计于2013年,于2017年竣工验收,2018年联合国地信大会按期召开,并宣布德清会址为永久会址。

地理信息创新园项目东邻玉屏路,西邻景观河道支河二,景观资源丰富。地块形状规整,沿河岸呈狭长形。项目作为园区的对外形象展示,地标作用明显。

2 设计理念

2.1 总体布局

设计从项目整体开发的角度切入,实现规划设计的整体性、连续性,同时也为后续的开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灵活性。在单体设计上,也处处遵循园区整体科技感、现代感、构成感的气质定位,从细节处打造一个开放大气的园区。

项目南侧沿路布局两幢五层办公,北侧布置一幢地理信息遥感实验楼。中部错落布置十五幢四层精品办公楼,顺应河岸线错落排布,充分享有西部河景和东部塔山的优质景观资源,并形成中轴的景观轴线,中轴空间顺应河岸线相应变化,园区内空间丰富,建筑组合方式多样。

项目主要人流由东侧玉屏路引入,车行入口由科源路引入后在东侧道路快速便捷地引入地下车库,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车分流,园区内形成环路,临河道一侧设置景观道路,充分享受河道的景观资源。

2.2 一轴多心,立体空间

一轴多心理念布局,贯穿南北的空间景观主轴,多栋多层在空间和建筑尺度上相呼应,形成通透的优质办公空间。

将建筑理念与德式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相融合,彰显“现代、大方、典雅、时尚”的气质。凹凸反向的细节变化体现德式工艺特有的精工细作;竖向线条的铝板和连续的玻璃,缔造无限延伸的视觉美感;节能、保温、隔热、降噪,使室内空气时刻保持清新,创造健康舒适的科技办公环境。

2.3 景观与空间的多重复合

注重景观与建筑空间共融,强调东侧塔山及西侧河道公共景观的同时,将景观设计融入建筑设计,和共享活动空间的融合交接,构成完整的空间绿化体系,营造内外兼修、一体式的科研景观氛围,为园区提供多样、人性的生活场景和体验方式。结合上人屋面,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阳台。

3 品质把控

3.1 平面空间大胆创新,小心取证

平面灵活布局,使用空间可分可合;内部主要交通空间最小化,保证有效空间的最大化、完整化。同时,保证灵活的分割组合空间,迎合各类功能面积需求;靠近河道的单体在景观面设置开敞空间,内部充分享受景观资源的同时,与景观互为因借;结合造型设置露台空间,提供更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

北侧地理信息遥感实验室由于有高大空间精密仪器的特殊要求,恒温恒湿,微震动不超过3mm,对平面空间设置和立面造型的结合都提出了较高挑战。各工种鼎力配合,实际效果得到各方一致好评。

3.2 群体空间与立面设计多方比选、精雕细琢

强调群体建筑的空间及拓扑变化,在有限的用地中,利用建筑及空间语言的不同表达,创建丰富多变、富有人文情怀的科技场所。

建筑立面设计试图营造一种精致、简约、又不失多元化的氛围。经多方案比选,南北组团以轻盈的玻璃体块错动,结合竖向铝线条的变奏组合,形成建筑立面通透理性的立面肌理,展示建筑的体量和转折。中部组团以石材与玻璃的交互扭转,以明确的虚实对比强调建筑的雕塑感,同时结合仿木色铝百叶的位置变化,以灵活多变的造型进行场所三维体系的二次营造。整体立面并通过玻璃、铝板、石材等材质的穿插应用,展现序列性和科技感,在区域内展示标志性。力求实现一种态度,一座标杆,产业联盟,科技引领!

回顾整个设计过程,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总结,一是如何在有限用地中实现建筑空间群落组织,二是如何在极简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设计。

如何在有限用地中实现建筑空间群落组织,我们考虑从用地与建筑间的黑白图底的拓扑关系推演着手。项目用地非常狭长,南宽北窄,要排布二十多栋单体,如果按常规排布会形成即没有中心、又无法呼应边界的兵营式排布,这样排布完建筑,剩余的图底也就是室外空间也是均质呆板的,人在中间的活动也变成单纯的直线,趣味性就会大大降低。如何利用建筑的变化形成空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形成趣味的户外行进体验,成为该地块设计的重中之重。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根据用地,从四个界面和一条主轴进行模型推演。

(1)沿河界面的变化和尺度定位。用地西侧沿河,河的宽度适宜,河边及对岸均设置景观游步道,且南北两端设有两座景观小桥,是最佳的取景点。尽管河界基本平直,我们在排布建筑的时候也刻意做了进退曲折的处理,利用su体块模型,研究多个视点及动态的行进路线,使使用者无论是沿河游走还是对岸眺望,再或是驻足桥上取景,均能取得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空间体验。空间和路线始终是变化的,体验者才会在狭长的边界产生行进的趣味动力。再以简洁错落的建筑外形结合水面倒影,形成空间外的画意。类似于一副好的摄影作品,用光影讲故事。建筑就是因借景观,用空间和画意来讲故事以吸引他的读者。

(2)东侧沿路界面,由于东侧对面即是塔山景区,景观资源丰富,且东侧界面较长,便于设置园区主入口。我们在空间界面上沿用守界原则以形成秩序感。同时在入口附近做变化处理,让入口的处理是隐于环境、但进入后又有景可对的感觉,转入主轴后即移步换景,渐入佳境。这又像讲故事,高潮一般不宜在前面就直白揭示,要靠读者去探索发现。

(3)南侧界面沿城市主要道路,是园区最重要的形象展示面,又是整个建筑群落南端的收束起点。因此我们把最华丽的建筑形式设在南端,两幢并列,形式上对称且又有变化,形成城市的地标。

(4)北侧界面比较特殊,一是主轴空间最北端的界点,要在这里有个好的结尾,二是地理信息遥感实验室设在这里,结合地理信息广场雕塑,形成整个产业园的标志。

(5)中间主轴的收放及其中的线性小景观的处理是整个建筑群落处理的另一个关键。由于用地狭长限制,只能形成一条主轴,这条主轴上空间的收放围合就变得极为重要。我们选择在南侧较宽敞地段设置喷泉广场,在这里,建筑形式是简洁统一又富有变化的,空间尺度无论从南向北还是从北向南看都是宜人的,光线在小广场的变化使它在一天的各个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美好表情。向北去,基地收窄,线性的道路空间一侧做枯山水的景观处理,让被迫单一的空间产生变化。

如何在极简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设计,我们从平面和立体的空间及造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

(1)平面形式的多元化,是指建立在统一基础上的多元化,力求做到统一中有变化。这里的统一不是平面布局的完全统一,而是指交通核心尽量紧凑、可利用空间尽量最大化的布局原则的统一。我们在设计中要结合造型需求、结合景观资源需求、结合地理位置空间等把繁复的功能需求进行梳理分类,让它在平面阶段就做到简洁而又各有变化,同样的外壳,内部各方向的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2)立面形式的多元化。根据建筑在基地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给它不同的定位,让它扮演不同的角色。南侧,我需要它是整个区块最亮的点,结合幕墙和铝线条做层层体块的扭转和虚实变化,强调体块自身的横向延展性。中部的多元化考虑在雕塑感极强的造型基础上,以木色铝合金百叶方向的不停变换形成视觉上的丰富体验。相比之下,北端的多元化处理难度更大一些,因为恒温恒湿的大空间要求,立面是大体量无法开窗的实体。我们选择在大体量上用铝板幕墙的凹凸竖向线条体现功能的科技主题,同时把辅助用房做成小体量与其搭配,立面造型手法也换成玻璃幕墙与铝线条结合,和大体量实体进行对比,同时弱化主体过大的体量感觉。建成后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感受映证了我们在这一点上的努力是成功的。

猜你喜欢

多元化园区景观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