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安卡拉病毒病诊疗
2018-02-14李圣
李圣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畜牧兽医局,烟台 265200)
0 引言
鸡安卡拉病毒病是一种潜伏期较短,传播速度,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病程为1~2 d,死亡率在30%左右。患病鸡排出的粪便、气管、鼻黏膜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病毒,同时在鸡的精液和种蛋上也会存在病毒,因此该种病毒既可以经过水平传播,也可以进行垂直传播。现阶段由于该种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物,发病初期由于病死鸡数量不多,常常引不起养殖户重视,等到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升高后再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往往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由于安卡拉病毒会严重威胁到鸡群的身体免疫力,导致免疫能力不断下降使得鸡群继发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可能增大,常常给鸡养殖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全新历史时期,做好该种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对降低经济损失,促进鸡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1 发病经过
某乡镇养殖户共养殖了肉雏鸡3 000只,在新修建的养殖舍内养殖,在发病之前进行了严格的疫苗,免疫养殖档案比较完善。鸡群饲养到53日龄后,陆续开始出现零星死亡现象,由于该时期死亡鸡数量不多,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发病1周左右,鸡群发病率突然增高,死亡率数量显著提升。将患病鸡隔离之后,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对鸡群进行严格的消毒,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期间选择使用了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明显治疗效果,随后养殖场场主到兽医站求助,兽医站及时指派专业兽医人员到达养殖场进行诊疗。到达养殖场后,检查发现,该养殖场饲养档案比较完善,但存在饲养密度较大的现象,鸡舍通风不良,保温性能较差。该养殖户由于第一次养殖鸡,并没有养殖经验,导致发病快到2周才将病情上报。通过调查整个发病经过,兽医怀疑是某种致病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2 临床症状
鸡群发病后,能够正常饮食,采食量不存在下降现象。急性发病的患病鸡往往没有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突然倒地,精神沉郁,羽毛成束,不能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不断的咳嗽,打喷嚏,甩鼻,呼吸急促,部分患病鸡还会出现啰音现象,随后出现腹泻,排出黄色稀便。有的患病鸡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倒地后两腿空划,往往在数分钟内便会死亡。发病经过较为缓慢的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鸡冠和肉髯以及体表皮肤苍白无光泽,排出灰白色或带有粉灰色的水样稀便,发病之后卧地不起,呈蜷缩姿势。
3 病理学变化
无菌环境下,将13只病死鸡解剖后,发现所有病死鸡身体严重贫血,并出现明显的黄疸症状,皮下脂肪、胸肌和腿肌肌肉存在明显的出血斑块[1]。病死鸡典型特征性病变为心包严重积水,心力衰竭,心包内可以发现有大约30 mL左右的积液,其颜色呈现淡黄色,浑浊。所有病死鸡肝脏严重发炎,外观肿大,干燥,颜色变浅,质地变脆,并且在肝脏表面还能够看见坏死和出血斑点。肺脏严重淤血,水肿明显,气囊出现云雾状混浊。肾脏肿大明显,肾脏表面存在条状出血病斑,喉头存在出血斑点,气管内部存在大量粘性分泌物,肉眼可以观察到气管内存在轻度到中度的卡他性炎症病变。扁桃体发炎明显,肠道淋巴结突起,腺胃和肠道出血明显。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以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等情况,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鸡安卡拉病毒病,但要想确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上述病死鸡肝脏病变组织,制成切片之后选择使用HE染色剂进行充分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嗜碱性核内包涵体存在。将采集到的病料常规方法制成触片,选择使用染色剂进行充分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没有发现被阴性或者阳性染色致病菌存在。常规方法将病料接种到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培养基上并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随后选择使用荧光RT-PCR检测H5N1病毒、H7N9病毒、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毒、腺病毒,检测结果显示H5N1病毒、H7N9病毒、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毒全部为阴性,腺病毒为阳性[2]。通过病毒分离和核酸序列测定,证实存在两种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一种是2型,一种是4型。由此确定为腺病毒感染引起的鸡安卡拉病毒病。
5 防治
目前,鸡安卡拉病毒病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防止脱水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每只鸡口服1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同时选择使用98%盐酸吗啉胍粉剂,每1 g兑水1 kg,让患病鸡自由饮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7 d为1个疗程,针对不能自由饮水的患病鸡,采用人工灌服,每次灌服10 mL,每天2次。同时在鸡群饲料中添加龙胆泻肝散,每吨饲料添加30 g,连续投喂10 d,保肾保肝。在不使用抗病毒药物饮水的期间,选择使用98%的硫酸庆大霉素粉剂,每1 g兑水8 kg,让鸡群自由饮水,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预防鸡出现继发感染。通过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手段,治疗13 d,共有99只患病鸡治疗无效死亡,其余的患病鸡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到原有进食水平。
6 结束语
要指导养殖户逐步改善传统养殖环境,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为鸡群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生长环境。日常要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检查水源和饲料来源,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外界该种应激反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化饲养管理,定期对养殖舍进行全面消毒,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控制好鸡群内的湿度和温度,调整好饲养密度,搞好环境卫生,强化各个环节消毒工作。养殖过程中,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有益维生素、氨基酸,切实提高鸡群身体免疫能力,以提高该种病毒的抵抗力。当鸡群出现该种疾病后,要采用联合诊断手段,保肝护肾,防止病毒和细菌性疾病交叉感染。兽医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养殖户作出科学免疫工作,要做好法氏囊、新城疫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避免向鸡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在养殖场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预防措施,加强养殖场隔离区域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在引种前,一定要做好引种地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新引进的鸡苗要注意做好隔离观察工作,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鸡群健康之后,才能将鸡群放置在养殖区域内,混群养殖。有条件的养殖场发病后,应该及时选择使用安卡拉病毒抗体进行针对性治疗。抗体中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快速中和清除血液中存在的病毒,使得各个脏器内寄生的病毒逐渐凋亡,阻碍病毒在各个脏器器官内的复制,更好的协助各个免疫器官杀死体内病毒,继而从根本上使机体摆脱病毒侵害,逐渐恢复健康。